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FBT模式的朋辈辅导对提升中学生自控力的作用

2019-03-20郑瑶张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自控力

郑瑶 张扬

〔摘要〕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是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当前高中生群体中,受手机、小说、网游困扰,导致作业拖拉、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不在少数。本研究以浙江省湖州中学为例,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原理为指导,采用朋辈互助的模式对存在自控力困扰的高中生进行辅导,经配对样本t检验证明,基于焦点模式的朋辈辅导在提升学生学习自控力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自控力;朋辈辅导模式;SFBT理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7-0004-05

一、引言

自控力是调节自己的行为、维持自己的注意于活动上的一种能力[1]。在学习过程中,自控力是保障学生完成学业任务、取得学业成就的重要能力,Heckhausen和Dweek认为自控力是影响学习的基本因素[2]。然而,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的普及、各类网络小说的风靡,使得学生身处的环境复杂而充满诱惑,加上中学生学业任务重,除上课外,学生课后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巩固学习,这个时候自控力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自控力的培养方面,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和榜样的作用对于儿童自控力和自理行为的发展很重要[3]。Kelly Mcgonigal认为,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意志力和诱惑都具有传染性,因此,把意志力挑战变成集体项目效果会好于个人的单打独斗[4]。根据上述观点,将自控力挑战变成集体项目,寻找身边同样需要提升自控力的伙伴,大家相互记录和鼓励,形成一种具有支持性的力量,让改善自控力的观念和情绪在群体中相互影响感染,这将是提升自控力的有效模式,而这样的模式与心理辅导中的朋辈辅导模式异曲同工。朋辈模式能够组织成员相互学习技能,强化成员自律行为,为实现个人健康的目标提供社会支持,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指导方式,无论在成人之间还是未成年人之间都可以促进形成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模式[5]。与专业心理辅导相比,面临相似困扰的同龄人伙伴围坐一起,共同探讨问题、相互出谋划策、分享心情感受,这样的方式更能为中学生所接受,比起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效率也更高。

自控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尝试,在此期间威胁自控力的最大因素之一为“那又如何”效应[6],指的是一种从放纵到后悔再到更严重的放纵及以此形成的恶性循环。很多学生可能会制定一些需要自控力的计划,比如“一天背十个英语单词”“每天做一张数学卷子”等等,但在实行过程中可能很难做到坚持,往往坚持了几天后计划被打破,这个时候如果过于纠结自己没能坚持的这几天,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认为自己自控力不佳,于是不想再做无谓的努力。在帮助学生提升自控力的时候,打破“那又如何”效应的影响需要适度的自我谅解,相信未来目标有达成的可能性,不纠结于为何自己无法做到良好自控,只聚焦于如何去解决问题;不一下子把自控目标制定地很远大,一次只做一点小小的尝试,相信在一点一滴的变化下,进步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这样的需求下,运用心理治疗中的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作为指导理念甚为恰当。SFBT强调看待生命与事件的正向积极面,以及面对同一事件的各种可能性,注重现在的行动与偏好未來的影响,是一种具有希望感的晤谈方式[7]。同时,SFBT强调学生的主动角色,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具有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潜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合作与沟通[8]。

综上,基于SFBT理念的朋辈互助模式或许是提升学生自控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尝试以学生自愿报名参与的形式组织成立朋辈互助小组,用SFBT理念作为小组的主流沟通方式,通过系列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控力。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以浙江省湖州中学为例,选取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33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5人。为保证辅导效果,共开设4个自控力辅导营,尽可能使每个营的学生来自不同班级,每个营人数在7~10人。人员选拔方式如下:

宣传:召开心理委员会议,介绍自控力朋辈辅导的设置并发放宣传资料,由心理委员回各班进行宣传。

报名:面临自控力不足的困扰、愿与其他面临相同问题的同伴共同改善自控力、能保证每周参与一次活动的同学皆可填写报名表报名。

测验:经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测验,去除高分的27%和低分的27%,剩下成员进入面试环节。

访谈:个别访谈,由心理教师了解报名学生自控力现状,并在访谈过程中观察学生的主动性及人际交往能力,尽量挑选自控力问题相近、寻求改变意愿强烈、愿与他人分享交流并能够融入团体的对象。

(二)实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对学生的自控力水平进行测量。该问卷由王红姣、卢家楣于2004年编制,由情绪自控、行为自控和思维自控三个维度组成,共36道题,采用5点计分法,总分在36~180分间,分数越高自控力水平越高。问卷两次测量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922 和0.809,信度良好;三个维度的载荷分别为:0.870、0.915、0.912,总解释率达到80.832%,效度良好[9]。

(三)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被试内设计,以“是否接受SFBT模式的朋辈辅导”为自变量,以“自控力的得分高低”作为因变量指标,对同一批被试进行前后测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观察辅导前后自控力的得分变化。

(四)实验程序

每位学生在选拔环节先进行自控力状况的前测及面试,通过后被分配至不同的自控力辅导营开展朋辈辅导,每个营工作的模式相同,分营仅为控制团体人数,以保证每位成员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分享观点和感受的机会。团体采用SFBT模式,每周工作一次,时长一小时,为期两个月。辅导结束后的一周里安排每位成员进行后测并做半结构式访谈。

辅导安排如下表:

SFBT问询技术举例:

(1)成果问句(Outcome Question):用于开场阶段,了解当事人的动机与期待,导向正向、未来及解决的晤谈方向。如“你希望来到这个团体后自己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

(2)奇迹问句(Miracle Question):给予当事人深层的信念:生活是可以改变的,从而鼓舞当事人聚焦问题的解决。如“假设今晚回家时奇迹发生,你的问题就此解决了,而你因为晚上在睡觉不知道这一切已经发生。第二天起来后,你会注意到什么,便知道奇迹已经发生了?”

(3)假设问句(Suppose Question):使用“如果”一词聚焦未来,形成期待目标和愿景。如,“如果有一天,你的困扰得到解决,你会看到自己和现在有何不同呢?”

(4)例外问句(Exception Question):引导当事人看到自己的问题不发生或不严重的时刻,从中寻找经验、资源、优势、力量。如“以前你有晚自习效率很高的时候吗,那时是如何做到的?”

(5)应对问句(Coping Question):帮助当事人察觉自己针对问题作出过的自发的处理,特别是一些很小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点,激发当事人看到自己的能量。如“上周末你很想出去玩儿,是什么力量支撑你继续完成手头的功课的?”

(6)评量问句(Scaling Question):运用量尺进行打分,如“用1~10分打分,0分为完全不能控制自己,10分为理想自控状态,你当前可以给自己打几分?”

(7)关系问句(Relationship Question):寻找当事人的重要他人,并将其含括进入互动脉络,以使当事人产生价值感与尊严感。如“你认为父母最欣赏你的地方是什么?”

(8)赞美(Compliment):主要是针对当事人执行对他自己有益或有助于朝向目标达成的行动方式。如“一路走来,团体成员们会看到你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9)还有呢?(What else?):运用此问句发挥联想力,扩大思考,以此带来连锁思考和问题解决的方案。如“这样成功的例子还有吗?”[10]

(五)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对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三、结果

(一)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从表2和图1中可以看到,在自控力水平测试中,朋辈辅导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01),经过两个月小组活动的学生与辅导前相比,自控力得分平均高出14.91分。而在构成自控力的三个维度上,朋辈辅导前后也均有显著差异,情绪(p<0.05)、行为(p<0.001)、思维(p<0.001)得分分别平均提高2.56分、6.42分、5.88分。由此证明,基于SFBT导向的朋辈辅导模式对于自控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

(二)个别访谈结果

对团辅成员进行单独访谈,截取部分访谈的内容:

Q1:你的自控力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来三节晚自习我都在看小说,现在一周在校5天时间里有3个晚自习是在写作业的,而且晚自习3节课里至少有2节课是在写作业。

——小何

我没有增加学习的时间,但我对自控力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自己自控力不好,觉得应该控制自己每分每秒都在学习才算自控力好,看些文学方面的书事后都会自责,觉得怎么又不看学习上的书呀。但成员们都觉得其实我的自控力在他们眼里已经非常好了。我慢慢意识到其实自控力好不好是种主观感受,虽然投入学习的时间没增加,但休息时的负罪感减轻了,之后学习效率莫名就提高了,我觉得提高效率也是自控力提高的一种表现。

——小宋

我来这里三次后发现“奇迹”真的出现了,我可以很好地自控了,主要表现在双休日,我可以放下电脑去写作业。其实没那么困难,真的只是去迈出那么一小步做尝试,然后就会有不同的收获,我只是去这么做了而已。刚开始很多成员不太相信这样就能提高自控力,我很想说,去一步步尝试吧,你们也可以做到的。我现在的自控力状态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小胡

Q2:团辅过程中你是如何一点点获得进步的?

印象最深的是看到老师自己画的那四副小漫画,用很生动的方式解释了提高自控力的操作过程,我回去后也画了一幅自己的。这个方法很好,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认真思考自己想要把自控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可以往前迈怎样的一步,想着想着慢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这很好,让我能够去实现一点点小的进步。虽然没有小组中的陈和胡进步快,但一点点进步挺好的。

——小唐

印象最深的是第四次活动时陈说的周末可以让爸妈给电脑设个密码,然后不知道密码就玩不了电脑了,当时瞬间觉得自己有救了,回去后就用了陈的办法。发现其实不玩电脑我也没觉得怎么难受,现在不用设密码我自己也能控制住自己了,简直像老师画的那样,“奇迹”出现了。

——小陈

Q3:朋辈辅导的形式让你有怎样的感觉?

我觉得小组的氛围非常好,每次有成员发言时大家都会认真听,发言时也不用担心自己说得对不对、好不好,这里不会有批评和否定。一开始不习惯这种模式,我会纠结要不要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怕自己說得不好。后来习惯了这样轻松的氛围后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了。我感觉到了团辅后期我们可以很好地组织讨论分享了。

——小沈

面临同样困扰的同学聚在一起讨论问题,这样的形式很有趣,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好奇来报名参加小组,慢慢发现有效果。一开始晚自习写不进作业,心很浮躁,后来跟着大家的节奏一起去调整自己的状态,一点点进步。有几周退步回去了,但走在前面的成员依然会鼓励我,这样很温暖。

——小陈

以前会觉得自己自控力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想着要改善到自己完全满意的状态才算好,但在这个团中慢慢感觉到进步可以一点点来,每周进步一点点,积累起来会是很大的进步。关键是,有一群人陪着我一起走,我发现我们可以走得很远。

——小张

四、讨论

(一)分析解释

本研究结果证明,辅导后学生的自控力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在情绪、行为、思维三个层面上均有进步,且第二个学期上来访谈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后老师们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成员们自控力进步的地方,由此可知采用焦点模式的朋辈辅导提升学生自控力是可行和有效的,且具有良好的追踪效果,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相一致[11,12]。SFBT模式下的辅导架构指向未来,不去追究问题引发的原因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解决上,在正向视角的引导下,关注自己已经做到的那一部分,而非远未达到的那一部分,可以使成员感受到自己已经做到了很多,从而相信自己身上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潜力,进而对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有充足的信心。通过在团体内创设安全、信任、尊重、接纳的环境氛围,鼓励成员积极尝试,配合对潜能、正向的强调,成员愿意放开自己去进行向内的探索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改变,即便尝试自控失败也不会遭到批评和指责,在其他成员的鼓励下,尝试失败者会有信心进行下一次的努力。

站在理想的角度对自身的自控力提出要求,往往感受到的是自己的不足,但一下子要求自己的自控力可以提升到完美的程度又是难以实现的,这会使当事人感受到挫败。SFBT强调的“小步子走”原则允许进步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关键是迈出那最初的一小步,之后进步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找出最先迈出的那一步往往是不容易的,SFBT中的奇迹问句(Miracle Question)与假设问句(Suppose Question)可以帮助当事人澄清自己期待的美好愿景是什么,应对问句(Coping Question)可以帮助当事人觉察自己可以对问题作出何种处理,从多个目标中聚焦出最先想要改变的方面,可以架构出一个方便入手进行调整的小切口。当事人对自己的问题和目标变得清晰后,做出尝试、取得成功就更具有可能性。

(二)思考与展望

朋辈辅导中团体动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特别是如果团体内成员个性不一,那么内向的或防御性较强的团体成员就需要多一些时间感受接纳、保护的氛围,才会愿意开放自己的内在经验感受,而过快的节奏不利于主动性的发挥及潜能的挖掘。因此,团辅次数成了需要调整的方面。只是对于忙碌的中学生而言,增加小组活动次数意味着减少学习及休息的时间,很多学生可能会在报名阶段就打退堂鼓。因此,将自控力朋辈小组活动与学校已有的社团活动结合,可在增加活动次数的同时节约学生的时间成本,是未来中小学开展自控力朋辈工作中可以尝试的一个途径。

此外,为保证活动的效果,自控力朋辈辅导小组组员不宜太多,而学校中面临自控力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存在供求冲突。朋辈小组活动虽由学生自己主导,但在活动初期少不了老师引导,如果在学生中成立多个自控力朋辈小组且都由心理教师主领,那么心理教师将难以应对。因此,若能招募一批学生志愿者学习基本的团体带领方式,由这些志愿者作为活动初期的主领来促进团体氛围的形成,则受益面可以扩宽很多。在未来的研究中,尝试做学生主、协领的培养工作可以是下一项研究的重点。

五、结论

SFBT模式下的朋辈辅导课程模式是一种提升自控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灵聪.不同学习自控力的初中生在成败中的表现[J].心理科学,2003,26(4):654-657.

[2]张叶云.高中生学习自控力与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包华.儿童自控力缺陷的精神分析学解释[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4):65-67.

[4]Kelly Mcgonigal .The Willpower Instinct.王岑卉译.自控力[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2.

[5]R.L.Petosa,Laureen H.Smith. Peer Mentoring for Health Behavior Change:A Systematic Review[J].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14:351-357.

[6]许维素.建构解决之道的SFBT晤谈六阶段[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6):50-53.

[7]戴艳,高翔,郑日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6):1442-1445.

[8]王红姣,卢家楣.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其调查[J].心理科学,2004,27(6):1477-1482.

[9]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性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1):45-49.

[10]黃桂仙,李辉,李芳燕.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708-1710.

[11]宫火良,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应用效果的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 (13):799-803.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中学,湖州,3130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自控力
童年自控力强 长大易成功
自控力越强智商越高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控力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如何提升个人的自控力
四五岁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关键期
浅议自控力的提升
数学游戏中培养儿童的自控力探究
小学生自控力培养之我见
无线电测向运动教学与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