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的进步与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

2019-03-13韩婷婷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育改革大学体育教育改革

韩婷婷

摘要:大学体育教育在全民终生体育教育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桥梁角色,但目前我们的大学体育教育严重忽视了大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建立以及对终生体育概念的理解,大学体育仅仅是中小学体育课的简单延伸,大学高年级甚至取消了体育课。本文讨论了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包括大学体育目的和任务的转变,教材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体育改革;教育改革;大学体育;全民体育;终生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01-02

1.社会的进步与大学体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步入了现代文明时代。人类尽情地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却发现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悄悄取代了传染病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鉴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实质上是以减少体力活动作为目的,因之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越快,身体活动就越少。但随之带来的是人类的健康问题。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明确揭示,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是许多慢性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的确,现代社会中人类寿命已经大大延长,但我们尚必须正视这样一个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相当一部分人生命的延长,主要借助药物和现代科技,终生服药现象特别普遍。许多人需要在痛苦和折磨中度过生命中的相当历程。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剧。

动物和人体实验已经揭示,慢性病虽则-般发病于中老年,但是常起源于青年甚或少年儿童。体育活动对于预防和延缓慢性病的作用以及终生体育的概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而且,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及体育法的颁布,反映了整个国家对此在观念上的飞跃与意识上的提高。

但真正实现终生体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需要人们认识观念上的提高并由此带动行为方式上的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大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作为一个知识群体,他们在校期间不仅自身的认识易于提高并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尤其重要的是,他们毕业后走到社会上,可以通过自己的桥梁作用影响周围人群的观念与行为,从而起到“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可见,大学体育在全民健身和终生体育中承担着何等重要的角色。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学体育教育目前似乎并没有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大学体育教育严重忽略了大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建立以及对终生体育概念的理解,时常成为中小学体育的简单延续,体育课中仍然以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成绩为主旨,大学高年级甚至取消了体育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为此,要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体育教育必须从思路上进行根本转变,从教师、教学乃至教材进行彻底改革。

2.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2.1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转变。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应局限于仅仅教会学生运动技术,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最重要的应该立足于通过大学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与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前提下,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树立终生体育和健康第一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体育活动在提高现代生活和生命质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人类一生中最有效的一项投资,是一生最“划算”的一桩买卖,从而自觉地投人和宣传体育。所以,大学体育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大学体育教育,改变大学生的体育观,尤其希望通过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带动他们世界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一生自觉地投身于体育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希冀借助这个知识群体的“桥梁”作用,在他们毕业后无论走到哪个工作岗位,都能够通过自身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影响和带动他们周围人群的观念和行为发生类似的转变。

因此,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应主要使得大学生能够:(1)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了解体育活动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类进化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以及在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体育活动的方法和手段;不仅自己知道如何进行体育活动,而且在将来可以带动和辅导周围人群。(3)了解不同的体育活动对人体不同机能的不同影响;不仅提高自身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向周围人群宣传和推广。(4)检测与评价体育活动的效果;不仅作为自身体育活动的反馈信息以及继续进行体育活动的促动因素,而且可以向周围不同人群介绍运动处方的制定。

2.2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保证。这是因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来实现的,而教学内容又主要受决于教材内容。因此,为了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进行相应的改革,使之与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相一致。

依据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教学和教材内容应在现有基础上拓宽,应包括体育文化、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各项体育锻炼方法、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野外生存与遇险自教,以及民族和地城体育等。课程内容要多样化,课程时间要小型化。

应拓展主要教学内容为:(1)体育文化与人类进化、社会进步、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2)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体育活动在影响和改善这些发病機制中的重要角色。(3)体育活动在纤解社会和心理压力中的重要作用。(4)不同体育括动对不同身体机能的不同影响。(5)体育锻炼效果的测试与自我评价。(6)不同人群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制定。

而且,即使在体育活动课堂上,其教学内容亦应摆脱现有的以提高运动能力、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模式,而代之以教会大学生掌握体育活动的方式、学会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为主。至于参与体育活动,则不一定全部在体育课上进行,而主要是通过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后,自觉地投身之中,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如每天进行早锻炼等。提高大学体育教育希冀获得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这种建立在大学生认识水平提高基础上的锻炼习惯并不会随着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而消失,而是能够持续他们一生,并以他们的言传身教感染并带动周圈的人群。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改变后,原有的以体育课教学为主的体育教育形式显然无法满足需要,因此教学形式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观念上,必须实现下列转变:从单纯体育教学向健康第一转变;从在校学习向终身体育转变;从学生被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转变;从记忆学习向思辨创新转变;从传统手段向现代信息转变。主要改变在于:(1)由于诸多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介绍、讲解和讨论等形式来进行,所以理论课教学所占比例应该加大。(2)体育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即大一到大四各年级都应开设体育教育课程。(3)有条件时,还应介绍和开展一些实验课教学或示范性教学,以促进大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形式,可将许多教学内容拍成电化教学片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放映。有条件时,建立专门网站、信息平台和专家信箱,一方面宣传和介绍体育知识,另外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联系,随时解答大学生退到的各种问题。

鉴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所以除教师直接讲授外,还应采用学术讲座、专题报告、讨论甚至辩论的方式,形成互动性教学方式。注意让大学生将自己的身心主动投人到其中,充分利用他们的知识和智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唤起他们对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意义与作用的深刻理解与深层思考。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不仅可改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尤其有利于大学生这一知识群体在其一生中发挥“播种机”和“宣传队”的作用,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周围人群体育观与行为方式的改变。

2.4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始终充当着主导性角色。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改变后,体育教师的角色也必然会发生明显转移,或者说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时代的发展进步对教师队伍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一方面,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相应改变,既应该成为体育活动的实践者,体育技术与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当成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指导员,以及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体育观的辅导员。换句话说,体育教师要先行成为向大学生传授知识的“传播者”。

另一方面,体育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定位的转变,必然迫使体育教师自身认识上不断提高,尤其是知识结构要进行相应的转型。这就需要通过举办短训班、讲座等形式,对体育教师先行进行适宜的再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然后由他们发挥“播种机”作用,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3.结语

3.1大学体育教育在全民终生体育教育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桥梁角色,但目前我们的大学体育教育严重忽视了大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建立以及对终生体育概念的理解,亟需进行改革。

3.2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应该主要立足于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并带动他们世界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一生自觉地投身于体育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希冀借助这个知识群体的“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他们周围人群的观念和行为发生类似的转变。

3.3教学内容和教材必须保证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应能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理解体育活动与社会进步、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有助于他们养成一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以他们的言传身教感染并带动周围的人群。

3.4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理论课教学所占比例应该适当加大,学时应该增加。充分利用互动式教学,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形式,有条件时,建立专门网站。

3.5体育教师的传统角色应该重新定位,既应该成为体育活动的实践者,体育技术与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当成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指导员,以及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体育观的辅导员。教师的知识结构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应加强对他们的再培训,然后充当“播种机”作用。

参考文献:

[1]夏积仁.大学体育教育中完善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4.

[2]胡水南.观念更新是大学体育健康课程建构的关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7(3).

[3]吴秋林.终身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江西社会科学,教育研究,2000,(1).

[4]毛振民.论大学体育教育的危机与改革[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

[5]王宗平.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体育与科学,1999,20(2).

[6]王宗平.大學体育教学内容适应性发展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1999,20(3).

[7]谷贻林.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系统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1998,(4).

[8]黄力生.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深化大学体育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1997,16(1).

[9]陈钩.以新理念改革和加强大学体育[J].体育学刊,2001,8(3).

[10]黄爱锋.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特性与专业性[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

猜你喜欢

体育改革大学体育教育改革
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高校体改中乒乓球课发展趋势和应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