APP下载

《芙蓉女儿诔》中的晴雯形象

2019-03-20於文萍

文教资料 2019年33期
关键词:晴雯贾宝玉形象

於文萍

摘    要: 晴雯作为宝玉身边的大丫鬟,容貌艳丽,性格善良直率,却命运悲惨,因封建统治者的迫害而早夭。宝玉念及以往的友谊,深表同情,写下了名篇《芙蓉女儿诔》。诔文对其容貌性情与地位命运进行了诠释,在借鉴屈赋写法的基础上,运用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想象,创造了一个美妙缥缈的理想境界,寄托了对晴雯可以脱离尘俗之苦、获得真正自由的期冀,诔文至今仍有深远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 《芙蓉女儿诔》    晴雯   形象    贾宝玉

晴雯是宝玉身边的大丫鬟,在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原是赖大家的买来孝敬贾母的,贾母见着喜欢,就给了宝玉使唤。她在《红楼梦》第八回中首次出现——为贾宝玉贴“绛芸轩”三字,到第七十七回因遭忌被逐、抱屈夭亡,期间还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等著名情节,是全书作者着墨较多的婢女形象。艳丽的容貌、悲惨的身世、纯洁的性情、独立的人格,使她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这种情感在她蒙受冤屈被驱逐之后,更令人同情,还有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和批判。作者对晴雯各方面的描写,使其成为书中颇具反叛精神的动人女性形象之一。

一、《芙蓉女儿诔》中晴雯形象的内涵

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多角度、多方面地塑造人物,《红楼梦》也不例外。曹雪芹从容貌、性格和命运等角度塑造了这样一位敢爱敢恨、无惧封建势力的女孩子,晴雯形象因此更加丰满多姿。

(一)容貌与性情

王熙凤曾说:“若论这些丫头,共总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得好。”(第七十四回,第1026页)其实,《红楼梦》中并不乏貌美的丫鬟,谨言敦厚的鸳鸯,谦逊平和的袭人,但是只有晴雯锋芒毕露、既美且娇,正因如此,其形象才会唤起读者的注意。

1.艳丽不俗的容貌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晴雯的容貌艳丽不俗,这种观念是由两方面形成的。一方面,作者对她的容貌进行了正面描写,如《芙蓉女儿诔》中“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第七十八回,第1109页),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其娇美,从这一句足以看出她的美貌。另一方面,作者通过铺垫渲染的手法,由一些反感晴雯的人(如王善保家的)说出其容貌,使其美丽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王善保家的曾经向王夫人进谗言:“宝玉屋里的晴雯,仗着她生的模样比人标致些……”王夫人听后就想起来了晴雯的样貌,当她把病重的晴雯叫到眼前的时候,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这的确是个“美人”“病西施”,美丽不言而喻。“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最后被逐出大观园。

2.纯洁善良的性情

晴雯的性格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喜欢者称其为天真烂漫、纯洁无邪,诋毁者称其掐尖要强、尖酸刻薄,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晴雯是纯洁无瑕的。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曾说:“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喻其洁”(第七十八回,第1109页)。晴雯作为怡红院的重要丫鬟,她敢于反抗封建统治者,维护自己的尊严,就像是一首充满着青春生命活力的抒情诗。在这样富贵堂皇的贾家,她却可以做到坚持自我,毫无奴颜媚骨。她身处于一群千依百顺为了上位互相排挤陷害的奴婢中,却依然保持着光明磊落、敢爱敢恨的性格,她的言语中透露着一股锋利,敢于曝光周围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她违背了封建礼教的约束,最终招致了卫道者的嫉恨,断送了生命。

(二)地位與命运

晴雯在全书中占的篇幅不及袭人的二分之一,但是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与众不同的地位

晴雯作为曹雪芹花了较多笔墨描写的人物,不仅对于宝玉是特殊的,在宝黛爱情中也起到非同凡响的作用。

晴雯一上场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清早就叫我研了那么多墨,你只写了三个字扔下笔就走了,如今才回来”(第八回,第126页)。这里的“三个字”指的是“绛芸轩”,“绛芸轩”贯穿整本小说,是宝玉活动的重要居处,此处如此重要却只由晴雯一人服侍笔砚并且亲自悬挂,可见其特殊的地位。面对宝玉,丫鬟中只有她一人可以直接指出他的错处,这种自由平等的思想和不惧权威的精神,与宝玉在情感上产生了高度的共鸣。虽然他们在阶级、地位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两人却是精神知己,友谊纯真。在晴雯死后,宝玉用自己的柔情写下了《芙蓉女儿诔》,为她创造了一个美妙的境界。她的夭折,不仅给宝玉带来了深重的打击,还暗示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怡红公子将他的悲伤与愤怒都融进了诔文中,“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第七十八回,第1110页)。他热烈赞扬了晴雯傲世独立的反抗精神,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少女残酷的戕害。

2.悲惨无比的命运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身世不明,姓氏不知,只知孤苦伶仃,被人视作“礼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身为下贱”的少女,却拥有美好的精神品格。她虽身处于尘埃之中,反而处处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如同芙蓉花神,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最终不能被所容,“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第七十八回,第1110页)。这表明,宝玉终于看到了母亲与袭人等人冷酷无情的真面目,促成了精神觉醒。

二、《芙蓉女儿诔》中晴雯形象的塑造方法

这篇诔文是《红楼梦》所有诗词曲赋中较长的一首,作者通过大量借代、优美的想象,为晴雯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天国。

(一)借代与排比

中国古代诗歌历来讲究微言大义,意蕴深远,诔文中大量的借代和排比的使用,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晴雯之死的忿怒和怜悯。

1.大量的借代

曹雪芹运用较大篇幅描写对晴雯悲剧的感受,借此体现人物的纯洁善良,与统治者的残忍恶毒形成对比:“熟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锄。”(第七十八回,第1109页)文章引用《楚辞》中的词语,寄寓爱憎态度。“鹰鸷”出于《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原来是指屈原与楚国的邪恶势力抗争的不屈的精神,现用来比喻晴雯,与“鸠鸩”形成对比,更加生动地反映出了作者对这个婢女的同情,以及对以王夫人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从侧面体现了上层的残忍险恶。

晴雯拥有如同“鹰鸷”“茝兰”一般高尚的品德,虽然无依无靠家境贫寒,却不会卑躬屈膝地讨好主人,也看不起那些狗仗人势的奴才,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举动如同天空中稍纵即逝的流星。虽然难以照亮那个黑漆漆的夜晚,却让人记住了它划过时的美丽绚烂,但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少女却先后遭受了如“鸠鸩”“薋葹”一样邪恶的王夫人和袭人之流的迫害,只能带着心中的怨愤夭折于谗言与诽谤之中。

2.丰富的排比

在《芙蓉女儿诔》中,作者大量运用排比表情达意,如“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第七十八回,第1109页)。这一系列排比将人物的性格样貌特征描述得淋漓尽致。其实,《红楼梦》一直到第七十八回,作者都未从正面描写其容貌和品性,但是当我们看到此处,就会在脑海中浮现一位闭月羞花的美女形象,短短四五十个字,就可以直接让读者体会到晴雯的美貌,这种描写手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除此以外,文章中还运用了许多排比句式,将宝玉的情感刻画得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二)想象与比兴手法的运用

《芙蓉女儿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屈赋的影响,无论是在句式体裁方面,还是在一些细微处,如“香草美人”意象的使用等,甚至可以说,诔文是对《离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1.优美的想象

《芙蓉女儿诔》的结尾模仿《离骚》的写作手法,展开了奇特的想象:想象着她乘云驾雾,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遨游,出行时由众神仙簇拥,在浮云青烟中降临人间。宝玉借助各种历史或神话人物,创造出虚无缥缈、精美绝伦的理想归宿,让她任意驰骋,但这些终究都是幻想,晴雯本身的命运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样的“理想国”更增加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这篇文章最出色的部分是宝玉没有直接写晴雯之死,而是为其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被封为芙蓉花神,“死辖芙蓉”这样一个情形,使整篇文章焕发出了浪漫主义的光辉。晴雯之死是林黛玉悲剧结局的一个暗示。

2.比兴手法的运用

中国古代诗歌历来讲究引经据典,以黄庭坚为首的北宋江西诗派更是提出“无一字无来由,无一句无出处”,《芙蓉女儿诔》自然也不例外。屈原在创作中常常将“美人”形象比作自己的政治理想或代指楚国君王,《九歌》《离骚》等作品中他追求美人的失败,正是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政治理想破灭的映照。《芙蓉女儿诔》明显继承了《楚辞》在这方面的传统,首先,屈原敢于勇于与封建邪恶势力相抗争的斗争精神启发了曹雪芹的创作;其次,《芙蓉女儿诔》与屈赋一样,以美人为写作对象,借芙蓉比喻晴雯的高洁情操,写出了美的被嫉妒、陷害和毁灭,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受封建邪恶势力迫害女性的同情,还表现了以女性美为中心的美学思想;最后,宝玉说到“远师楚人之大言《招魂》《離骚》等法”,“随意所之,信笔而至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第七十八回,第1108页)说明他在创作时受到《楚辞》的影响,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创新,并不只是一味的形式上的模仿,而是曹雪芹与屈原在情感形成共鸣的基础上创作出的绝美诗篇。

(三)多变的句式

屈原对于《芙蓉女儿诔》的影响除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以外,还有多变的句式。一方面,作者效仿屈原,打破了《诗经》四言句式的束缚,把句式加长,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屈原不仅采用灵活变化的民歌句法,还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战国时散文的句法,从而创造了一种节奏分明而参差错落的杂言句式。作者在“乃歌而招之曰……卿其来兮”这一段中语句参差不齐,却独具韵律。另一方面,“兮”字在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离骚》来看,两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对调整诗歌节奏作用重大。在这一段中,作者效仿屈原,在一、三、五等奇句末添上一个“兮”字,增添了文章的韵律美。

三、结语

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之所以如此伟大,不仅是因为他用典雅优美的言辞描绘了封建社会末期上流社会的现状,敲响了灭亡的丧钟,还因为他在黑暗中描写了一丝光明,让我们在充满邪恶的现实中仍能够看到美好人性的存在。他在我们为晴雯被迫害致死而伤感时,以宝玉的口吻写下了《芙蓉女儿诔》,用美好优雅的语言,对这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加以赞扬,借助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让她能够远离尘俗的压迫,获得真正的新生。但是,由于作者的阶级局限性,他无法认识到造成晴雯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迫害,也无法理解邪恶势力产生的根源就是封建制度本身。

晴雯虽然早夭于最美的年纪,但是给人们留下了风流灵巧的印象,当我们看到《红楼梦》时,便会想起“夜夜长空霁月光”,其对独立人格的追寻,对悲剧命运的抗争,仍然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周汝昌.红楼梦夺目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何红梅.红楼女性[M].北京:中华书局,2006.

指导教师:李亚峰

猜你喜欢

晴雯贾宝玉形象
话《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试论贾宝玉待花袭人“与别个不同”的原因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
M的快递
论《红楼梦》中病晴雯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