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多元文化在中职英语教材中的具体呈现

2019-02-28耿海燕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中职英语教材

摘 要: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英语往往单纯作为一门语言进行学习和掌握,而忽视了其中涵盖的大量文化因素。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贯通职业英语1》为例,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探讨多元文化在中职英语教材中的具体呈现。

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材 多元文化

职业教育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凸显职业技能特色,同时,它又适应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素质教育,在教材的编写上充分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

当前我校使用的中职英语教材,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贯通职业英语》中职模块,主要选取了美国安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出版的Downtown: English for Work and Life ,并根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职英语教材衔接贯通的要求进行了改编,尤其针对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对外语的需求设置了仿真的职业、生活场景。教材尤其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每一单元的内容都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教师,将教材中这些涵盖各类文化内容的知识,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途径转化为文化素养传达给学生是文化育人理念得以最终实现的决定因素。

一、本土文化特色的凸显

作為一本致力于英语学习的教材,中国特色的本土文化在《贯通职业英语1》中占据了相对较少的内容,但此教材的优点和特色则在于,没有一味地宣扬和介绍英美文化,而是巧妙地将中国特色文化与英美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其文化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统一。

本册中职英语教材采用了许多图片,均为本土公民日常使用的物品。教材内容接地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特色。在课本第5页,图Passport就呈现了中国公民李明的护照。护照标有类型、国家代码、护照号。除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外,还明确标示了签发日期、签发地点、身份证号码、出生地点、有效期时间等详细信息,准确翔实,一览无余。

护照,为我们展示了极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公民“身份”。身份的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一部分。“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文化育人理念的实现,是基础也是最根本的,是要求受教育者对本国文化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以此为基础,在同其他文化接触、碰撞与比较的过程中,才能以更为宽容和接纳的心态去包容和拥抱多元文化。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化认同,恰恰是我们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内容,也因此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除了李明护照上“身份认同”这一极具文化内涵的内容外,本教材也在其他方面展示了本土文化的内容。如在课本第12页,图Job Application展示了浙江杭州中山路25号,公民Zhang Heng的工作申请表。其中电话号码,区号 ,邮政编码一如日常生活中的模样。

而在课本第48,49页,图Renminbi Coins and Bills则展示了我们日常使用的人民币。其从硬币的一分、二分币,一角、五角币、到一圆币,悉数全包。更有十圆至百圆的所有纸币及票样。(附录图3:1-2 )

无论是李明作为中国公民,身份认同的护照呈现,浙江杭州中山路25号,公民Zhang Heng的工作申请表上所展现的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还是人民币从币值到版式的悉数罗列,均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内容真实详尽地反映了本土文化面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易于接受。

总之,本土文化内容在本教材中的呈现,是文化育人理念得以实行的前提和基础。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接纳他国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英美文化多样性呈现

Edard Sapir,美国语言学家,他说过:“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反映的是社会所想所做,而语言表达了社会的想法。”我们由此不难体会到文化对语言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语言不仅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理念,而且深层次地反映出其内在的思维方式。脱离文化单纯学习语言,不仅枯燥乏味,且毫无趣味和意义。在英语学习的同时,拓展对英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可以拓宽学习者的眼界,培养其包容开放的心态,而且有助于语言的深层次掌握。

《贯通职业英语1》,除了将中国本土文化内容有机融入,更多地是对英美文化的呈现。本教材由8个单元组成,每单元有4课,内容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如第一单元的主题名为Personal information ,即个人信息,其他单元涉及的主题如学校、购物、时间、食物和工作等,这些主题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而且对英美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充分展现了英美文化的多样与丰富性。这将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对语言的深层次学习和把握。

透过这一表格我们不难发现,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在教材中的呈现是多样的。每一个单元主题的背后,可以挖掘和探讨的文化内容都极为丰富,大到一种观念,如时间观念,消费理念,小到一个细节,如对某种水果,某项体育运动的偏爱,透过这林林总总的文化内容,我们不仅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挖掘每一种文化现象背后的内涵,在了解了文化背后的原因和形成因素之后,这必然能够使我们以更为宽容、接纳甚而欣赏的态度和眼光去看待西方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脱离文化学习语言,是枯燥、乏味、缺乏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的灌输。脱离语言学习文化,同样难以深入文化的精髓。因此,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途径,将教材中这些涵盖各类文化内容的知识,转化为文化素养传达给学生是文化育人理念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途径。

三、跨文化交际理念的渗透

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本民族语言的使用者与非本民族使用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一切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差异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中职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跨越国家、民族、种族与文化的交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深入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每一位国家公民同时具有世界公民的视野,而不能怀着狭隘的文化心理对非本民族语言的人们抱有偏见与误解。

纵观中职教材,英语可以说在最大程度上承载着跨文化交际的使命,而就教材本身而言,也是跨文化交际理念渗透范围最广,渗透程度最深的一次实践。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国处于全球化背景之下,要想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要实现跨文化交际,首先需要正视不同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宗族观念的差异:在Personal information 这一主题中,我们会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英美国家对家庭成员以及亲戚的称谓相对中国来说,显得模糊而且不够清晰具体,比如aunt这个词,既可以用来指汉语中的阿姨,舅妈,姑妈,还可以指婶娘。其他,例如sister, brother ,uncle等同样如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背后文化的差异性与形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

时间观念的差异:在英美国家,时间观念很强,他们非常注重保护个人的私人时间不被侵占和浪费,同时也注重尽量不浪费他人的时间,如在Time这一主题中,我们会发现,西方人在做很多事情之前习惯预约,比如见面,比如看医生等,这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的规划性和计划性。而在中国,时间观念相对就没有这么强了。

购物文化的差异:在英美国家,很多消费服务都是一对一的服务,而在中国则是一对多。从这一文化现象,包括英美国家不会询问一位女士的年龄,我们不仅可以窥探到西方主义保护个人隐私这一文化内涵,而且从现实与客观角度考虑,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中西方人口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一对一的服务在中国实属奢侈和不易。

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饮食南北差异明显,如南方以米饭为主,北方则以面食为主。饮食文化的差异受地域因素的制约。对比中西方饮食,英美人在饮食上更为偏好牛肉、蛋糕、面包、冰激凌、牛奶、咖啡,色拉,可口可乐以及披萨等。随着全球化的普及,中西方在饮食上也在实现融合,比如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随处可见的快餐厅以及咖啡厅等。

此外,在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等方面,中西方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如,西方国家有支付小费的习惯,洗澡的时间往往是在早上而非中国人习惯的晚上;在消费理念上,西方国家相对习惯超前消费,使用信用卡消费,而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则相对保守,有攒钱和存储的习惯。

以上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贯通职业英语1》这本教材中都有所体现。跨文化交际理念在教材中的渗透为实现文化育人功能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要最终将这一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实现,则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和实践。只有教师将跨文化交际在课堂中很好地教授给学生,受教育者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面对陌生的国家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处变不惊,不仅能够正确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且可以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以及跨文化的交际技能。

四、结论

中职英语呈现出技术本位的教育形态,这就使得人文精神在中职教育中略显单薄并存在缺位的问题。

多元文化在中职英语教材中有多方位的呈现与渗透,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这就需要教育者善于运用教育智慧,教育机智,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善于化有形的知识为无形的文化熏陶,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刚.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内涵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

[2]刘湘屏.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探略[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 4) .

[3]王明清.育人功能: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4]韩海燕.“文化校园”视角下的英语教学[J]. 中國大学 教学,2009( 2) .

[5]王鉴. 从“应试教育校园文化”到“素质教育文化校园”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3) .

[6]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4.

作者简介:

耿海燕(1971-)女,汉,山东省临沂市,讲师,硕士,教学,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教学法.

基金项目:山东省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2018年校级课题

探讨文化育人理念在中指英语教材中的渗透与实现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贯通职业英语为例》(批准文号:2018cxlx006)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中职英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谈“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革新的影响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