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喷涂擦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2019-03-18周克伟郑义宏唐春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火针皮肤病湿疹

周克伟 郑义宏 郑 雯 唐春蕾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中医皮肤科,辽宁 大连 116021)

慢性湿疹是以顽固的瘙痒、斑块、浸润、肥厚、苔藓样变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具有易反复发作、难治愈的特点,常规治疗以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为主,但多病情容易复发甚至诱发反跳,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越来越不令人满意。我科采用中药喷涂擦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取得很好疗效,并分别与单独中药喷涂擦及单独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1月—2018年3月的住院湿疹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2组3个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6~69岁,平均35.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0年,平均(5.93±1.76)年。对照1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18~67岁,平均37.9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5年,平均(6.03±1.51) 年。对照 2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15~71岁,平均36.0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5年,平均(6.24±1.48) 年。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病情表现为具备皮损以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为主,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中慢性湿疹诊断标准(赵辨,第3版)[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辨证为脾虚湿蕴型湿疮: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2]。

1.2 纳入标准 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1个月内全身或局部未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2周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物;能按要求执行治疗方案;同意参加临床观察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用药或火针部位存在破损和感染;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既往有针灸治疗时晕针史,不能按规定方法治疗;本人或家属不同意参加临床观察者。

1.4 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研究标准 纳入后未按研究方案执行的病例,需予剔除;纳入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出现并发症;临床研究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能继续治疗者;由于不可抗拒原因中途退出(如出国、远距离搬迁等);自行退出或未完成整个疗程、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的病例。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进行中药喷涂擦联合火针治疗。其中:⑴中药喷涂擦院内自制中药(蛇床子、苦参、黄柏等) 治疗,每次 20 min,每日 2次,10 d为 1个疗程;⑵火针治疗:皮损局部,泻法,日1次,10 d为1个疗程。

对照 1组:单独进行中药喷涂擦治疗(药物、用法、疗程同治疗组)。

对照2组:艾罗松乳膏(先灵葆雅)每日早晚各1次外用,薄涂于患处,轻轻按揉片刻。日1次,10 d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 自觉症状:瘙痒;(2) 体征:包括皮损面积、红斑、丘疹、鳞屑/结痂、浸润/肥厚等。按4级评分法进行判定,即 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各项指标的分值相加即为疾病积分;以积分值减少的百分数作为疗效指数来判定疗效,即: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3)复发率:1年内电话随访统计复发次数、复发病情等;(4)不良反应:记录各组治疗时和治疗疗程结束后2个月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记录有或无),若有则记录发生时间,主要临床表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5)耐受性:根据患者评价及观察者评价,分为好、一般和差3级。

1.7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皮损完全消退,瘙痒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皮损明显消退,瘙痒明显减轻,60%≤疗效指数<95%;好转:皮损有所消退,瘙痒有所减轻,20%≤疗效指数 <60%;无效:皮损消退少或无变化,瘙痒无改变或加剧,疗效指数 <20%。总有效率为治愈加显效率。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输入 SPSS 11.5软件,采用 х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慢性湿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1个疗程(10次)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 1组总有效率为46.67%,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慢性湿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3组慢性湿疹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1年内电话随访统计复发次数、复发病情等,3组复发率分别为治疗组13.33%,对照1组41.67%,对照2组73.33%,治疗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慢性湿疹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例)

2.3 3组慢性湿疹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无严重不适主诉,8例(占3.33%)患者精神紧张,有轻微疼痛感,未影响治疗;对照1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轻度刺激(2例);皮肤少许色素沉着(3例);皮肤轻微萎缩(1例)等,总计6例未影响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

表3 3组慢性湿疹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湿疹,中医名为湿疮,是由于禀赋不足、风湿热浸淫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的一种以瘙痒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3],中药治疗湿疹以清热祛湿、除湿止痒等为主。慢性湿疹十分顽固,其皮损干燥、粗糙,呈肥厚、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为风、湿、瘀博结所致,应以入里搜风、走窜通络、化瘀止痒为治则,治疗大多数湿疹有一定疗效,但对于顽固性湿疹的治疗仍存在痊愈率低、复发率高等不足。

糠酸莫米松是新一代的含氯糖皮质激素,具有局部作用强、抗炎抗过敏、抗增生作用强的特性,治疗慢性湿疹有很好疗效[4]。但难以避免副作用和停药后复发的情况。

“外治之法,形虽在外,实为治内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临床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皮肤病收效明显[5],在湿疹治疗中更是优势显著[6]。我院中医科自制中药煎剂中蛇床子可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内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陈士铎《本革新编》),被历代医家视为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的要药;苦参可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可有效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及其引发的炎症和瘙痒;黄柏入肾、膀胱、大肠经,可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喷涂擦能较快起到收敛渗出、消肿止痒等作用,与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防风(功擅祛风止痒)等联合治疗湿疹(湿疮)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火针,古称“燔针”“淬针”(《素问》)、“烧针”(《千金要方》《伤寒论》)等,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温通经络、燥湿止痒、活血化瘀等作用。“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慢性湿疹基本病理改变涉及表皮在层和真皮层-表皮明显增生、表皮下部处于丝状分裂的角质形成细胞数目增加、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浅层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中等密度淋巴组织浸润等[8];即在“腠理肌肤之间”。火针疗法与中药喷涂擦联合治疗顽固的慢性湿疹具有起效快、止痒效果好、痊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疗效十分显著。

火麻仁临床注意事项

现代教科书载:火麻仁,润肠通便。从传统中医理论认识,这不是麻仁的重要功效。现代教科书和《药典》记载火麻仁之功效不完全,误导后学者对火麻仁的认识。

如唐·孟诜《食疗本草》言:治大小便不通,发落,破血,不饥,能寒。取(麻子仁)煮粥,去五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通血脉,治气。

研麻子汁,沐发即生长。

治消渴:麻子仁一升捣,水三升,煮三、四沸,去渣冷服半升,日三、五日即愈。

麻子仁一升,白羊脂七两,蜡三两,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之。 不饥。另:麻子仁配伍白芷、益母草、旋覆治皮皯,极佳。

——摘自祝之友教授《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从形味性效到临床(3)》,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火针皮肤病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浅谈火针练针法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