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2019-03-18王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摘要】“三维人才培养模式”是第三方实训平台、企业/研究机构、学校三方共同建立的立体人才培育系统,充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供学生更高、精,全面的模块化技术实训方式,以期建立更高端的高科技型、应用型本科教育方式,使学生适应先进材料制造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三维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 高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190-02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以及“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部署和一批重大创新工程与智能制造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制造”要转向“中国智造”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引领[1]。

面对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怎样抓住机遇,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工程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既是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寻找的答案,也是工业界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要求人才培育部门具备“工匠精神”,对培养的每一个人才都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通过对现有人才培育模式的思考,本文建议凝聚社会、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建立“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1.高校教育现状分析

1.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现有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2]:

(1)学生实践机会匮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2)强调所传授知识的广度而忽视知识的深度。必修课太多,知识领域广泛,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只能对这些课程知识有非常粗浅的了解,而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深入研究探索自己喜爱的研究方向,因此也难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3)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考试也是以教师讲课内容为主。学生忙于记录和背诵而闲置其聪慧的头脑。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更不会形成开创性的观点,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动态的工作环境。

1.2 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和布局落后,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严重矛盾,突出表现为学校办学活力不足,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我国工程科技人才队伍与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掣肘制造业创新发展。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战略任务。

1.3 先进制造高端人才需求强烈

随着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还远远不是制造强国,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撑。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材料领域技术人才质量存在明显缺陷,其中学生的工程能力薄弱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2.校企结合共同培养的缺陷

校企结合培育模式目前被许多高校采纳,以期利用这种方式强化教学和实践的交融。企业拥有某类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套生产和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最全面、最真实的生产体验。但是,出于生产线连续性、技术保密、产品质量和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企业实际提供学生参与的工作极少,且较为简单,甚至是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学生无法实现动手动脑的实习效果。实际参与工作的低级和枯燥,较差的生产环境,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实践结束后,有些同学甚至打消了进入材料制造企业工作的初念。

3.校建工程實训中心的缺陷

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建立校工程实训中心,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但是经过实践,校建实训中心用于学生培养存在如下问题[3]:

(1)各学校实际空间有限,可摆放的设备少,不具备构建多品种规模化生产线的能力。

(2)经费、固定资产处理等的限制,造成设备更新速度缓慢。

(3)多数为低级设备,精密设备较少。设备之间连贯性差,不易实现多工艺复合,无法展现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全景。

(4)大多数指导老师的知识来源于书本,实践技术能力匮乏,造成实践教育模式的枯燥。

(5)无专业维修人员,维护成本高。

(6)本校学生仅某些专业、某段时间进入实训中心学习,设备利用率极低。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校企结合、校建实训中心两种方式均无法展示材料制造业的先进性,无法提供规模化大工业实景。学校设备投入高但利用率低。学生对材料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途认知度明显不足,实习兴趣不高,整体教育效果不显著等等问题。

4.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三维人才培养模式”是第三方实训平台、企业/研究机构、学校三方共同建立的三维坐标人才培育系统(见图1)。学生成为三维坐标系的一个点:学生(学校、企业、实训平台)。“三维人才培养模式”是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立体格局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学生更高、精,全面的模块化技术实训方式,同时展示现代大工业生产模式,重点在于学习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以期建立更高端的高科技型、应用型本科教育方式[4]。三维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和优点如下:

(1)公共实训平台应具有多套先进设备、高级技术人员、配套的教学和简单生活设施。实训平台的设备、技术和人员组成多个模块,用户可自己选择不同模块组成工艺包。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现场、动手实践和规模化工业实景,以实现和职业院校错位发展、资源共享和共通互补。

(2)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自选工艺包,组织学生在模块间流转,进行理论教育与工程实训同步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职业技能鉴定)。学校也可以根据行业内科研、技术需求,建议添加培训模块。学校也可根据培训平台-企业的培训内容,调整理论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使立体培训的效果更为显著,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

(3)企业可以推荐本行业稀缺技术,或者提供相关技术人员,共建实训平台。同时,企业可以在学生培训过程中选拔合格人才,降低学生进入企业的培训成本、缩短培训周期。

(4)解放了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可以凝聚优势资源做擅长的工作,减少培训资金、资源的浪费,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

(5)由于进入第三方培训,剔除了无法接触核心技术、环境较差、人员混杂、顾忌产品质量、生产不可中断等等入企业培训不利因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或者需求选择模块学习,接触到最感兴趣、最先进的同时也是最专业的技术,进行探究式、参与式和反刍式学习,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巩固学习内容,培养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学生将成为坐标系的收益者和未来的建设者。

(6)“三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先进材料制造和科技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可推动素质就业,培养综合人才,促进材料制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可培养大批高素质、紧缺型技能人才,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和稳定就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穆芸,潘力,陈晓玫.“三实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160-161.

[2]苏婷.“第三种力量”探路“最后一公里”[N].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5日(006版).

[3]许德泓.本科院校推进混合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2016(12):141-145.

[4]曾兰芳,黄荣怀.大学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4(5):52-58.

作者简介:

王薇(1971-),女,天津市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分离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