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山区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9-03-20

贵州畜牧兽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修蹄蹄病蹄部

(黔东南州动物卫生监督所,贵州 凯里 556000)

蹄病是我国奶牛养殖业中继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导致奶牛淘汰的第3大疾病,每年因蹄病被迫过早淘汰的奶牛占淘汰总数的15%~30%[1,2]。尤其在我国南方山区,因高湿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蹄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主要表现为跛行,产奶量下降,严重者蹄部溃烂不能负重而长期卧地不起,产生褥疮,致使腿部肌肉和神经损伤而被迫淘汰,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工作经历,现将贵州山区奶牛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1 病因分析

1.1 环境因素(1)贵州山区气候潮湿,特别是夏、秋雨季牧道湿滑,运动场泥泞,牛蹄长期在泥水和粪尿中浸泡,致使蹄角质变形、变软,承重性、耐磨性及抗病力降低,导致蹄病发生。(2)牧道及运动场铺设不平,砂石、煤渣、玻璃碎片以及铁钉等异物刺伤蹄部软组织而引发蹄外伤。(3)牛舍卫生条件差,环境潮湿,通风不畅,粪便不及时清除,牛蹄长期受粪尿和污水浸渍。(4)奶牛场圈舍过小,运动场地不足,牛长期拴养,长时间缺少运动,造成蹄部组织血液回流不畅而瘀积,影响蹄组织的正常代谢,抗病能力下降。(5)奶牛长期站立于水泥地面,致使软化的角质过度磨损,引起蹄底发生严重挫伤。

1.2 营养因素(1)奶牛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维生素A、D供给不足,机体不能满足产奶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调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改变,从而诱发蹄病。(2)日粮结构中精料投入过多或粗纤维不足,精粗比例失调,导致瘤胃内乳酸蓄积,瘤胃液pH值降低,内毒素增多,蹄病的发病率增加。(3)霉变饲料的有毒成分引起奶牛过敏反应产生蹄病。(4)微量元素缺乏,如:日粮中锌、锰缺乏可影响蹄的角质化过程,增加蹄病的发病率[2]。

1.3 管理因素对牛蹄洗刷、药浴护蹄和季节性定期修蹄工作重视不够,不定期修剪或修蹄不当;干奶期饲养过肥、产后体质变差、饲养密度过大、运动不足等是引发肢蹄病的重要因素。

1.4 遗传及年龄因素有研究发现,奶牛的蹄形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公牛先天蹄变形,则后代也容易患此病[3];奶牛蹄病的遗传系数为0.6,与生产性能呈高度正相关[4]。奶牛的遗传性状直接决定其对蹄病的易感程度。此外3~4岁奶牛的蹄病发病率较高。

1.5 疾病因素许多致病菌、病毒或寄生虫都能引起奶牛发生蹄病,如: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共同感染引起腐蹄病;感染口蹄疫病毒可引起蹄部发生溃疡、烂斑,严重时蹄壳脱落;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酮病等疾病可引起机体全身代谢紊乱,导致蹄部等末梢器官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蹄角质部角化不全诱发蹄病;锥虫病等寄生虫病可引起蹄部发生水肿,增加蹄病的发病几率。

2 临床症状

患病奶牛初期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1 ℃,患肢行走有疼痛感,轻微跛行,站立时患肢不能负重,常以蹄尖着地,频繁提举患肢,或用病蹄敲打地面,站立时间较短,喜卧而不愿站立,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局部检查可见趾间部和蹄冠部皮肤肿胀呈红色、暗紫色,蹄底常伴有伤口并常含有泥沙、粪草等异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随着病程的延长,后期趾间韧带、冠关节、蹄关节及深部组织受到感染时形成坏死组织的脓肿或瘘管,向外流出微黄或灰白色恶臭脓汁,此时全身症状明显,严重跛行或卧地不起,食欲废绝,产奶骤停,消瘦明显,蹄壳脱落,生产能力丧失。

3 诊断

根据蹄部特征性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蹄部检查即可确诊。

4 治疗

首先应彻底清洗蹄部,将奶牛安全保定,用温水、棕刷和修蹄工具等洗净患肢蹄部污物。若蹄叉或蹄底软组织腐烂应充分暴露病变部位,视病情分别进行对症治疗。

4.1 局部治疗(1)蹄冠部肿胀无创口者,可用鱼石脂软膏涂抹整个蹄部,同时用布包扎,每天1次,连用3~4天。(2)肿胀严重者,可用宽针在蹄冠与蹄壳交界无毛处针刺放血,同时用2%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趾间环状封闭注射。(3)有创口无创洞、症状轻微、创口较小者,先将创口清洗干净,用1%高锰酸钾清洗患部,再用5%碘酊涂擦,每天1次,直至患部痊愈。(4)创口较大或较深者,先用蹄刀去除坏死组织,用3%双氧水冲洗伤口及深部组织,表面均匀撒上高锰酸钾粉或涂擦青霉素、鱼肝油混合乳剂,脱脂纱布包扎,间隔2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5)对于较深的溃疡性创洞,先用蹄刀切除腐烂角质进行扩创,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再用3%双氧水溶液彻底冲洗创洞内部,洗净脓性分泌物及污物,然后用药棉包裹高锰酸钾粉填充洞内,使之与创洞壁充分接触,最后用松馏油纱布填塞满整个创洞,外部涂以松馏油,处理完毕后用绷带包扎固定,以防止进一步感染和粘附药物,间隔2~3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

4.2 全身治疗病情严重的奶牛应辅以全身抗菌治疗,每千克体重用药量:青霉素1万~2万IU,链霉素1万~1.5万IU,1次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7天。 同时给予解热镇痛等药物对症治疗。此外,在治疗奶牛蹄病时要弄清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5]。原发性多因饲喂精饲料过多所致,应减少精料投入,增加粗饲料投入比例。继发性主要由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胃肠炎等疾病引起,在治疗蹄病的同时,应加强对这类诱发疾病的治疗。

5 防控措施

奶牛蹄病重在预防,应贯彻“加强管理、防重于治”的方针,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本病的发生。

5.1 平衡日粮根据奶牛生长及泌乳周期分阶段、分群饲养,各阶段日粮均要符合奶牛的营养标准,精粗饲料搭配比例要合理,保证饲料中钙、磷、钠、钾、硫等常量元素和铜、铁、锌、钴、锰等微量元素,以及VA、VD、VE等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的供给。钙、磷比例控制在1.4∶1。

5.2 改善环境贵州山区气候潮湿,运动场和牛舍选址建设要科学规范,牛舍应建在高燥的地方,运动场地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有利于雨水和污水的排出,进口要有防滑设施,每天及时清除牛舍及运动场的粪污,及时清除运动场及牧道上的石子及硬物,定期消毒,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地面平整,无坚硬异物,防止牛蹄部发生外伤。

5.3 定期蹄部护理修蹄、浴蹄要按饲养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定期修蹄是预防蹄病的重要措施,有研究表明:对奶牛每年定期修蹄2次,能有效降低蹄变形、蹄底溃疡等肢蹄病的发生率[6]。蹄部药浴能有效抑制蹄部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防治腐蹄病的发生。可用10%硫酸铜溶液,每周浴蹄1~2次。蹄部药浴后至少需要保持干燥30分钟,效果最佳。

5.4 消除发病诱因加强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瘤胃酸中毒、酮病、锥虫病、霉变饲料中毒等诱发疾病的防控工作也是预防奶牛蹄病重要的措施。对于这些易引起奶牛蹄病的疾病要实时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猜你喜欢

修蹄蹄病蹄部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奶牛场蹄病的防治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奶牛场变形蹄及蹄病数据分析
蹄病专题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北京南部地区奶牛蹄病的调查分析
预防蹄病 减少养殖损失
济源市奶牛蹄病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