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零工经济”就业模式探索

2019-03-13吕杰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

吕杰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零工经济发展迅速。本文在总结零工经济就业模式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得出“互联网+零工经济”的就业模式是将就业模型集成到互联网,建立一个交互式系统的就业模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零工经济”就业模式各自的价值,旨在指导“互联网+零工经济”就业模式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零工经济;就业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信息技术创新将再次掀起一场新的风暴。随着物联网、云计划、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这些信息技术将融入传统产业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是指发挥网络的优化和整合生产要素分配的功能,并将互联网创新深入地集成到经济和社会的所有领域,形成一种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工具的新的发展。其实质是将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技术系统(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APP应用等)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经济得以发展,同时也可以共享许多资源。这使得信息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将全世界连接成一个大网络,这是“互联网+市场”就业模式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互联网深刻影响了我国的就业格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改变了我国的产业结构。早期,我国主要实行终身就业制度,主要是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现在它主要是基于定期雇佣制,主要由公司和个人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合同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的是,灵活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它以“平台+履约”为代表,未来必须是多种就业模式一起发展。

二、“零工经济”就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互联网时代“零工经济”就业模式面临的机遇

2018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 ”促进就业规划》,进一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共享经济在就业创业的占比。很明显,我国将支持在共享经济下发展新的就业模式。该就业模型一方面减少了社会闲置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满足了巨大的需求,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人力资源去产能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零工经济”也在不断升温。在各个领域也有颇具影响力的零工平台,如滴滴出行、小猪短租、猪八戒网、聚爱财等APP。国务院在《“十三五 ”促进就业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发展更多新型就业模式,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零工经济”一方面为闲置人力资源提供了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机会。由于“零工经济”门槛低、成本低、发展迅速等优点,受到许多企业的欢迎。因此,“零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了新的创业思路和新途径。

(二)互联网时代“零工经济”就业模式面临的挑战

根据 2017 年《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半年度洞察》发现,目前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储备跟不上企业业务的发展,核心人力资源的流失,找不到与岗位相匹配的人员的困难,企业文化和配套政策与企业不相匹配等。首先,“零工经济”就业模式促进了员工的多元化,这必然会影响到员工的激励和管理,这就要求企业注重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其次,这是信任危机。“零工经济”只有得到供需双方的共同承认,才能实现双赢。如果一方陷入信任危机,就会影响双方的合作。由于“零工经济”可以远程合作,这将导致另一个问题,即劳动保障的问题。在确认合作之前,双方無法充分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这里有一个信息不平等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首先,需求供应方不能完全掌握劳动者实际的情况,并不能确认对方是否有能力、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任务。即使任务完成了,也不能保证劳动者的工作态度、完成质量等。其次,劳动力供给方不能掌握需求供应方的所有信息,不能确认其企业是否合法,工资付款是否及时,是否有最低工资保障等问题。进一步的讨论会发现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互联网+”模式带来的挑战主要是法律滞后问题,这体现在许多与互联网相关的领域还没有形成一套清晰的法律监督体系,立法过程过于复杂和“互联网+”新模式不合适,所以有必要提高立法效率,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调整立法层次结构。“零工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为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但由于就业模式相对较新,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方面的监督、支持和管理还不到位。

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应紧跟时代发展。现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无法跟上这种新型就业模式的兴起,相关监管部门也无法对这类劳动进行全面监管。这样会导致很多劳动争议。“零工经济”的就业门槛较低。人人都能参与“零工经济”。每个企业也可以开展求职工作。这无形之中加大了“零工经济”的竞争压力,需求也将流向高端人才。不得不说,“零工经济”模式模糊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间的界限。两者之间的冲突会对我们生活工作造成影响,如何在“零工经济”中寻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也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林森.“零工就业”开始盛行全球[J].职业.2016(04)

[2]阎逸,姚海滨.让“零工经济”零而不乱[J].今日浙江.2015(24)

[3]赵腾达,霍艳敏.零工经济引领就业市场变革[J].上海信息化.2017(04)

猜你喜欢

互联网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