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19-02-28苏庆艳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

苏庆艳

摘 要:随着“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的提出,创新已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驱动力。创新是强国之本,创新型人才的供给缺口成为就业不匹配的重要因素,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基于“政产学研用”创新模式研究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希望为研究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所谓的“政产学研”,指的就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四个主体。高校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就是四个主体之间以协调、同步发展之势,不断追求创新,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当前,我国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可政府依然游离于协同创新之外,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构建高校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应受到高度的关注,以便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保障力。

1民办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政产学研用必须有动力机制,而且这种机制若基于市场导向,那就更易实现协同创新。组成政产学研用的各方成为协同创新体系的主体,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发挥各自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各方共赢的基础上,具备了动力机制。一是实现了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实现了参与各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互惠。各个参与方可以成为创新成果的拥有者,在协同创新机制下各方都可以受益于知识体系的更新。二是有利于风险控制。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各方可以发挥优势充分识别各类潜在的风险,风险识别的范围扩大了,并且风险评估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可以提前规避风险,将风险控制到最低。但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协同创新机制要保证治理结构的合理性,消除原有模式下行政化治理方式具有的缺陷,在当前产权制度下获得发展,通过不同主体相互推动保证运行效率;协同创新机制应该结合经济增长的实际,采用市场化的运作和经营方式,把握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持续增长;协同创新机制必须重视高素质人才,高校与各方的合作要明确培养人才的目标,在专业设置上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强化人才培养的效果。

2民办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各环节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脱节现象出现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的关键在于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环节脱节,结构性问题明显。老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在对高校学生的培养具有关键主导性作用。而大多数老师没有对教育进行创新,依然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高校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摆脱“一言堂”的现状,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讲授内容多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没有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受到限制。即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无法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受到阻碍,即使有一些高校尝试教育创新,但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而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把理论知识转为实践的能力,因此走向社会时,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就会降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对于其他主体来说,无法实现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给企业带来自己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压力。在实践中,政产学研用各主体缺乏有效沟通,高校教育改革没有实现既定的目标。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是重点,而高校教学改革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用户的积极配合。

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实践创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些高校没有改变自身对于学生的培养方案,只是在规模及专业数量上进行调整。部分院校即使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了一定的研究,但其实际进展并不顺利。一些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仍然是单一的培养方式,主要以理论为主,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低,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3民办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

3.1机制上的突破

机制上的突破要消除创新主体存在的壁垒,以发挥创新人才的技术优势,使人才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下完成技术研发。协同创新的运行首先要结合体制改革,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尤其是政府要发挥协调作用,为协调创新机制的运行创作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要出台配套的人事制度,更应依据机制需要,设置科研岗位和管理岗位。此外,增加相应的考评制度,客观、合理地评价人才,以此激励人才的创新动力。评价方式体系的设计要合理,评价要多方面参与,评价要体现考核科技创新产生的综合效益。

3.2创新能力的突破

协同创新机制对于创新能力有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区要特别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职业养质,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强学术上的突破,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针对创新能力问题,政、校、企要发挥协同作用,通过搭平台,实现多层合作。最后,为提升创新能力,还要注意创新的资金投入,通过机制上的完善,实现资金投入、技术提升、增值的良性循环,实现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校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 何龙. 中国成人教育. 2018(22)

[2]高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张凌寒,郑敏娟,傅昶源. 艺术科技. 2018(03)

[3]政产学研用协同视角下独立学院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宋潇,张红梅.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3)

[4]“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林志达. 普洱学院学报. 2016(06)

[5]构建新经济下政产学研融合工程教育新生态[J]. 王巨宏,刘婷婷,马东嫄,张龙.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6]高校如何发力政产学研合作供给侧改革[J]. 付梦印.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8)

[7]“政产学研用”模式中引入专业认证理念培养卓越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 周权锁,陆隽鹤,李荣,徐国华. 高等农业教育. 2017(03)

[8]区域政产学研合作网络及创新驱动力模式研究——以合肥地区高校为例[J]. 李舒平.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01)

[9]高校“政产学研用”教育模式探讨[J]. 陈萌.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18)

[10]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实践 全面提升农林高校创新能力[J]. 宋维明. 中国农业教育. 2015(06)

课题名称:民办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黑龙江财经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课题编号:JGYB201808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育创新模式的探讨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探究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浅谈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