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2019-02-28杨永攀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师徒学徒师傅

杨永攀

在当今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传统、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己远远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现代学徒制逐渐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的最佳模式,而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笔者对现代学徒制中师徒关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探究发现与描述呈现,以此來促进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现代学徒制

在职业教育领域,通常我们所熟知的概念是"学徒制",它主要涉及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方式三个层面。传统观念认为,师徒制不仅是人们的谋生技能培训手段,还是雇主与雇员间的劳动用工机制;不仅是人们某种职业身份的形成方式,而且也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己不同于往,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徒制"的概念逐渐衍变为"现代学徒制",其内涵也更加丰富。现代学徒制是基于稳固师徒关系的技术实践能力学习方式;是针对现代工业与服务业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徒制;是新型师徒学习方式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现代学徒制就是将现代学校教育思想与传统的学徒培训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相互协作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并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实现形式。强调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

二、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因素

在总结提炼国外学者研究结论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中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情况,笔者确定了影响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假设性因素。

(一)性别因素

性别是影响师徒间指导关系的重要因素,立足我国的文化背景,性别因素对于现代学徒制中师徒关系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相异性别的师徒组合往往会形成更为良好的师徒关系。在相异性别的师徒组合中,学徒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塑造良好的师徒关系。

(二)年龄因素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师徒关系中,学徒大都是中高职的学生。中职的学生年龄较小,由于其年齡限制,心智发育不成熟,所受教育程度偏低;高职的学生由于年龄基本都在20多岁,心智发展更为成熟,待人接物更加稳重,所受教育程度更高。因此,学徒在与师傅相处时,不免会因为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的原因,对师徒关系形成一定影响。

(三)实习时间因素

良好师徒关系的构建,需要足够的时间作为互动保障。决定这一互动时间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学徒的实习时间,只有足够长的实习时间,足够充分的师徒接触,才会带来足够良好的师徒关系。

(四)师徒日均相处时间因素

学徒实习期的长短并不能成为塑造良好师徒关系的充要条件,还要保证师傅每日与学徒相处的时间达到足够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师徒关系的构建。学徒和师傅相处的时间越多,就越能从师傅那里获得各方面帮助,就越能构建良好的师徒关系;与师傅相处时间过短,相互间了解不充分,交流深度和广度的有限,都成为制约师徒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徒每天要和师傅进行多长时间的相处,从而使师徒双方互相了解,是获得良好师徒关系的重要保障。

(五)专业因素

不同的专业对师徒关系的构建会形成一定的影响,比如机械加工制造等专业要求师徒间会有更多的接触与互动,经常会出现师傅"手把手教"的情况,而文秘类等专业往往是师傅提前把工作交代清楚,学徒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就好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会去请教师傅。中高职的专业设置相差各异,不同专业间的跨度较大,这便会对师徒关系造成影响。

(六)师徒数量组合因素

科学合理的师徒数量组合是构建良好师徒关系的关键,一名师傅如果所带徒弟数量过多,就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不是每名学徒都能获得足够的指导,但如果所带徒弟数量过少,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达到平衡的师徒数量组合,是构建良好师徒关系的关键。

(七)企业规模因素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集体经营的企业比私营企业更注重学徒的个人发展,而在我国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的师傅因为手艺传承和盈利需要等原因,则往往更重视学徒的个人发展,不同的国情与背景使我们要格外注意学徒实习企业规模对师徒关系的影响。

三、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不太重视

部分地方政府部门没有重视现代学徒制,未能正确审视当地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因而没有动力积极号召和支持校企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学校缺乏改革精神

在学校管理层来看,选择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必然是对原来较为稳定的学校管理制度进行一次较大的改革,必然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加之部分学校管理者缺乏改革精神和改革动力,因此坚守“等、靠、要”的思想。

(三)企业参与度低

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具有多年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历史,但往往还是遵循以学校为主导的育人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前进道路上并未取得尽如人意的效果。企业对学生(学徒)毕业后是否流失有所顾虑,前期投入的培训费用、学徒工资等会否付诸东流,因此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并不高,不能在思想认识上把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当作企业责任与使命。

(四)校企导师缺乏理解

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自己本身对现代学徒制的形成基础及实施意义、实施主体、师生关系等还缺乏相应的认识;对于应该承担某方面的育人工作还欠缺相应的培训。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教师本身还习惯于传统的一对多的课堂教学方式,对深入企业车间指导学生开展实训有不适甚至抵触情绪,传统的学校管理制度无法适应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要求;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一线教师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理解不够,对其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很多企业技术骨干只是具备实操经验而缺乏相应的授课能力和条件。

(五)社会缺乏认可度

长期以来,社会上重理论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根深蒂固,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正规的学校教育便是到学校听教师一对多地进行授课,家长们也认为学生只有接受了普通高校或名牌大学教育才能出人投地,都普遍排斥到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尤其是现代学徒制教育)。另外,由于“学徒”这个称谓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学生及家长不太了解和认可学徒制教育,认为这种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脱离了教育的实质,学生选择是否进入学徒制班级学习的积极性较低,甚至还存在抵触情绪。

(六)在经费层面

在实际探索工作中,各地各职业院校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行解决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直接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固而办学经费捉襟见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需要考虑投资与回报,一方面追求内在利益,希望获得政府的现代学徒制拨款,希望现代学徒制能够解决人才的“选、用、育、留”问题;另一方面还考虑开展现代学徒制为其带来的非经济利益,例如通过提升员工的学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获得较好的社会声誉等。但学徒学习过程中造成的人力资源短缺、学徒学费的承担、学徒培养的质量等问题影响了部分企业的积极性。因经济利益的补偿不到位,导致校企双方联合办学,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明显受挫。在已经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职业院校中,当然也有部分院校仅仅将校企合作看成解决教育资源短缺和就业难的手段之一,并没有具备深层次的合作意识和关注到学生(学徒)的长远利益。

猜你喜欢

师徒学徒师傅
唐僧师徒再就业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