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学军治疗肺系难治病证经验举要

2019-03-19宁伟雄唐梁粮

广西中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肺系肺气气机

宁伟雄,唐梁粮,杨 闯,陈 娜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指导 胡学军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以及人口老年化等各种因素,近年来呼吸系统患病率日渐增加,肺癌成为我国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与20 年前相比,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增加了一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居高不下,年轻患者日渐增多,40 岁以上人群患者患病率为8.2%,肺部感染疾病病原耐药日趋加重,活动性肺结核仍是世界上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可见这些呼吸系统难治性病证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胡学军是湖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肺病(呼吸)科主任,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三十余载,对于内科疑难杂症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感悟颇深,兹就胡学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系难治性病证经验简介如下。

1 详析病因病机,分虚毒风气痰瘀

胡师认为一般肺系疾病,病始多为内热(毒)外风(寒)发病,日久生变,或成难治病证,主要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虚、毒、风、气、痰、瘀”。《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胡师认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作息紊乱,昼夜颠倒,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正气亏虚,“虚”以肺之气阴亏虚及肺脾气虚常见,部分涉及于肾肝心。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易袭阳位;肺居高位,谓之华盖,抵御外邪之藩篱;肺气亏虚,邪气因入,肺之宣降失司,故见咳嗽,气促。加之感受烟雾毒气,过食温热等,则毒热内生,熏灼肺叶,故可见咯血,胸痛等症。胡师认为“病久多风,病久多虚”[2],认为肺系疑难病症病程日久,往往因迁延失治,耗伤正气,肺脾两虚,易复感外邪反复发作,寒热错杂,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肺气宣降失调,脾胃升降失序,也是肺系病久久不愈重要原因,故认为“久病多气”。肺主气,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运化水液。肺脾功能失调,水津失布,泛液成痰,或诸邪炼液成痰,又阻滞于肺。气郁痰凝,日久经脉阻塞,积累成瘀,痰瘀交结,反阻气道,则肺系病变得更为复杂,则病久久不愈。

2 培土生金以图本,祛风解毒以祛邪

对于肺系慢性病,胡师多以“健脾补肺,祛邪解毒”为法,脾胃乃后天之本,主受纳运化水谷精微濡养全身,如大地之厚德载物,补脾可扶正以驱邪,补脾土还可生肺金,补充耗伤之肺气肺阴;疑难病病程多较长,顾护脾胃非常必要,这亦是中医“治未病”极为重要的一环。 肺卫为人体的华盖,补肺之损耗,以加强抵御外邪之力,胡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长期咳喘患者,病因单一者少,多以寒热错杂、表里同病为表现,所以同用清、解两种方法,一是祛解未尽的外邪,二是清理肺中热毒之邪,双管齐下,双向调节[3],而在表之邪多为风邪,故祛在表之邪以祛风为主,而热毒之邪壅滞于里,影响脏腑正常功能,清热散结之品可清内壅热毒还脏腑清宁。通过“健脾补肺,祛风解毒”之法达到人体内外阴阳平衡,脏腑气机功能恢复的目的。

3 轻清宣降调气机,剔邪扶正祛痰瘀

肺系难治病证的成因颇多,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亦多。其气机升降失调,痰瘀阻滞乃重要因素。所以临床中,胡师颇重气机的调顺和痰瘀的祛除。肺位上焦,质轻娇嫩,不耐攻伐。且吴鞠通《温病条辨》有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故调理肺气,宜轻清宣降,宣肺多予炙麻黄、杏仁等药,麻黄生用发汗解表力强,炙用宣肺力强,降气予五味子、厚朴、白前、旋覆花等药。肺气之吐纳升降复常,且不易伤及正气。重症、急症可峻攻,慢性、难治病症常宜缓图。痰瘀阻滞,为诸多慢病杂病久久不愈之根,故祛痰活血亦为治疗此类病证之常途。痰有风痰、寒痰、热痰(痰火)、湿痰、燥痰、食痰等,又可与瘀血互结,或与脏腑虚损互见,其治疗颇为复杂。但在临床辨析病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如风痰阻滞者,祛风行气兼化痰;寒痰则温阳散寒以化痰,痰热则清宣肺热兼化痰,如剔除兼夹之邪,则痰易祛除,此提纲挈领,则病易解。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慢性久病之人,痰虽能祛而难净,除后又生复如前,故久病、难治病,祛痰务必以健运脾胃为基础。宋·严用和《济生方·痰饮论治》载:“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胡师以六君子汤、补肺汤为基础加减应用,人参性温易上火,胡师常常以党参代之,而黄芪此药常与知母配合使用。化痰常当调理气机,气顺则痰行,气顺则血行,如是痰瘀散通,行气之药多用枳壳、枳实、橘红、苏梗、郁金等药。

4 病案举隅

4.1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下呼吸道感染 患者,男,72 岁,2018 年9 月17 日因“咳嗽气促10 余年,加重20 余天”于门诊就诊,患者长期咳嗽咳痰,气促,约20天前加重于湘雅三医院住院,经纤支镜组织病理活检示右上肺鳞状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并鳞癌変,后经PET∕CT 示多发淋巴结、锁骨、胸膜多处转移,患者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阵发性房颤等病史,患者年老病重疗效差,患者家属望积极中药治疗,遂于胡师门诊中药治疗。首诊患者诉咳嗽胸痛,咳绿痰咳痰不爽,发热(最高体温38.4 ℃),气促动则喘息汗出,腹胀腹痛,纳差,食入则吐,全身酸痛,神疲乏力,夜寐差,口干不苦,小便频少,大便干。舌红有齿痕,苔黄腻,脉弦细数。以健脾补肺、祛邪解毒为法,予以柴胡20 g,党参15 g,法半夏9 g,黄芩9 g,大枣10 g,生姜12 g,甘草5 g,延胡索15 g,防风10 g,荆芥10 g,苏叶15 g,鱼腥草25 g,金银花15 g,橘红10 g,枳壳10 g,竹茹15 g,佛手10 g,杏仁10 g。共12 剂。二诊时患者诉咳嗽气促较前改善,咳白痰,已未见发热,精神较前明显改善,前方基础上减柴胡量为18 g、黄芩为8 g ,增加党参为18 g,加用建曲15 g,三诊腹胀腹痛缓解,咳嗽气促明显减轻,纳食稍差,在原方基础上去柴胡、黄芩、防风、荆芥、苏叶、佛手,加用白术10 g、茯苓15 g、八月扎10 g、鸡内金15 g、枸杞子10 g、矮地茶15 g,共14 剂。三诊后患者精神纳食明显好转,咳嗽已不明显,气促改善,无腹胀腹痛,未有发热,随访患者半年,病情较为平稳。

4.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哮喘、肺部感染 患者,女,46 岁,2017 年11 月1 日首诊时患者自诉30 余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哮喘发作,气促、咳嗽咳痰,经治疗后缓解,后症状反复,气促逐渐加重,去年因气促加重以重叠综合征于湘雅三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肺部CT示左侧液气胸,右肺压缩40%,行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近一年来症状加重,气促,活动后明显,一直吸入信必可及噻托溴铵改善症状,1 周前患者受凉后症状明显加重并伴有咳嗽咳痰,口干,夜寐差,舌暗苔白脉弦细,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肺部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予以五拗汤加减:炙麻黄5 g,杏仁10 g,苏子10 g,五味子7 g,葶苈子10 g,枳实10 g,丹参15 g,灵芝10 g,胡颓子叶10 g,首乌藤20 g,天竺黄9 g,麦冬12 g,红景天5 g,鱼腥草25 g,甘草5 g。二诊时患者气促改善,在原方基础上加用防风10 g,党参12 g,珍珠母15 g,酸枣仁10 g。三诊时患者已无明显气促,后随访2 月未有急性加重住院。

猜你喜欢

肺系肺气气机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性格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C、D型性格
便携电子打气机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
张明利副主任中医师运用谷蝉汤治疗肺系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