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课堂教学:内涵、建模与策略

2019-03-05刘金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模块目标

刘金虎

(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1400)

教学的本质在于深入浅出地从复杂的事物中为学生揭示简单的道理与规则。大道至简,是简约课堂教学的应然诉求。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即有“约而达,微而臧”“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由繁到简,由博到约”的简约教育思想。苏轼《杂说·送张琥》中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1]也是这个道理。这里的“约取”,不单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是教育的至高境界。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是今天倡导简约课堂教学必须汲取的理论基础。因为,简约是最高层级的智慧,是教学成熟睿智的表现。

一、简约课堂教学的内涵解读

简约课堂教学是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充分借鉴和汲取“已有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使其除去臃肿的堆积,剥离烦琐的多余,从而达到整合化、可视化、高效化、艺术化的课堂教学境界”。其“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它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要素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从而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丰富、深刻,进而达到优质和高效”,最终实现学生健康成长与课堂教学品质提升的融合。[2]简约课堂教学是“从冗长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狭隘走向广阔,从肤浅走向深邃”[3]的教学。

但在现实中,烦琐的课堂教学始终存在,“教学虚化、主体弱化、教学形式泛化和教学生态失衡等弊端”不同程度的存在,导致“教学偏离本质、课堂在弯路中游离目标,追求时髦,在形式中虚耗成本和‘泡沫’富集、学生在‘缺氧’中低端发展的现象发生”[4]。这与简约课堂教学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凸显个性发展,落实三维目标,关注核心素养,破除求繁思维,重构教学思路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借鉴教学最优化理论、“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可视化学习理论、有效教学理论以及当代工程学“时动”原理,基于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结构化、可视化、整合化和模块化,以实现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要、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师指导简洁、评价语言简练。

二、简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遵循“大道至简”思想和简约理念,规划与建构简约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和实践路径。其基本要求是:聚焦学情,简明教学目标;凝练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情景,活用教学策略;以简驭繁,简化教学过程;精选精炼,及时反馈强化。

为杜绝课堂教学的浮华现象,走出烦琐浮夸的教学怪圈,简约课堂教学行为,促进课堂结构优化,实现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适时运用媒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板书精当美观、教态亲切自然、时间恰到好处的简约课堂教学目标,上述架构可以进行细化,形成如表1的简约课堂教学操作要领。

简练教学内容、媒体和资源,减少课堂的各种“消耗”,节约课堂成本,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从而使课堂走向高效快捷,简中求质。同时,有助于促进师生课堂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材的施行者、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由课堂教学的“主演”转变为“导演”,由真理的裁判者向学习的合作者转变,由思想的垄断者向学生的知心朋友转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伙伴,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学习成果的欣赏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容器,而是主动参与的主体。[5]

表1 初中简约课堂教学操作要领

简约课堂教学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学习经验的教学,其核心是指向教学的简洁、明了,消解教学内容虚化、教学主体弱化、教学形式泛化等弊端。为此,在具体要求上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优化。教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是通过教学目标联结的。因此,简约课堂教学首先要从简明教学目标开始。简明教学目标应聚焦三维目标集中整合、阶段目标阶梯分明、重点难点考点突出。以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唐的盛衰”教学为例,其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细化为:“学生能简要了解唐朝从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及后期‘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6]说出唐朝开元时期经济的繁荣及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尝试分析唐的盛衰产生的原因;了解唐朝兴衰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同样,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可以结合中国文化的精髓之“唐诗”,解读历史信息。以“诗说唐朝”来统领课堂,既是一种超越,又是一种整合与凝练,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目标设计,定位合理,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其他目标无缝对接,既紧密结合教材,又便于学生学习。据此构建的“诗说唐朝”课堂教学立意深刻,意境高远,精彩纷呈。

2.教材的重组与再构。简约课堂教学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内容要简约充实,主题突出。一是凝练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如“诗说唐朝”从“诗说”入手,直入新课教学;诵“诗”读史结合,整体感知史实,情在景中,揭示内涵。这一设计,既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处理,又体现“简约而不简单”的思想。二是整合教学资源。即通过对教材资源、配套资源等教学资源进行洗练、浓缩、整合,选材“少而精”,用材“简而丰”,实现资源的重组与优化,达成“以少胜多”的简约效果。三是精简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特别是音像、影视、动画等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直观性和视觉冲击优势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简约课堂教学更要充分、恰当、适切地对其加以精用、巧用、活用,使教学媒体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3.教学的情境创设。简约课堂教学,首先要关注材料情境的创设。无论何种形式的材料,都需要内涵支撑,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情感得到陶冶、智慧得到锤炼。其次要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精妙的问题情境启迪和催生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适切性,切合学生认知水平;要有思考价值,有助于学生对问题探究;要紧扣重点、难点,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视角要具有辐射性,对问题有一定的拓展。“诗说唐朝”正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4.教学的环节优化。优化教学环节是优化课堂结构、实现教学简约的重要举措。为此,一要强化前置设计,夯实简约基础。其基本流程为:“自主学习,个体初备→同伴互动,交流研讨→吸收精华,达成共识→个性修订,完善设计→课后交流,迁移延伸”。二要优化课堂结构,促进主体发展,做到“让位还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简化教学环节,为学生学习腾出时间;任务分层合理,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三是深度、广度契合,积蓄课堂张力,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同时,注意课堂留白,让学生在生成性资源的提炼中,实现从“会学”到“乐学”。

5.教学反馈与强化。反馈与强化是优化教学过程、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不足的重要手段。其中,教学诊断与研磨改进是核心。

教学诊断的目的是通过不断诊断(反思、诊断、整改三结合),总结教学经验和特色,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简约课堂教学趋向合理与科学,使教学更加精准。诊断的一般流程为:“提取课例→确定诊断主题→实施诊断→形成改进措施”。诊断方法主要有片段诊断、案例诊断、专题式诊断等。

教学研磨与提升是在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基础上,“以二度设计、多轮磨课的方式,使课堂教学不断走向更简约、更高效的教学研修手段”[7]。基本策略是:借助同师异构或同课异构平台,采纳一课多磨、单元研磨、教师个体研磨、教师团队研磨等多种研磨方式,开展简约型课堂教学的修正与提升。其操作流程参见图1。[8]

三、简约课堂教学的策略优化

简约课堂教学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策略作为推进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整合化:简约课堂教学的内容凝练

整合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整合的统一,是对所选择的资源或内容进行科学筛选,并以一定的功能、价值为视角进行归类处理,重新组合成新的资源或内容的一种教学策略。它立足简约课堂教学需要,通过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整合和扩容、删减、替换、补充、重组等,进行有效整合。

图1 教学研磨与提升的一般操作流程图

1.教学目标的整合:立意与导向。教学目标的整合是整合教学的“纲”,对教学中其他整合起引领和决定作用。教学目标的整合,第一要紧扣课标学情,切中课堂教学要义;第二要凸显史性与史味,重拾历史学科本质;第三要彰显情境与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四要突出考证与辨析,回归历史学习真谛;第五要在促发阅读与思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教学内容的整合:筛选与配置。教学内容整合是简约课堂整合教学的核心和主体,承载着教学目标的整合与达成、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它既包括学科内的整合,也包括学科间的整合,还包括跨学科,甚至是超学科的整合。从历史与社会学科本位和简约课堂维度看,要做到:“远交近攻”、厚积薄发做史料的收集与积累,取舍有据、虚实见智开展史料的选择与加工。

3.教学方法的整合:优化与完善。教学方法的整合是一个立体、多元的教学平台或教学策略。首先,精耕细作,在史料整合中散发课堂的史味。史味即史趣、史论、史感。其次,精导妙引,在史料整合中释放历史的内涵。从时间角度,释放历史的内涵;从空间维度,凸显史料的合成价值;从微观的视野,闪现史料的细节价值;从社会的视野,彰显史料的隐藏价值。最后,精编细织,在史料串联中散发历史的魅力。从因果性、可比性、训练性实现串联。

4.学习方式的整合:变式与引探。利用史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或专题教学,是历史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整合教学。以史料为脉,深入专题类学习,这有助于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的整合。有的专题学习,可以是其中一个方面的整合,有的则是多个方面的整合,后者往往居多。同时要以史料为基,对接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既具专题性,又具拓展性,还具实践性与社会性,是综合程度最高的整合教学。

(二)模块化:简约课堂教学的教材重组

简约课堂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是基于学科特质,打破原有教材的设计思路,将分布于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具有完整功能的教学内容系统,使分散的内容集聚、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的教学,它是简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1.点状式模块化教材重组。点状式模块设计是针对具体知识点的要求,梳理知识脉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建立知识模块。具体操作步骤:首先,有效组合,建立点状式模块,落实知识点。一是通过系统化知识组合,梳理知识点;二是结构化图示组合,直观知识点;三是主题化材料组合,深挖知识点。其次,多维设计,建立点状式模块,激发兴趣点。最后,设疑解题,融知识于模块。以问题为主导优化课堂设计,形成问题型模块,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2.线状式模块化教材重组。线状式模块的建立,就是要梳理课堂线索,创建有效载体,为简约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策略。一是梳理,清晰课堂脉络。在厘清主线中把握知识核心要素;在疏通脉络中揭示历史内在关联;在调整教学顺序中重新构建教学模块。二是串联,优化课堂实效。将同一主题的相关教学素材形成首尾衔接的知识链,厘清知识内在联系,加深理解,从而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块。三是原创,探寻课堂线索。原创可通过创设“豹尾”和创新载体,设置新颖的教学模块。这是构建线状式模块教学和实现简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3.块状式模块化教材重组。块状式模块主要是通过“面”上知识梳理、内涵的向外拓展,梳理知识脉络,是基于教学定位不同而采取整合,以达到重组模块的教学。具体措施:一是通过材料整理、课程编排体系和知识网络体系重组和复式构图,整合课堂教学模块;二是通过创建主题、建立专题、思维导图,构建活动载体,提升课堂品质;三是通过“双面名片”制作和社会实践,拓展模块外延,扩大课堂力度,从而实现从点状式到线状式,最后形成块状式模块的模块教学整体。

(三)可视化:简约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

可视化是指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不可视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和思维过程等,采用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以及地图、表格等外化技术,通过知识框架、思维图示的呈现、传播、存储、交互、共享、修改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呈现思维图示及共享学习的经验和快乐的一种教学。

1.知识结构化: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知识结构化是指将每节课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使之模块化、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它包括通过知识要点的梳理,形成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结构化;通过单元内容的整合,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化;还包括通过广域教学资源的整合,实现学科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化;最后通过学科间内容整合,凸显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化。

2.思维可视化:优化与实施教学策略。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巧用示意图。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标注、画示意图的方式把知识重点、难点的繁杂内容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二是活用表格。指导学生通过表格整理主干知识,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能用一种综合的、宏观的眼光重新审视整体历史的发展脉络。三是善用时间轴。用时间轴将历史事件划分到某一时间段,并将这些时间段串联起来,以多种形式将其呈现出来,使学生便于用某一时间段来为历史事件定义。四是精用思维导图,通过对历史知识点的梳理和思考,建构思维导图,把握关键性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思维形成过程。

方法模型化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操作行为,而是指模块化和可视化等学习过程中,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方法,通过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等,使学生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构造性活动,贯穿于前两者之中。知识结构化是思维可视化的前提和基础,方法模型化是前两者的桥梁,思维可视化是方法模型化和知识结构化的升华。▲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模块目标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