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龙舒喘汤加味治疗风哮30例

2019-03-19

广西中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汤加黄龙平喘

张 玲

(泸州市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属于“哮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哮病是由于禀赋异常,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风哮”病名是由晁恩祥教授首先提出[1],其主要表现为时发时止,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如常人,发病前常见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脉浮、弦滑或紧。本文选取2018 年5 月至2019 年4 月收诊的30 例风哮(非重症)患者,予晁恩祥教授的验方黄龙舒喘汤加味治疗,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 例风哮患者均来自我院呼吸科门诊,其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16~60 岁;病程2 个月~10年。大部分发病前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继而出现咳嗽、喘息等症,多在冬春季节发作,使用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有效,但停药即发,缠绵难愈。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 年版)》[2]相关标准。①临床主要表现: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⑤临床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 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符合①~④项或④、⑤项者,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6 版)》[3]相关标准。中医辨证为风哮:①喘促或咳嗽或胸闷、气短;②遇异味则喘或喉中痰鸣;③鼻痒或喷嚏、流清涕或咽痒;④痰白粘或咯痰不爽;⑤脉滑或弦滑。具备①~③中2项+④、⑤中的1项。

1.3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风哮,但非重症,无呼吸衰竭;②在治疗期间自愿配合,依从性高;③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重症哮喘,有呼吸衰竭;②具有特殊或严重感染及患有传染病者,存在肺炎病变者;③血常规、降钙素原提示有感染或其他异常,胸片或胸部CT 提示肺部病变者(轻度肺气肿征除外);④合并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等疾病或肝肾功能损害者;⑤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⑥精神行为异常不能配合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予黄龙舒喘汤加味[4]口服治疗。处方:炙麻黄12 g,地龙12 g,蝉蜕10 g,苏子10 g,石菖蒲10 g,白芍10 g,五味子10 g,白果10 g,甘草6 g,防风10 g。临症加减:兼寒湿者加桂枝10 g、泽泻10 g、苍术10 g、细辛3 g等;兼痰热者加黄芩10 g、金荞麦15 g、川贝母10 g、胆南星10 g 等;兼阴虚津伤者加知母10 g、玄参10 g、麦冬10 g、石膏15 g等,兼血瘀者,加丹参10 g、川芎10 g 等;偏虚者可加紫河车20 g、炙黄芪20 g、山药20 g等。水煎取汁500 ml,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治疗观察10天。

1.6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5]进行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下降70%~9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下降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或恶化。

2 结 果

治疗30 例,其中临床控制20 例(66.67%),显效4例(13.33%),有效5例(16.67%),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副作用。

3 病案举隅

患者,女,22 岁,主诉:反复干咳、喘息、气紧1 个月,加重2小时。2018年5月2日来诊诉1个月前曾因熬夜感冒后出现干咳、喘息、气紧,曾在院外口服茶碱缓释片、西替利嗪,可缓解,但停药即发,2小时前因接触鲜花后加重。症见:干咳,胸闷,伴流清鼻涕、喷嚏、鼻塞,咽痒、咽干、口干,恶风,气紧、喘息。既往无类似发作史,在儿童时期容易皮肤过敏。查体:神清,略显焦虑,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舌质红,光薄无苔,脉浮,余无特殊。考虑其为易过敏体质,此次发作前曾接触鲜花,很可能为吸入花粉过敏诱发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风哮,兼有阴虚津亏,予黄龙舒喘汤加味。处方:炙麻黄12 g,地龙12 g,蝉蜕10 g,苏子10 g,石菖蒲10 g,白芍10 g,五味子10 g,白果10 g,甘草6 g,防风10 g,知母10 g,玄参10 g,麦冬10 g,辛夷10 g,苍耳子10 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用。嘱清淡饮食,多饮温热水,避免熬夜、接触花粉及冷风等。5 月8 日复诊:诉偶有干咳,无鼻塞、流涕、喷嚏、口干,仍恶风,余无特殊。观其上方有效,故守方再续,并因仍恶风,再观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故在上方基础上去辛夷、苍耳子,加白术10 g、黄芪10 g,5剂。5天后复诊诉痊愈。嘱其避风寒、花粉,适时饮水,防外感,暂不服药,必要时随诊。

4 讨 论

中医认为“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有突发、上升、散开、来去无定、动摇等特性。当风太过、不及时,四季均可使人患病,谓之“风邪”。《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风盛则挛急”“风邪善行数变”,这些都是对风邪致病特点的形象描述,符合风哮时发时止、发无定时的特点,和西医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类似。风哮则是风邪袭肺,风痰相搏,内阻气道,致使气道挛急,肺管不利发而为病。治疗上以疏风解痉、宣肺平喘为主。黄龙舒喘汤为晁恩祥教授的经验方,该方具有疏风解痉、宣肺平喘的功效,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地龙息风止痉,通络,平喘;防风祛风,解表,止痉,三药共为君药。蝉蜕利咽解痉,苏子降气消痰平喘,石菖蒲开窍豁痰,白果祛痰止咳、润肺定喘,共为臣药;白芍及五味子敛肺阴止汗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升降有度,宣收适宜,以达到祛风涤痰、降气平喘的作用。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6.67%,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综上所述,黄龙舒喘汤加味治疗风哮效果良好,可进一步在临床观察运用。

猜你喜欢

汤加黄龙平喘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等价转化
特约撰稿专家 黄龙光 编审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黄龙河川道
地龙生姜平喘
黄龙核桃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