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创新研究

2019-03-08林涛

西部论丛 2019年5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融媒体

林涛

摘 要:电视媒体是受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主流媒体,凭借着先天的内容和渠道优势,将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获得更有利的发展契机,并与新兴媒体共生共荣、长期共存。本文以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为基础,针对电视媒体如何找准定位搭建新的传播平台展开探讨,进行电视新闻理念、技术、生产和管理等全流程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媒介融合 电视新闻 融媒体 新媒体

2010年,“三网融合”的发展战略首次于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提出,近年来,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渐入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融的媒体融合时代。渠道的多元化决定了电视新闻不能单纯依赖于内容和渠道巩固受众,而是要从多个环节寻求创新与进步。

一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发展困境

1.受众流失。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止2016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1.7%,其中手机网民数量占网民总规模的比例超过92%,这些数据体现出新兴媒介在我国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位置愈发重要。受众对新兴媒介关注度的提高往往是以传统媒介市场的压缩为代价的,在新兴媒介尽展风光的同时,电视新闻的受众于无形中流失着。

2.舆论引导力削弱。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地对各类事件进行反映和传播,并且给了普通民众信息发布和发表评论的平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互联网可以通过普通民众的手机、IPAD等设备向外快速传播信息,迅速引发舆论反响。而电视新闻媒体等主流媒体则需要专业记者赶到现场进行采访后,经过新闻内容编辑,层层审核等流程方能对外发布新闻信息,速度明显滞后于新兴媒体,导致电视新闻媒体在受众中的舆论引导力逐渐下滑。

二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如何找准定位

目前,我国电视新闻面临着市场萎缩和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除了上星卫视新闻节目一片繁荣外,很多地市级电视新闻节目处境堪忧,电视新闻必须在媒介融合的竞争环境下找准定位,进而谋求下一步发展。笔者认为,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兴媒体并非对立的两方,电视新闻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全面性、贴近性等不可取代的优势特征,新兴媒体具有科技化、人性化、高效化等优质特点,二者应当在较长时间内优势互融,相互促进。电视媒体应当在坚守主流媒体品牌效应的基础上,依靠新兴媒介技术与观念找到发展的新途径。

三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的创新路径

1.理念的创新。电视新闻理念创新应当包括建立融合新闻观、全时空观与交互共享观等新的新闻传播观念。其中,融合新闻观体现运用多元化主体交互的过程实现开放和聚合,例如降低信息发布的专业门槛,创建互联网、智能手机链接平台,使普通用户可以通过各类新兴媒介终端了解“碎片化”的电视新闻内容,同时发布看法与建议;又如要求记者具备多种媒体表达技能,将新闻稿件同时运用于多种媒介平台,并且使新闻的展示形式适应于移动设备、电视等多种媒介的传播规律。全时空观指的是未来电视新闻全天候、全立体型的转型趋势。24小时制的新闻生产和全方位的新闻服务为的是满足受众在新时期随时随地获得新闻信息的需要。交互共享观指的是电视新闻应当不断增强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满足受众采用便携设备采集、编辑和发布信息的需求,起到增加评论、引導走向、深入互动、促进新闻事件深入挖掘的作用。

2.技术的创新。电视新闻应当积极步入到“VR、AR、人工智能+新闻”的试水队列中,通过引入创新技术,提高新闻节目的感染力和现实感。移动直播就是高新科技引入电视新闻传播的一种大胆的尝试,在文字、图片等普通信息载体之外,还汇集了H5、直播流等多种播报形式。在制作流程上,移动直播采用现场报道与“碎片化”上传的突破性方式,使用户在不断的刷新中获取最新的信息,既提高了用户参与感,也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高效性。

此外,现代技术的应用将打开未来电视新闻的大门。“机器人记者”采用人工智能系统撰写新闻内容,已经有效应用于经济、体育、灾害等报道题材中对数据、图表的量化分析。智能手机的拍摄则突破了原有视频拍摄的局限性,它的便携及灵活运用不仅解放了电视记者设备重的压力,还创造了快速实时回传、上网等多重功效。“无人机”的运用则提高了新闻素材采集效率,加强“单兵作战”能力,其高空捕捉拍摄对新闻资料空间和视觉上都形成了重大突破。今后,更多的技术创新将引领电视新闻的不断变革。

3.生产的创新。电视新闻生产创新体现于内容和形式的“触网”。内容上,电视新闻应当把握依托于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了解全网范围内百姓生活的世事百态、新闻视角,在此基础上加工生产兼顾真实性要求和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内容。例如2017年春节期间,彭湃新闻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记录和展现了返乡、相聚等感人的主题,推出了“春运直播周”的网络新闻报道,派出10余名记者登上沪昆线,开展了长达12小时的直播采访,获得受众广泛认可。形式上,电视新闻可以采取以24小时直播栏目取代录播栏目、以新闻评论栏目补充新闻播报栏目等创新方向。同时,数据的可视化可以从全面性和深度性辅助新闻形式的改革。目前,互联网上很多新闻门户网站开始对数据的可视化进行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新浪的《图解天下》、网易的《数独》等。央视新闻“一带一路”特别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也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新闻形式改革引发了广泛热议。

3.管理的创新。不同的传播模式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与之相对应,创新的新闻理念、新闻技术、新闻生产,需要电视新闻媒体同时提供反馈、答疑、渠道建立等服务。为了充分实践电视新闻管理模式的优化,使之与新的生产模式相契合,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应当完成从单纯的“新闻编辑者”向“新闻与信息服务的提供者”的转型,同时还应当实现从单纯的“新闻把关人”向“新闻解析者”的角色迈进。建立自有的“中央厨房”,设立总编调度中心、建立采编联动平台等,全面掌控多媒体多渠道传播、改写适应不同媒体受众的传播、短视频传播、做好大数据分析式的个人化推送,是电视新闻融合发展、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胡正荣.媒介融合时代电视新闻创新[J].中国记者,2017(16).

[2] 乔新宇.媒介融合: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J].青年记者,2017(05).

[3] 李柔华.什么是真正的多媒体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2016(06).

[4] 李柔华.“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电视传媒行业的商业模式重构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5(08).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电视新闻融媒体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