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重网络“微力量”建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2019-03-08王宗磊

西部论丛 2019年5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微评、微课为主要代表的“微媒介”是网络发展的新兴力量,它们短而精、传播快、见效快、平民视角和交互性强的优势,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微媒介”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和碎片化又对官兵思想和政治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只有找准教育切入点,用好官兵话语权,与传统教育形成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借重这支网络“微力量”,建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关键词:网络 微媒介 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所处的时代,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这给部队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1],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政治工作创新指明了方向。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支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微评、微课为主要代表,以短、精、快为传播特征的“微媒介”正在兴起,形成影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效果的网络“微力量”。当前,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进军营、政工网进班排、智能手机依规使用已成为普遍现象,广大官兵与这些网络“微媒介”的接触越来越广、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客观看待这些网络“微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如何借重网络“微力量”建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已成为必须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网络“微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微媒介”是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兴力量,它的短而精、快播快、平民化等特性,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独特优势。

(一)“微媒介”内容传播快、热度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快速见效。

作为网络新兴力量,“微媒介”除了具有资源共享、多媒体性这些网络时代的共同特征外,更具传播即时快速、影响力及时高效的优势。“微媒介”传播内容一般比较精练单一,形式生动直白,教育受体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消化,使得教育效果快速明显,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比如,微博的字数限制在140字内,这就形成了它语言简约、观点清晰的独特风格,使得微博能够产生短小精悍的思想冲击力;微课的时长少则五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制作简单,表意清晰,传播速度快捷,教育效果明显。“微媒介”对社會热点、舆论焦点具有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传播内容往往具有高热度的特点,这就避免了传统政治教育中“热点”变冷的尴尬局面,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紧跟热点、关注焦点,提升了教育时效性。2014年2月《习主席的时间去哪儿了》的图表漫画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加之之前网络上出现的动画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都是以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反映了国家领导人的成长历程、工作和日常生活,深受网民追捧,这种传播方式也给一般严肃的政治教育带来启示。近两年,《解放军报》推出的移动客户端走进军营,深受官兵欢迎。“微媒介”这种高热度的特性,使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见解和新内容的传递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新观点传播给教育受众并产生快速影响力,微博、微信的即时共享功能又能聚齐传递“微民”们的观点意见,形成酵母作用,使教育影响力更加快速广泛。

(二)“微媒介”形式多样、体量短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随时随地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大而全”,也需要“特而精”。“微媒介”不仅具有图文并茂、视听兼有的网络多媒体共性,又具有体量短小、活性较高的信息优势。“微媒介”信息内容制作简单,易于传播,借助“微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便利性,一篇微评可以引导一次讨论交流,一条微信可以形成一次思想传递,一部手机就是一段微视频的终端,一台电脑就是一堂微课的讲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润物无声,善于抓住零散的时间进行持续有效的教育引导[2]112。过去,利用零散时间开展政治教育,苦于没有合适内容,传统的大篇幅讲稿不适合短时间展开;囿于手段单一,除了组织简短的讨论交流就别无他法。微博、微视频、微课等网络“新媒介”的介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新媒介体量短小的特点恰好适合部队见缝插针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教育内容缺乏、手段单一的缺憾。比如,利用训练间隙针对一篇微评、微博开展讨论交流,引导官兵围绕一个小热点、微焦点畅所欲言,使教育受众随时随地接受思想引导,在思想碰撞中树立正确立场;利用“三个半小时”观看一部微电影,传递一次人生成长的真情实感,上一堂微课,解析一个创新理论热点,“微媒介”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间与空间,在持续用力中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

(三)“微媒介”的平民视角和交互性,有利于凸显官兵的教育主体地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施教者有绝对的话语权,信息传播方式也多以“我说你听”的单向型为主,而微信、微博、微评的兴起,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使每个人能够随时随地分享见闻、参与交互,每个人都能充当“意见领袖”,“微媒介”这种自主自由、平民视角的特点,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一条微博和朋友圈的分享,一段微视频、微课的制作和传播都会引起教育施受双方主客体身份的转换。“微媒介”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的垄断现象,更加凸显了教育受众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双方往往多为“点对面”的单线式互动,“微媒介”则形成了“点对面”“点对点”“面对点”的立体网状互动结构,打破了单线互动方式,给施教者与受教者提供了多向的“交互”平台。一条微评、一堂微课即能实现传统的“点对面”互动,一个微信群等同于多点交互的讨论组,一个朋友圈或微博关注群就是一个“面对点”的小世界。可以说,网络“微媒介”史无前例地畅通了网上沟通交流渠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二、网络“微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冲击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刃剑”效应同样表现在“微媒介”身上,它们在给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有利条件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相比传统网络,“微媒介”在以下两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冲击更加突出。

(一)“微媒介”传播的不可控性加深了不良信息对官兵思想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日益繁荣导致了社会思想、观念、文化的多元性,这对部队官兵思想造成了较大冲击。过去以网站、网页、论坛为中心的信息聚合方式,尚能实现网络信息的集中把关和管控过滤,但基于web2.0技术的“微媒介”传播方式,使得网络信息管控者几乎无技可施,它的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不可控性,这就为一些网络不良信息、负面言论提供了传播温床。这类负面信息借用“微媒介”从一个受众传播到其它受众,呈现出一种隐秘性共享的信息传播新特点,过去那种集中管控已不再可能。“微媒介”的信息把关人事实上成了每一个受众,但由于受众个体存在知识储量限度和心理差异,使得信息判别过于个人化,有的由于能力所限难辨优劣就转发,有的一时兴起不辨真伪就分享,还有的为迎合公众猎奇心理甚至不怀善意的编写一些微博、微评,制作一些微视频通过“微媒介”传播开来,影响甚广。最近在微博和微信中流传的所谓喜剧微视频,在逗乐搞笑之余,也挟裹着各种消极的、负面的甚至是“毁三观”的价值取向,对官兵的价值认知产生不良影响。2017年11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后,一位在美国注册的新浪微博用户试图向军队泼脏水,恶意发表“园长和她老公勾结部队群体猥亵儿童!时常一年多”“如此猖狂!联合幼儿园旁边的老虎团,长期猥亵”等虚假帖文,并被微博用户大量转发,造成恶劣影响,究其原因在于“微媒介”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这种现象使身处“微媒介”的青年官兵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容易陷入思想误区,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较大挑战。

(二)“微媒介”信息的碎片化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权威性。

“微媒介”短精快的特性解决了零散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但另一方面,这一特性也决定了其信息内容必定以碎片化形式呈现,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微媒介”这种碎片化信息又导致了广大官兵阅读习惯乃至思维方式的碎片化,从而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教育效果。同时,“微媒介”完全掀开了个体分享、传递信息的藩篱,破除了个体表达意见、释放观点的桎梏,消减了传统教育的中心化取向,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一些微评、微博、微视频标榜草根观点、平民视角,掩盖个人认知局限甚至某些丑恶目的,散布片面信息,对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年官兵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一些所谓公知、大V污蔑狼牙山五壮士欺压当地村民,造谣雷锋是人造政治偶像,嘲讽黄继光实为傻子,戏谑邱少云有生理缺陷,一股诋毁革命英雄之风在“微媒介”间大行其道,完全颠覆了广大官兵在传统教育中形成的革命英雄主义认知。

三、运用“微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的几个要点

“微媒介”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如何用好“微媒介”,既发挥优势又摒弃消极影响,成为部队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找准把心,切中官兵关注焦点。

网络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资源数量过于宠大造成“鱼龙混杂,难以取舍”的尴尬,“微媒介”更是信息更新快、话题变换快,只有懂得取舍,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微媒介”的利用效率。总的来说,要发挥“微媒介”优势,突出官兵思想需求,找准施教把心,因时因地科学合理选择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切入“热点”,找准官兵现实关切,才能消除官兵思想疑虑和模糊认识,提升教育效果。网络“微媒介”信息热度高、传播快的特性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独特优势。借助“微媒介”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者要切忌在信息海洋中“取舍不定、精力分散”,要着重以官兵思想需求和现实困惑为依据,找准官兵关注的热点焦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如,抓住官兵关注的国内外形势、重大突发事件、社会民生等热点敏感问题,选择当下热度较高的微博、微评、朋友圈,适时组织微讲解和小讨论;抓住国防和军队改革新情况、新问题及官兵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制作一些微视频或一堂微课,围绕一个问题把道理讲明说透,为官兵解疑释惑,使思想政治教育快速见效。“微媒介”信息形式多样、体量短小,便于随时随地开展,但又要因时因地选择教育形式。首先要根据时间长短选择组织形式,训练间隙应以讨论简短且话题轻松的微评、微博为主,周末休息时间应以观看微视频、微电影为主,“三个半小时”和政治教育时间则可组织微课学习。

(二)突出主体,用好官兵的话语权。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广大官兵话语权没有得到体现,传统的网络平台虽然很大程度了强化了官兵在教育中的话语权,但教育的主客地位没有改变,官兵的话语权更多的一种平等参与平等对话的机会,而在“微媒介”时代,教育双方掌握了平等的话语权力,教育主客体地位实现了真正的转换,受教者转换为施教者变得容易且经常。制作微视频、微电影是摄像影视爱好者的拿手好戏;微课观点单一,讲解简练,制作简单,一个思想火花、一则哲理故事、一个理论观点解析,都可以制作成一堂微课,广大的兵教员们有了用武之地;分享精彩网文,撰写简短微评,刷微博、朋友圈,参与微信群讨论更是人人都能为之。可以说,有了微信、微博,就有了施教话语权,会做微视频、微课,就登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台。因此,要敢于让官兵在“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当主角”、“挑大梁”,彻底改变“一人讲大家听”的被动教育模式,变一张嘴为百张嘴,利用“微媒介”搭建“不下课的教育课堂”,请来“不疲倦的政治指导员”,激发了官兵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隐秘性共享的特点使“微媒介”的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不可控性。一些不文明现象、低俗内容、错误观点在“微媒介”间广泛传播,对官兵思想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较强的话语管控能力。首先要做好教育引导。通过网络制度规范和道德约束来教育引导官兵抵制低俗内容,杜绝不法信息,调节不当网络行为,共同维护网络“微环境”。其次要进行实时干预。施教者要主动参与其中,利用“微媒介”与官兵一起“求关注”、“当粉丝”,当发现“微环境”中有人转发、发表不良信息时,应及时干预纠正,并根据官兵思想反映搞好微评和微课教育。再次要主動设置议题。针对官兵在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方面的一些模糊认识,主动抛出问题,展开在线辩论、正反对抗,让官兵在思想碰撞中消除迷雾、明辨是非。

(三)搞好结合,突出教育辅助作用

“微媒介”是网络发展的最新产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网络的新兴工具,借重这支网络“微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转移至“微媒介”的简单搬家,必须注重两者深度融合,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合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强、教育指向明确、正面灌输力度大、可控性强等优势,能够形成较强的感染力、感召力,但传统教育也存在内容更新较慢、应变能力不强、互动方式单一等缺陷,而“微媒介”在这些方面却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要处理好传统教育与“微媒介”的关系,运用“微媒介”的教育辅助功能,促进教育主体的转换和优化,促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教育手段更加灵活多变,增强教育互动性,提升教育吸引力影响力。另一方面,“微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播快、见效快,体量小、易开展,形式多样、交互性强的优势,但也存在信息传播碎片化和可控性差等劣势。传统教育面对面、一对多的课堂讲授方式,摆事实、讲道理的逻辑方法,能够增强受教者理论认知的完整性,提升系统思维能力。施教育者言传身教的作用,能够使受教育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化官兵感情交流,纠正认识偏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两者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真正使“微媒介”成为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武器,借重这支 “微力量”,建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新思想新观点新诊断新要求解读[N].解放军报,2014-11-24(1).

[2] 黄海鹰.运用微课程开展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5(4).

作者简介:王宗磊,解放军32087部队副处长。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