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大学生的分类管理模式研究

2019-02-28颜艳华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类管理学生工作学分制

颜艳华

摘 要:高校单一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学分制模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及家庭经济状况等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分类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的分类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生工作;学分制;班级管理;分类管理

一、目前学生管理模式及问题

(一)学生管理形式

1、班级管理

班级是高等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大学生所从事的大部分活动都以班級为单位进行。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而被建立起来的班级形式,其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率及学校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更好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群体环境。

2、学分制教育

学分制的实施,让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年制管理模式被打破,学生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他们可以跨年级、跨专业的去听课,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以课程为中心,这种形式集开放性、灵活性为一体。

(二)班级管理及学分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的弊端和不足

由于受到高校改革的影响,当代学生心理的变化和自身问题的出现,导致大学在班级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分制的实施使得以往的班级概念被淡化。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跨年级、跨专业的进行选课,从而使得他们集中在一起上课的机会越来越少,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也不多,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概念逐步被非正式群体以及独立的学生个体所取代。

第二,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目前多数高校都没有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管理缺乏准绳,班集体松散。

最后,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特立独行,导致班级凝聚力下降。大多数学生在学校中追求个性,对集体事务不够重视,经常不参与集体活动,从而使班级凝聚力下降。

2、学分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当前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教学体制改革而言,尚面临下列困难急需解决。

第一,学分制以学生“自主”为核心,“自选课程”、“自选教师”,但当前大多数高校课程资源不够,难以满足学分制多头开课和循环排课的要求。

第二,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及长辈一手包办。进入大学后,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规划课程设置,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些力不从心,从而影响其顺利毕业。

第三,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下,学生自由度大,“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普遍存在。传统行政班级的概念在逐渐淡化,同班的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的共同时间和空间都被大大压缩,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二、学生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面对各类问题,无论是社会发展或是个人需求方面的。像我们所能看到的那样,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群体特点的更新,给学生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的高校应该重视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而不是持一种漠视或排斥的态度。这就要求高校要科学、理性、客观地去研究当代大学生特点,并针对他们的特点,紧密结合实际,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分类管理多角度完善学生管理

学生分类管理教育是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分类管理,在分类管理中体现教育的功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可将学生分为以下几类:学业困难类、心理问题类、经济困难类、违纪违规类。

(一)学业困难类

学习困难是指因学习态度、心理障碍、学习方法等原因而造成的不能顺利通过考试、不能如期完成学业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业困难学生。

1、大学生学业困难成因

(1)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大学生在经历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宽松自由的校园氛围让很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感到非常的迷茫,很多学生没有及时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出现阶段性目标严重缺失的现象。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不知如何充实自己,就盲目的跟风谈恋爱。还有一部分同学,对专业缺乏兴趣,造成学习缺乏主动性。也有少部分同学,由于生活习惯和性格上的差异,不能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从而引发不良情绪,对学习造成了影响。

(2)大学生外在环境的客观原因

大学生外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家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文化素养及对子女的关爱程度都对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学校环境而言,班级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宿舍的学习风气对每一学生的学习态度所带来的影响效果尤为显著。就社会环境而言,由于区域经济状况的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实力比较落后,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2、学业困难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措施

(1)从多方面关注学业困难学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其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而是长期以来自身、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到细致入微,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及早发现学生出现学业困难的各种因素。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构成、成长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对出现学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帮助。

(2)做好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学生,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能及时积极的予以响应,在学生中选取有责任心、乐于助人者成立学业帮扶小组,定期为学业困难学生解答疑惑;其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为老师,要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时时学习,事事学习,为学生树立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学习榜样。

(二)心理问题类

1、心理问题类学生特点

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可以通过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符合年龄特征、智力发展是否正常、情绪是否健康、意志是否健全、人格是否完整、自我评价是否正确、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及适应能力强弱能方面来衡量,心理问题类学生的基本特点概括为以下七条,即:

第一,自我意识差,不能很好的接纳自我;第二,对学习没有兴趣,求知欲较低;第三,情绪控制能力弱,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第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欠缺,不善与人交往;第五,人格品质不够统一;第六,环境适应能力差;第七,心理行为与年龄特征不相符。

2、加强心理问题类学生教育的对策

(1)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控体系

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异常行为、不良情绪反应,可以适当介入,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并协助专业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监护、跟踪与反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好心理健康信息的收集、宣传、教育等动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参加学院组织开展的培训、交流活动,并协助、配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院系心理辅导老师开展相关工作。

(2)有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

要经常性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增强师生间的互信;要跟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与交流,破除心结;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大学规划,激励他们积极进取;鼓励参与校园活动,更好的融入集体。

(3)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把自己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个人能力,发挥自己的才干,对社会做出贡献。各高校党政机关应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需有相关经费支持,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每位在校大学生也要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体验生活。经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在接触、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认识自我的能力,促使他们的心理得以锤炼并趋成熟。可以很好的避免产生焦虑、恐怖情绪,出现相关的心理问题。

(三)经济困难类

贫困生群体在高校特殊群体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且这类群体学生特别需要学校、社会各方面的资助以及辅导员老师的关怀,以便使学生摆脱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阴影,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1、建立健全经济资助体系

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资助、学生自助“三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培养贫困学生自立自强、敢于担当、勇于吃苦、善于感恩的良好品质。

2、鼓励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

在常规的勤工助学项目的基础上,高等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设助教、助研等新的勤工助学岗位。

3、设立贫困大学生专项奖学金以及助学金

为贫困大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且全面发展的贫困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还有高校已经设立了由政府、企业、社会团体资助的各类特困生专项奖、助学金,以此激发贫困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高等院校应积极地与有实力的企业联盟,通过签订协议,采取定向培养以及按需培养等方式,让企业出资参与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企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负担,并为贫困学生日后的就业带来帮助。

(四)违纪违规类

1、违纪违规原因剖析

当代大学生普遍生活条件优渥,抗压能力差,動手能力弱,吃苦耐劳精神欠缺。从小都是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慢慢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父辈们的艰苦环境,在社会上的磨炼也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在思想上缺乏认识能力,在情感上缺乏控制能力,在行为上缺乏自主能力,在心理上缺乏调适能力。

2、违纪违规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1)严肃校规校纪,抓好日常管理

提升文化育人质量体系。老师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学生入学教育,在新生入校初开展统一的《学生手册》学习及考试,让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生活秩序,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约束学生,才能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促进学校安定有序的向前发展。

(2)开展心理辅导,帮助违纪学生重塑健康的心理品质

提升心理育人质量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等心理健康工作格局,着力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要及时关心、关注、关怀违纪学生,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猜你喜欢

分类管理学生工作学分制
“瑞典式”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管理及处置实践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