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故事讲述训练的若干问题①

2019-03-05陈朝霞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讲故事音色语言

陈朝霞



学前教育专业故事讲述训练的若干问题①

陈朝霞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0)

故事讲述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口语表达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具体可感的声音形象,培养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口语表达基本素养。讲故事不是读故事、背故事、演故事,它具有特殊的表达规律,其在声音本体、表达本体及儿童视角的话语策略、赛事的评分依据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由此为学生提供可操作性表达手段,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的规范性与艺术性。

学前教育;故事讲述;有声语言;艺术实践

故事讲述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口语表达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具体可感的声音形象,培养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口语表达基本素养。讲故事不是读故事、背故事、演故事,本文拟探讨故事讲述训练的可操作性表达技巧,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的规范性与艺术性。

一、暖声——故事讲述的用声根本

暖声是富有真情实感的声音,这一愉快的温暖的发声是故事讲述时基本的声音色调,符合生活中的表达规律。

声音的“暖”是一种积极的色彩。首先,它源自于情感色彩,一旦有了情感的激发,声音便鲜活灵动、具有生命感,讲述者要建立“我想说”且“心声和谐”的声音状态,不仅与语言环境高度契合,又易于进入受众内心产生共鸣。其次,体现在声音特质上,要运用自然声区——中声区,声音明朗、柔和,吐字轻巧、富有弹性,在听得见的前提下,尽量松弛不喊叫,因为大力度、大音量易使音色失去弹性和饱和度。讲述者的不温不火、自然舒适的声音样态,能提高吐字的清晰度与表达的亲和力,为讲述定下基本格调。

如《我的感觉和你一样》这个带着诗意的故事中,小鸭充满活力的语气,传达出了因快活而充沛的生命感觉,而小猪和小羊的安静则更衬托出了小鸭的快乐,讲述时应以明朗的声音,满含笑意地诠释纯粹的生命的欢欣。

二、音色造型——故事讲述的核心技巧

语言艺术表达离不开音色技巧,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色彩,是语言魅力的关键,它是由声带、共鸣、气息、筋肉控制等因素配合与变化形成的。人的音色是单一的,即自然音色,它由人的先天生理条件构成,主要取决于声带形状及共鸣腔体形状。同时,人的音色又可以是变化的、丰富的,这是创造音色,即为适应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及人物语言造型所创造出的声音色彩。在故事这种体中,人物形象是主体,人物的音色造型构成了故事讲述训练的核心。讲述时,把声音融入角色,声音就有了可变性、多面性,不同角色的声音形象就具有了识别度和区分度,可通过声区、共鸣、气息、咬字等各种语言技巧托出完整的听觉形象,突出个性色彩,最终完成符合人物角色形象特色和性格特征的声音塑造。

如《猴子捞月亮》里的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分别代表了不同年龄的形象,可设计为稚嫩感、沉稳感、苍老感的音色,尤其在声区的前后位置和共鸣的高低控制下功夫。又如《猴吃西瓜》里不懂装懂的猴王、倚老卖老的老猴、教条主义的短尾巴猴、口无遮拦的小猴,可分别将其设计为具有“威严感”“苍老感”“油滑感”“活泼感”的声音形象。

当然,音色造型处理上不要类型化、模式化,而要做到形象化、性格化、特色化,对于不同性格的人物音色造型应追求神似,如只在语言外形上夸张,而忽略作品形象的内化,将使表达变得哗众取宠。音色造型要服从于形象,然后要基于性格,最后落实在特色上。

三、角色与身份——故事讲述的主体要素

故事讲述的有声语言主体首先是自己,讲述者语言习惯与主观色彩贯穿始终,其次才是驾驭角色、进入角色扮演,角色与身份构成了故事讲述的两大表达要素。立足于表达主体这一身份的角色演绎,才能体现故事讲述的内涵,即真实与自然。讲述时处理好身份与角色的关系,有助于分清表达者与故事中的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并完成角色间的自然转换,使情节画面呈现立体感。

对于角色与身份的把握应恰如其分,可以通过控制的手法避免过分夸张与宣泄,避免落入虚假的表达,譬如一个哈哈大笑的人讲笑话往往人们未必觉得好笑,原因就是表达分寸不当影响了真实感,而适度的抑制更能触动听者内心。故事讲述需要把握“讲”与“演”的度,角色的扮演终究是围绕讲述目的展开。

如故事《贪嘴的狮子》,“狮子妈妈养了一只小狮子。这是一只十分贪嘴的小狮子,他不管什么东西都吃,而且连嚼也不嚼就一口吞下去。一天,他看到一只蚂蚱在草地上蹦跳。狮子上前,二话不说,就把蚂蚱囫囵吞下去了。小蚂蚱在狮子肚子里跳起了舞,而且唱着自己编的歌,越跳越起劲。小狮子受不了这样的折腾,就去找妈妈.....”,小狮子是一个被夸张的形象,讲述时语调可随着语言外在节奏的变化多些起伏,同时要注重讲述的身份感,把握好语调的适度放大,体现为善意的嘲讽语气。

四、肢体语言——故事讲述的辅助手段

眼神、手势、身势等肢体语言是讲故事的必要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从而展现故事讲述的视听审美效果。

眼神在讲故事中有三个作用:组织听众与听众交流、交代故事中的人物位置、表达讲述者和人物情感。眼神的运用以真实、自然为前提。手势的设计要符合生活逻辑,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不做木头人、石膏像,不做习惯性手势;不做无关手势;手势不能没有,也不能过多;不能光说不动,又切忌一字一动一词一动;切忌舞蹈式、兰花指、做作地摆姿势等。眼神要与手势结合,如手抬起时视线可顺着手指方向环视或点视。讲述者的身势方位必须符合舞台表演规律,基本的原则是舞台的“二八”方位,即讲述者的眼神手势、身姿的活动角度不能超出“二方位”与“八方位”之间的区域。讲故事一般是单人讲述,站姿保持原地不动,不可像演独角戏似的随意走动。

肢体语言的写意化再现可增强语言的动作性和完整性,以及声音气质与角色气质的融合。

五、儿童视角——故事讲述的传播语境

列宁说过,我懂得喜欢听美好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讲故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功,应在绘形传神的语感态势下,回归心灵、回归童真,充分展现儿童化口语的艺术魅力。儿童视角在故事讲述的传播语境中是不可或缺的非技巧性元素,它将帮助表达者构建富有童趣的话语策略,更生动形象地诠释故事内涵。可以说,感性化的表达是故事讲述的基本格调。

如故事《六兵卫,再等一下》,讲的是一只叫六兵卫的小狗掉到了一个很深的洞里,大人们都敷衍说没法救了,孩子们不放弃,最后想出一个办法——把六兵卫的情人“曲奇”放在一个篮子上系上绳子,把篮子放到井底。他们的想法是,六兵卫见到自己的情人,肯定会跳到篮子里来,然后就把它俩一起拽上来。可是刚到了井底,曲奇见到情人就从篮子里跳了出去。就在孩子们着急的时候,曲奇又跑回了篮子里,六兵卫也跟着扑到篮子里。趁这个时机,孩子们赶紧往上一点一点拽着绳子,把小狗拽了上来,六兵卫得救了。这是个有趣又有意味的故事,应该以儿童的口吻平实地讲述孩子与大人不同的价值观、生命观,情节的趣味性和语调的耐人寻味绘就了动感画面,浓浓的艺术情趣在活灵活现的声音与听者的回味中蔓延。

六、“亲切、自然、口语、生动”原则——讲故事比赛的评分依据

讲故事比赛是当下众多语言类大赛中的一个门类,明确评分标准将提升我们对讲故事表达规律的认识。讲故事比赛的基本评分依据是亲切、自然、口语、生动,包含对声音本体及艺术表现力的综合考量。

首先要求把握“讲述感”。故事是“讲”,不是表演,要和朗诵、演讲、戏剧等艺术形式区别开。朗诵的节奏语气要体现文字的音韵美感,不同于讲故事要求的口语化。有些学生讲故事像朗诵,语调抑扬顿挫,语势幅度较大,容易出现“端架子”“拉腔做调”,这样违背了讲故事的表达规律。

其次要求把握“交流感”。表达主体要跳出书面化的语言,赋予有声语言主观的、灵动的情绪色彩,在全局观和动态观的语境中,进入“讲述人”的角色,不应自说自话。这一交流感的生成,不仅是眼神和观众的交流,更是心灵与文字的契合以引起观众共鸣。

另外,故事比赛时的现场感、空间感、方位感等都将展现自然本真的原则,如动作设计是由情绪自然而然带出的,切忌翻译式、预设性的动作设计。涉及情节中的人物对话,需要注意人物间的关系,体会角色变换和空间感。

幼儿教师承担着面向儿童受众群体传授语言艺术,同时传播文化引领精神的重任,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成为儿童故事专家。学前教育专业的故事讲述训练正是基于此职业素养需求,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核心,同时从艺术实践出发,运用声音本体、表达本体等多重艺术手段,培养学生有声语言独特的声音气质。

[1]赵俐.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思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

[2]孙悦斌.声音者[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3]朱自强.经典这样告诉我们[M].济南:明天出版社,2010.

2018—12—25

①本文系基金项目2016年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课题《幼儿教师故事讲述技能培养的实践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6A10)的研究成果。

陈朝霞(1971—),女,福建仙游人,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G612

A

1673-4564(2019)01-0043-03

猜你喜欢

讲故事音色语言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听冬神讲故事
语言是刀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