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2019-03-07宗雨谢言虎胡利国周维德柴小青

天津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消耗量吗啡肺叶

宗雨,谢言虎,胡利国,周维德,柴小青

胸科手术引起的术后急性剧烈疼痛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如果没有得到充分控制,还可发展为慢性疼痛综合征[1]。与开胸相比,尽管胸腔镜手术切口较小,能够减轻术后疼痛,但胸腔镜术后的疼痛治疗对麻醉医师而言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2-3]。目前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和 椎 旁 神 经 阻 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是开胸术后疼痛治疗的最常用方法[1-2],也广泛应用于胸腔镜术后的疼痛处理[2,4]。但在临床实际应用当中TEA和PVB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且可能产生严重相关并发症,如气胸、全脊椎麻醉及意外血管内注射等。前锯肌平面阻滞(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于2013年由Blanco等[5]首次描述,是一种新的胸壁区域阻滞技术,最初用于乳腺手术[5]。本研究旨在探讨SAPB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10月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及静脉自控镇痛+SAPB组(S组),每组30例。排除标准:局麻药过敏史,凝血功能异常,全身任意部位感染,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精神或神经损害,术前有阿片类药物使用史。如果术中或术后出现严重的出血患者,转为开放手术或术后需要继续机械通气则剔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禁食禁饮,术前均无用药,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后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氏液,入室后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麻醉深度(Narcotrend)、有创动脉血压。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2~3 mg/kg、瑞芬太尼1.5~2 μg/kg及罗库溴铵0.6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Narcotrend值在30~50之间时行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期间设定潮气量5~6 mL/kg,调节呼吸频率,维持PETCO2在35~45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控(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浓度3.0~4.5 mg/L,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控浓度3.5~5.0 μg/L,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及HR在术前基础水平±20%,以及Narcotrend值在40~55之间,间断使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5 μg/kg,2组患者均于缝皮时行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手术结束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后拔除双腔管,S组患者行术侧SAPB,注射0.375%罗哌卡因0.4 mL/kg。PCIA泵配方:吗啡1 g/L+托烷司琼8.96 mg+生理盐水,总体积为100 mL。参数设置:无背景剂量,单次剂量1 mg,锁定时间15 min。

1.3 前锯肌平面阻滞 Blanco等[5]研究认为表浅SAPB相较于深部SAPB的阻滞时间更长且阻滞范围更广,因此,本研究采用表浅SAPB。严格无菌操作,使用线性高频探头在腋中线定位第4、5肋骨,从而辨识浅表的背阔肌和深部的前锯肌,使用平面内技术由前上至后下进针,确认针尖到达前锯肌表面时(图1),回抽无血后将药液注入。若患者术后24 h内出现NRS疼痛评分大于4分,则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必要时可重复,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00 mg。

Fig.1 Ultrasound-guided SAPB图1 超声引导下SAPB

1.4 观察及记录指标 记录术后6、12、24 h内的吗啡累积消耗量。记录术后30 min、1 h、2 h、6 h、12 h、24 h NRS疼痛评分:0分,无疼痛;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分,剧痛。记录术后RASS镇静评分:1分,焦虑、躁动、烦躁;2分,安静、合作、有定向力;3分,只对指令作出反应;4分,入睡但对刺激反应敏感;5分,入睡,对刺激反应缓慢;6分,入睡不能唤醒。记录术后镇痛补救例数、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组内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60例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有4例被剔除:2例(S组1例,P组1例)转为开放手术,1例(S组)因术后出血进行二次手术,1例(P组)术后继续机械通气,共有5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2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ASA分级、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围术期镇静、镇痛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2组术后NRS疼痛评分比较 S组术后30 min、1 h、2 h、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1),术后12 h及24 h 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NRS疼痛评分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处理因素和与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见表2。

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28)

Tab.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NRS pai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表2 2组患者术后NRS疼痛评分比较 (n=28,分,±s)

Tab.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NRS pai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表2 2组患者术后NRS疼痛评分比较 (n=28,分,±s)

**P<0.01;F组间=12.752,P<0.05;F时间=20.874,P<0.05;F交互=1.578,P>0.05

组别P组S组t术后30 min 4.0±0.8 3.0±0.7 4.978**术后1 h 3.7±0.8 2.3±0.5 7.853**术后2 h 3.4±1.0 2.0±0.8 5.785**术后6 h 3.1±0.7 2.0±1.0 4.768**术后12 h 2.2±0.6 2.1±0.8 0.529术后24 h 2.0±0.5 2.0±0.7 0.000

2.3 2组术后24 h内的吗啡累积消耗量比较 S组在术后6、12、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均明显低于P组(P<0.01),见表3。

Tab.3 Morphine consumption at postoperative 24 hours in two groups表3 2组患者术后24 h内的吗啡累积消耗量(n=28,mg,±s)

Tab.3 Morphine consumption at postoperative 24 hours in two groups表3 2组患者术后24 h内的吗啡累积消耗量(n=28,mg,±s)

**P<0.01

组别P组S组t术后6 h 15.8±3.1 10.6±2.4 7.019**术后12 h 29.5±2.3 18.3±3.8 13.342**术后24 h 36.6±4.5 26.4±4.3 8.672**

2.4 2组不良反应及镇痛补救情况比较 2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以及组间的镇痛补救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Tab.4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and the number of additional analgesic requirement in two groups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额外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n=28,例(%)]

2.5 2组术后RASS镇静评分 术后2组内不同时间点RASS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见表5。

Tab.5 Postoperative RASS scores in two groups表5 2组患者术后RASS镇静评分 (n=28,分,±s)

Tab.5 Postoperative RASS scores in two groups表5 2组患者术后RASS镇静评分 (n=28,分,±s)

均 P>0.05;F组间=1.539,P>0.05;F时间=1.122,P>0.05;F交互=0.794,P>0.05

组别P组S组t术后30 min 2.7±0.5 2.9±0.4 1.653术后1 h 2.7±0.4 2.8±0.5 0.826术后2 h 2.6±0.2 2.7±0.6 0.837术后6 h 2.8±0.3 2.7±0.5 0.907术后12 h 2.6±0.5 2.4±0.6 1.355术后24 h 2.4±0.3 2.5±0.7 0.695

3 讨论

SAPB是一种新型的胸壁区域阻滞技术,可阻滞T2~T9的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提供前外侧胸壁镇痛,单次注射镇痛效果可长达12 h。由于超声引导下SAPB具有明显的骨性标志,简单易学,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与TEA和PVB相比,超声引导下SAPB可避免累及自主神经阻滞及胸膜[1],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多种手术镇痛,包括乳腺手术[6],多发肋骨骨折[7],开胸术[8-9],胸腔镜手术[2]及肩部手术[10]。

Kim等[2]发现胸腔镜手术术前行罗哌卡因SAPB,可显著降低术中及术后24 h内的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且术后6 h内疼痛评分降低;Fiorelli等[11]研究表明术前使用利多卡因行双侧SAPB,可显著降低双侧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术患者术后24 h内的疼痛评分;Vogt等[12]发现胸腔镜手术患者行单侧SAPB,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降低,但术后PCIA吗啡用量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S组术后30 min、1 h、2 h、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组,且S组在术后6、12、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均明显低于P组。Blanco等[5]报道健康志愿者使用0.4 mL/kg 0.125%左旋布比卡因行表浅SAPB,阻滞时间可长达750~840 min,本研究结果表明,SAPB可显著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6 h内的NRS疼痛评分,6 h后2组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Blanco等[5]报道的阻滞时间,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局麻药的种类、用量不同。(2)Blanco等[5]使用造影剂联合局麻药注射,造影剂可能影响局麻药的吸收,从而影响其作用时间及阻滞范围[9]。(3)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胸腔镜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前锯肌完整性破坏,可能影响SAPB作用时间及阻滞范围,具体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由于胸科手术后疼痛机制复杂,涉及到躯体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13],尽管超声引导下SAPB能够阻滞大部分胸壁的皮肤镇痛,然而,与TEA和PVB相比,SAPB无法实现广泛的躯体运动及自主神经阻滞,故当SAPB用于胸科术后镇痛时,若要提供“完整的胸壁镇痛”,与另一种镇痛方法合用是十分必要的[13]。目前临床常用的PCIA大多使用阿片类药物,易发生过度镇静、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PCIA相比,SAPB联合吗啡PCIA可显著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SAPB虽不能完全替代TEA和PVB,但由于其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作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措施,超声引导下SAPB能显著减轻术后早期急性疼痛及减少吗啡消耗量,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消耗量吗啡肺叶
氢吗啡酮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镇痛效果
梦神之花,堕落之果
——吗啡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盐酸氢吗啡酮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有机化学反应中试剂最大消耗量问题探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