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造成平舆县夏玉米正常出苗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9-02-28张秋凤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对策影响

张秋凤

摘 要:由于播种面积的迅猛扩大,而与此不相适应的管理却远远没有跟上,严重制约了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以玉米栽培前期为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玉米出苗率的下降及出苗迟、幼苗弱等现象的发生。平舆县的农技植保人员,根据下乡深入调查,结合广大农民群眾的实践,找到了影响夏玉米出苗的主要原因,即夏玉米种子本身的质量问题、玉米播种前缺乏必要的晾晒、农田耕整质量较差、播种的深度没有把握好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影响;夏玉米出苗;原因;对策

近年来,由于畜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及人们的一日三餐对粮食要求的多样化,玉米糁、玉米面加工的食品,逐步摆上了城乡居民的餐桌,玉米因此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杂粮,所以,夏玉米在河南省平舆县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在所有的秋季作物中,超过白芝麻占据第一位。由于播种面积的迅猛扩大,而与此不相适应的管理却远远没有跟上,严重制约了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以夏玉米栽培管理前期为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夏玉米出苗率的下降及出苗迟、幼苗弱等现象的发生。那么,是哪些原因,影响出苗呢?

平舆县的农技人员,下乡深入调查,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实践,找到了影响夏玉米出苗的主要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便于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现总结如下:

第一,农田耕整质量较差。由于夏玉米播种,正处在小麦收获的关键时期,不仅农活忙,而且气温高,容易下雨。有时候就会影响农田耕整的质量,因此也会影响夏玉米出苗。

针对这种情况,其应对措施是在小麦收割以后,应抓紧时间,对农田进行施肥耕整。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都不在家,想在农田耕整前施用农家肥已不大可能,因此,在选用化肥的时候,应当优先选择国家大型农资生产厂家生产的磷钾养分含量较多的复合肥料,每亩施用30公斤至40公斤,不可单独施用纯含氮素养分的尿素,更不能施用碳酸氢铵,因为这两种肥料不仅在高温下,养分容易挥发,而且对夏玉米出苗后形成壮苗不利。施肥后耕整农田,目前不少地方使用旋耕机整地,虽然整地速度较快,也很方便省事,但由于旋耕机整地后地表土壤过于疏松,不利于夏玉米幼苗生长 ,个别职业道德较差的农机手,在耕整农田的时候,中间耕层深度远不如两头。最好使用农用拖拉机犁耙耕整农田,这样虽然看起来费点事,但对夏玉米生长有利。

第二,夏玉米种子本身的质量问题。在夏玉米良种制种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夏玉米质量下降。比如在良种收获的过程中,出现恶劣天气,影响的夏玉米种子的脱粒和晾晒,如果在存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势必影响玉米种子质量,其中就包括影响夏玉米的出芽率;再就是一些夏玉米种子经营者,贪图便宜,大量购进隔年、隔二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种子,由于这些夏玉米种子,存储时间过长,使其出芽率受到影响。

针对由此原因,导致的夏玉米种子出芽率的降低的状况,农技植保人员建议,广大农民,在选购夏玉米良种的时候,务必到各种证照齐全、信誉有保证的种子经营单位购买,一般情况下,他们经营的种子质量是有保证的,切不可到信誉较差,甚至没有任何种子经营手续的门店购买。

第三,播种的深度没有把握好。这种情况也与农田耕整的质量优一定的关系 ,那些耕整质量较差的地块,表层看起来很平坦,但不少较大的土块被埋在里面,如果不注意,在夏玉米播种的时候,播种深度,很难平衡把握,会出现深浅不一致的现象,无论播种较深或者较浅,都会影响玉米良种的出芽率,还有农机手的技术不过关,对播种机械操作不熟练,也会导致播种深浅不一的现象的发生。

针对这两种情况,应对措施就是,进一步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术,要求农机手熟练掌握农业播种机械的操作方法,夏玉米玉米播种的时候,精心播种,同时要求提高农田的耕整质量,以便提高夏玉米的播种质量,为夏玉米高产打下基础。

第四,夏玉米播种前缺乏必要的晾晒。由于夏玉米种子长期在密封的环境中存放,尤其是用不透气的塑料袋包装,彻底阻隔了夏玉米种子与外界的接触,如果存储时间较长,也势必影响夏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针对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就是在夏玉米种子购买回来后,打开包装袋,将夏玉米种子摊在透气性能良好的棉布单子上晾晒2小时至3小时,在晾晒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翻动,以便将夏玉米种子晒透晒均匀。实践证明,夏玉米播种前,经过晾晒的夏玉米种子,不仅出苗率有所提高,而且在玉米出苗后,苗匀苗壮,很容易形成壮苗,为夏玉米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对策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