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价值研究

2019-02-27李鑫刘剑波韩校鹏刘待见付潇潇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轻症入院血小板

李鑫,刘剑波,韩校鹏,刘待见,付潇潇

调查研究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医疗和经济影响逐年增加,故正确地评估CAP严重程度并进行管理尤为重要[1]。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肺炎严重程度的工具。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等是反映机体炎症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血小板间接或直接地与其他类型的细胞密切接触,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参与宿主防御传染病的早期阶段[2]。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炎症及其他几种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3-4]。同样,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也被描述为一种新的炎性标志物[5],可用来预测CAP患者的炎症程度。然而,临床上PLR并不是特定的炎性标志物,且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PLR在CA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旨在丰富相关研究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CAP患者142例。依据患者CPIS将其分为CPIS≤6分患者(轻症组,n=71)和CPIS>6分患者(重症组,n=71)。轻症组中男43例,女28例;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58.5±18.4)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5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8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3例。重症组中男44例,女27例;年龄18~87岁,平均年龄(57.9±17.8)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8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6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1例。两组患者性别(χ2=0.030)、年龄(t=0.199)、基础疾病(χ2高血压=0.360、χ2冠心病=0.050、χ2糖尿病=0.320、χ2其他呼吸系统疾病=0.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修订要点》[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入院前未接受过治疗或院外治疗无效者;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临床资料不完整;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存在免疫抑制(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脾切术后、AIDS等)。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PLR、白细胞计数(WBC)、NLR、CRP、PCT、IL-6、CPIS。其中CPIS 评估方法[7]:体温 36~38 ℃计 0 分,>38~39 ℃计 1 分,>39 ℃或 <36 ℃计 2 分;WBC(4~11)×109/L计 0分,(12~17)×109/L计 1分,<4×109/L或>17×109/L计2分;24 h吸出分泌物性状:无痰液或少许痰液计0分,中/大量非脓性痰液计1分,中/大量脓性痰液计2分;气体交换指数:>33 kPa计0分,≤33 kPa计2分;X线检查显示的浸润影:无浸润影计0分,斑片状浸润影计1分,融合片状浸润影计2分;经气管吸取的标本培养或痰培养:2次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计0分,2次培养中至少有1次有致病菌生长计1分,2次均培养到同一种细菌或革兰染色与痰/血培养一致计2分。CPIS总分12分,评分越高表示肺炎严重程度越高。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PLR、WBC、NLR、CRP、PCT、IL-6, 分 析 PLR 与 WBC、NLR、CRP、PCT、IL-6及CPIS的相关性;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情况,分析PLR预测CAP患者预后的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各指标预测CAP患者28 d内死亡的ROC曲线,并计算AUC。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LR比较 重症组患者PLR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LR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WBC、NLR、CRP、PCT、IL-6比较重症组患者WBC、NLR、CRP、PCT、IL-6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PLR与 WBC、NLR、CRP、PCT、IL-6及 CPIS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R与WBC无相关性(rs=0.085,P=0.313);PLR与NLR、CRP、PCT、IL-6及CPIS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88、0.415、0.489、0.490、0.491,P<0.001)。

2.4 各指标预测CAP患者28 d内死亡的ROC曲线分析 入院28 d内,轻症组无死亡患者,重症组死亡5例。PLR、NLR、CRP、PCT、IL-6及CPIS预测CAP患者28 d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0.843、0.819、0.781、0.793及0.924(P<0.05,见图1、表3)。

图 1 PLR、WBC、NLR、CRP、PCT、IL-6及 CPIS预测 CAP患者28 d内死亡的ROC曲线Figure 1 ROC curve of PLR,WBC,NLR,CRP,PCT,IL-6 and CPIS for the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rate within 28 days after 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P

表 3 PLR、WBC、NLR、CRP、PCT、IL-6及 CPIS预测 CAP患者28 d 内死亡的 AUCTable 3 AUC of PLR,WBC,NLR,CRP,PCT,IL-6 and CPIS for the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rate within 28 days after 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P

表2 两组患者WBC、NLR、CRP、PCT、IL-6比较〔M(P25,P75)〕Table 2 Comparison of WBC,NLR,CRP,PCT and IL-6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CAP在成年人中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2010年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指出,CAP是仅次于卒中、缺血性心肌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全球第四大死因的疾病[8-9]。CAP是一种复杂且不断发展的炎性疾病,因此,临床上正确预测CAP患者的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尤为重要。

近年来,临床上已经开发了多种评分系统来预测CA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包含CURB-65评分系统、CPIS系统、PIS评分系统等[10]。CPIS是一项综合了微生物学、临床和影像学等标准来评估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程度、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死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或停止患者抗生素使用的评分系统[7]。但上述评分系统灵敏度相对较低,且可能存在一些主观因素。

从病理生理学方面来看,反映CAP不同方面的几种生物学标志物可用来评估其严重程度,例如CRP、PCT及IL-6等。BOUSSEKEY等[11-12]分析了185例CAP成年患者24 h的PCT,发现PCT与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存活者相比,死亡者的PCT显著升高。CHRIST-CRAIN等[13]研究亦发现,生存者入院72 h的PCT逐渐下降,而死亡者的PCT逐渐升高。CRP主要产生于肝脏中,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合成的,是一项能够反映机体感染的灵敏指标。刘建红等[14]研究发现,肺炎组患者CRP明显高于无肺炎组患者。陈炎堂等[15]研究发现,重症肺炎死亡组患者的PCT、CRP、IL-6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PCT、CRP及IL-6可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且PCT及IL-6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的PCT、CRP、IL-6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表明PCT、CRP及IL-6可预测CAP的严重程度,反映机体的炎症严重程度。

血小板是血管系统的哨兵,其与细菌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血小板与细菌之间有3种相互作用机制[16]:(1)细菌与血浆蛋白的间接结合,血浆蛋白本身是血小板受体的配体;(2)细菌与血小板受体的直接结合;(3)细菌分泌的细菌产物,特别是毒素与血小板的结合。研究表明,NLR和PLR与炎性严重程度有关[17]。NLR已被证明是一种有用的炎性指标,其被报道为肺炎患者可能的炎性标志物[3-4]。此外,许多癌症生存研究还表明NLR和PLR是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的重要预测指标[18-21]。SMITH等[22]于2008年首次发现PLR提高了血清中CA199在疑似壶腹周围癌分期腹腔镜检查中的预测价值。KARTAL等[23]研究表明,肺炎患者中NLR和PL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与CRP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PLR、NLR明显高于轻症组,且PLR与NLR、CRP、IL-6、PCT呈正相关,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PLR、NLR可预测CAP患者的严重程度,且PLR预测CAP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AUC为0.816,表明PLR在预测CAP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外周血WBC是CAP患者入院后的常规检查指标,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WBC并不是评估CAP患者的理想指标,许多生理情况下,其可能导致一过性升高[24-25]。本研究中,虽然重症组WBC明显高于轻症组,但PLR与WBC并无明显相关性,且WBC预测CAP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AUC 为 0.585(P>0.05),表明WBC预测CAP患者预后并不理想。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为:样本仅限于在本院就诊的患者,且样本量相对较小,分析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其次,本研究只是分析了患者入院后第1次血常规情况,并没有对其治疗后的血常规进行分析;因此,本研究结果尚需更多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PLR与部分炎性反应程度相关指标呈正相关,对CAP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参考和使用。

作者贡献:李鑫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文章的可行性分析,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论文;李鑫、韩校鹏、刘待见、付潇潇进行论文的修订,英文的修订;刘剑波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轻症入院血小板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新癀片治疗轻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