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坡耕地现状、问题及综合利用分析

2019-02-28冯兴平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坡耕地陕西

冯兴平

摘 要:长期以来,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坡耕地分布于陕西所有地市,并为各县区的主要耕作农田。大量的坡耕地的存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使农田内大量的养分流失,使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更使下游库坝淤积、河床抬高,危及村庄、道路和防汛安全。陕西对坡耕地整治即坡改梯建设高度重视,进行了多年坡改梯的建设,使当地百姓已充分认识到梯田的好处—高产、稳产、便于耕作。

关键词:坡耕地;改善环境;水土流失;陕西

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地面平整度差跑水跑肥跑土突出作物产量低的旱地。主要特征"坡地"的概念,一般是指6~25°之间的地貌类型(开垦后多称为坡耕地)。坡耕地的存在严重制约旱地作物产量的大幅度提高。1984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对耕地坡度分为五级,即≤2°、2°~6°、6°~15°、15°~25°、>25°。地面坡度的不同级别,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不同。≤2°一般无水土流失现象;2°~6°可发生轻度土壤侵蚀,需注意水土保持;6°~15°可发生中度水土流失,应采取修筑梯田、等高种植等措施,加强水土保持;15°~25°水土流失严重,必须采取工程、生物等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25°为《水土保持法》规定的开荒限制坡度,即不准开荒种植农作物,已经开垦为耕地的,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对坡耕地进行水土综合整治(坡改梯、测方施肥、第二类保水保土耕作、第三类保 水保土耕作),同时结合沟道拦截工程(淤地坝、涝池、谷坊)及田间、道路集雨利用工程(水窖、蓄水池),实行库、坝、窖、池联合利用水资源技术,是陕西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根本途径。

1陕西坡耕地现状

耕地坡度分析对农田机械化耕作、灌溉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难易程度及生态环境均有较大影响。坡耕地是中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但由于中国山丘区比重较大,加之自然历史和人口等原因,目前仍在耕种的坡耕地面积较多。据统计,在中国现有的1.21亿hm2耕地中,坡耕地有0.24亿hm2,并且全为水土流失土地,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占全国28.3%,西南、西北等地区坡耕地土壤流失量占当地土壤流失总量的50%以上。陕西省现有坡耕地 190.27 万 hm2,占耕地面积的 46.99%,其中 5°~15°坡耕地面积 83.05 萬hm2, 占耕地面积的 20.51%;15°~25°坡耕地面积 68.53 万 hm2,占耕地面积的 16.93%;25°~35°坡耕地面积 29.86 万 hm2,占耕地面积的7.37%;>35°坡耕地面积 88.29 万 hm2,占耕地面积的 2.18%。黄河流域坡耕地 142.43 万 hm2,占耕地面积的 45.32%;长江流域坡耕地 47.84 万 hm2,占耕地面积的 52.80%。日前,陕西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十三五”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按照《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三五”专项建设方案》,“十三五”期间,我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围涉及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8市26个县(区),规划坡耕地综合治理任务3.9万hm2,总投资10.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8.4亿元,地方配套投资2.1亿元。

2坡耕地造成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坡耕地粗化变瘠,水库、渠道淤积,江河洪水泛滥,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条件变差,严重影响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侵蚀土壤,土壤养分流失

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2.36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0%,年平均输沙量9.2亿t,占全国水土流失总 量的1/5。黄河流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泾河、北洛河、渭河三大流域地处黄河中游地区, 流域面积合计13.56万km2,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8%,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10万km2,占75.7%,年输沙量8.3亿t,占全黄河流域总输沙量的51.9%陕南和陕北地区是 陕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尤其是榆林市。关中地区三大河流流域地区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比如渭河流域的宝鸡市。陕西省秦岭以南属长江流域,包括29个县(市),总面积约72478km2,其中耕地78.3万km2,山坡地占81%,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厚度不断减薄,是造成山区农业乃至整个经济滞后的主要症结。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薄,土体结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肥力降低。蚕蚀土壤,使土壤面积减少。资料表明,坡耕地致使土壤肥力逐年降低,从而使耕地降低了保墒能力和抗旱能力,导致单位面积减产。土壤团粒结构中的“土壤水库”对地面径流具有重要的调蓄作用,侵蚀使土壤团粒结构“土壤水库”破坏,蓄水容量损失,从而减少了土壤对洪水的“拦蓄调节”能力,降低了土壤的抗蚀性。许多坡耕地表层土壤流失殆尽,种植作物的土壤接近于母质。据调查陕北坡耕地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氮、磷、钾和有机质分别为927.5kg、1521.1kg、44273.9kg和13591.6kg,使得地力越来越贫瘠。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剧,使原本就贫脊土地变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随着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中残存的有害物质也随之增加,水土流失不仅降低土壤肥力,而且携带大量可溶性化学物质进入江河和水库,污染水质。2002 年“陕西省汉丹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调查”结果显示,流域内坡耕地平均每年流失表土约180t /hm2,相当于每年每公顷损失氮磷钾肥270 kg,致使土壤肥力不断降低,迫使农民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根据2011年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的“陕西省汉丹江流域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初步研究成果,水源区面源污染量占到水体污染总量的60%。

2.2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失调

据陕西绥德调查,5°以上的坡耕地易受暴雨的冲刷,10°以上的坡耕地极易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在黄土丘陵区,暴雨冲刷致使坡耕地表面形成面蚀、沟蚀等水土流失类型。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粗化、砂化,因此,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源泉,也是农业生态恶化的象征。由于山高坡陡土層薄,降雨强度大,高强度的降水可很快冲光表土,因此耕地逐年减少。商洛市有900km2裸露石山寸草不生,仅20 世纪80 年代因土层流失损失耕地就达200 km2。

土地利用结构失调,植被破坏严重。陕北地区人工林面积有限,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管理,管理粗放,从而形成了广种薄收,造成土地利用率低和成材慢的现象,使土地利用结构失调,生态环境愈加脆弱。如一个完整的塬面被流水蚕食为十几个小塬,并受上千条细沟和切沟的蚕食,在耕地被水流切割的同时,许多耕地也同时受到水流的溶蚀和侵蚀,进而造成耕地的陷落而形成黄土碟、黄土陷穴、黄土桥、黄土柱等多种黄土潜蚀地貌,使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

2.3地表径流和表土流失,加剧了灾害的发生

水土流失加剧了地表径流和表土流失,一遇暴雨洪水挟带着大量泥沙冲毁道路和村镇,抬高河床,淤塞河床、库坝、渠道等设施,致使库坝、渠道等水利设施调蓄洪水能力下降,防洪标准降低、水利工程功能衰退,形成“小洪水、高水位、多险情”的局面,引发洪涝和旱灾。给防洪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还影响交通、道路、村镇等建设。

坡耕地是产生水土流失的根源,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不断发生,造成地表土壤逐年变薄,土壤持水能力逐步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诱发洪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也是造成贫困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加速了土壤侵蚀,土地生产力下降,为了获得土地产出,群众大量开垦荒地,毁林毁草,加剧了干旱的发生。因此,坡耕地也是贫困的代名词,坡耕地更是当地生产条件差和生态环境恶劣的象征。

最明显的后果就是造成渠的堵塞和河道的淤积,减少了蓄洪容积,抬高了洪水位,其结果必然是水旱灾害加剧,以致“小暴雨、大涝灾,小流量、高水位,大险情”的现象时有发生。1995年,市区普降暴雨,史家河洪水达到80 m3/s,因排水涵洞堵塞,洪水漫灌,致使214490余人受灾,倒塌房屋77 间,危放房38 座,房屋进水236 人,伤12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 多万元。2000 月11日,市区24 小时降雨量达133 mm,超过历史极值,致使山洪暴发, 漆水河洪水暴长涨,耀州区水文站断面流量500 m3/s,冲毁河 道堤防2000 多米,毁坏房屋200 多间,死亡2 人,造成市区局部交通、电力、电信短时中断。这些惨痛的教训,虽然有降雨、河道设障等诸多原因,但与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抬高河床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2.4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

陕西省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省份,全省水资源总量423.3亿m3,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70%集中在汛期,70%分布在陕南。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0.36亿m3,多年平均开采率已达74.6%。从供水总量上来看,关中地区的地下水取水量已占到总用水量的60%以上,陕北占40%以上,陕南地表水丰富也占到20%以上。地下水在全省城乡居民生活供水中所占比例很高,据统计,城镇居民生活用地下水的比例为60%以上,农村居民用地下水的比例则高达80%以上,而在关中北部、陕北大部分地区的城乡居民生活供水水源全部来自地下水。

陕北由于地处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带,该区的生活、生产用水主要依赖于天然降水,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降水时间集中,大量坡耕地表土受到暴雨的打击、破坏,土壤空隙被堵塞,下渗速度减弱, 60%~80%或更多的雨水顺坡流走,只有很少一部分就地入渗,大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输出下泄到沟槽,洪水资源不能加以利用,加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每年的4-6月份夏作物需水量关键时期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的15~23%,导致夏粮减产。降水利用率和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不到30%,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同样,水土流失使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林草覆盖率日趋降低,水源涵蓄能力减小,每年进入冬春季节,不少山溪小河水源枯竭,河流断流,不仅无农业灌溉用水,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3坡耕地水土综合利用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近 10 年来,陕西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59 万 km2,实施坡改梯 45 万 hm2,坡耕地营造经果林 76 万 hm2,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虽经过多年的治理,坡耕地面积仍十分大。截至目前,仍有坡耕地190.27万hm2,其中大于 25°需要退耕还林的面积 38.68 万 hm2,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为抢抓当前国家重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机遇,推进陕西坡耕地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特提出如下措施:

3.1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肥力是促进作物生长的条件,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如地膜覆盖措施,沟垄种植技术,保墒覆盖措施等来提高梯田地增产效益。通过坡改梯工程的实施,使土壤流失量大幅度降低,地表径流大量就地渗透或转化为地下水,变过去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合理施肥,加强田间农艺措施,增强土壤蓄水保肥、保墒、保温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作物生长创造条件,使梯田达到稳产、高产、优质的基本农田,变成“两高一优”农业种植的产出地,最大可能地挖掘梯田的增产潜力,使梯田变成群众的“致富田”。

通过以上建设梯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是山区扶贫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兼解决温饱、水保与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富民工程。因此,在陕西因该大力发展坡改梯工程。

3.2发展培育后续产业

坡改梯是山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基础,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土地任何单一的利用都不能使其尽其力,造成资源浪费,也很难将当地农民带上致富道路。调整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和种植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規律。

从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及水资源等条件来看,在稳定发展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草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高效农、林、畜牧产品,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逐步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农科教结合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坡改梯工程建设是促进整体发展的平台。因为,基本农田能为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可实现由种粮型向粮、经、饲结合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传统自给自足型向现代商品型的转变。

在确保农民人均有粮400kg,进一步加大坡耕地封山育林建设力度,以坡改梯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着力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积极实施各县提出的“畜牧富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加快经济环境创新步伐。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安全,是山区扶贫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兼解决温饱、水保与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富民工程。

3.3发挥梯田工程最大效益

坡耕地综合治理,面对偏远山区,实施的主体是农民。要让农民欢迎支持,必须首先使农民得到实惠。在项目区选择和布设中,要做到相对集中连片,实行规模治理,即将项目区放在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的重点区域,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治理效益,真正实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坚持以梯田化建设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产出率、稳定解决群众温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目标,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中心,建立水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解决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条件差、农民增收困难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骨架,实行山、水、田、林、草、路和沟、渠、坝相结合,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在坡改梯中采取集中连片与分散治理相结合、人修与机修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综合治理。同时充分利用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资源,运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小型水利配套措施,做到蓄水、保水、节水措施齐抓,推广科学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径流林业,坚持生态农业建设,努力促使当地农业呈现出高效、稳定、良性循环的发展局势。

据调查梯田达到水浇地是最好的基本农田,水浇地适宜种植多种名、特、优作物,天旱年份也能保丰收。要充分发挥当地库、坝、塘多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特别是发展小高抽沟台地灌溉,增加梯田集雨节灌工程,努力扩大水浇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3.4加快坡坡耕地改造步伐

充分贯彻党中央退耕还林的政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史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投入最多、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意义重大,林业产品不但可以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在坡耕地上耕作对土壤侵蚀十分严重,其土壤侵蚀模数一般为裸荒地的3~6 倍。只要是顺坡耕垦活动和其他种植活动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也将无法消除。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坡耕地梯田化的改造。

通过将现有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后,不仅可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也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可带来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达到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的效果,从而促进稳定脱贫。坡耕地改水平梯田,不但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更能提高土地生产率,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全区各地对现行坡改梯亩均国补配套120元比例认为都很低,加之陕西地方财政困难,群众劳务外出对坡改梯投劳也存在困难,当地对每年自治区下达坡改梯任务完不成,自治区梯田验收数量有水份,影响了梯田建设速度,也对梯田建设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冠宇.浅谈陕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J]. 陕西水利,2009(16):141-142.

[2]柳礼香.商洛市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7(6):6-8.

[3]颜小红,伍斌,袁本华.走产业化之路 创“公司+基地+农户”治理开发模式[A] .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茂盛,李奥.陕北坡耕地现状分析及其利用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10):200-200.

[5]何平.坡耕地水土综合治理显效益[N].光明日报,2008年.

[6]张 勇.陕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策探讨[J].中国水利,2010(16):36-37.

[7]高海平.方山县坡耕地现状分析及重新利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7(17):143-144.

[8]杨晓红.浅析贵州省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7(19): 65-66.

[9]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2018年陕西省国土资源公报年报[Z].2008.

[10]谢俊奇. 中国坡耕地 [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坡耕地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河南省坡耕地利用及生态退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