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研究

2019-02-27孟变红周崇臣任瑞英耿香菊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肌电肌张力针刺

孟变红,周崇臣,任瑞英,耿香菊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患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部位小疱疹,伴发热、厌食等症,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神经系统受累等表现,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及生命安全[1]。重症HFMD患儿发生脑膜炎、脑脊髓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引起上运动神经元受累,可致患儿肌张力异常,进而造成运动模式改变,降低患儿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影响远期疗效,需及时给予康复治疗[2]。针刺是中医常见理疗手段,通过穴位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有缓解痉挛、改善肌张力作用[3]。肌电反馈是一种新兴康复手段,能在短时间内多次刺激肌肉收缩,并记录肌电活动信号,可以改善肌肉痉挛、肌张力异常情况,且有利于康复治疗师了解肌肉活动、功能恢复并指导患儿动作,适用于绝大部分与肌肉训练及放松相关治疗[4]。当前重症HFMD患儿采用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将其用于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新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患儿的康复治疗,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致肌张力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5]中HFMD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标准;肌张力异常;年龄1~6岁;病情稳定;患儿家属对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急性期HFMD患儿;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心肌炎、癫痫、骨折、关节发育异常等情况;智力障碍;无法配合治疗;临床资料不全。根据不同康复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创新点:

(1)将中医针刺康复理疗手段与现代神经电生理技术共同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治疗中,可以将二者优势结合,而不增加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康复效果。(2)在指标选择上,涵盖神经电生理指标、肌力指标及功能指标,评价疗效较全面。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营养神经、局部按摩、穴位注射、运动疗法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肌电反馈治疗:(1)针刺:仰卧位取髀关、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中封、梁丘、伏兔、悬钟、太冲诸穴,俯卧位取肾俞、肝俞、脾俞、大肠俞、承山、昆仑、涌泉、殷门、秩边、委中诸穴,选用华佗牌34号1寸毫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穴位酒精消毒后,左手按紧穴位,右手持针刺入,捻转进针20~30 mm,得气后留针10 min左右,体弱者可不留针,重插轻提3次,隔日治疗1次;(2)肌电反馈:采用MyoNet-COW 肌电生物反馈仪(上海名元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先取得患儿配合,采用95%乙醇对治疗部位脱脂,表面电极安在主要运动障碍肌群部位,胶布固定,电极线固定在皮肤上;设置双通道反馈模式,频率、刺激强度根据患儿情况调整,以患儿肌肉明显收缩为宜。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根据肌电信号指导患儿运动,反复训练,使肌电信号达到既定阈值。1次/d,20 min/次,5次/周。两组均连续观察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电生理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WOND2000肌电图仪(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检查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包括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1.3.2 肌张力分级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参照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量表[6]对患儿肌张力进行分级,0、1、2、3、4级分别表示肌张力下降、正常、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重度升高。

1.3.3 功能评价 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CFADC)量表[7]评价患儿治疗前后功能,量表包括认知、语言、运动、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5个维度,各维度含10项内容,全部完成、大部分完成、完成一半、小部分完成、不能完成依次计2.0、1.5、1.0、0.5、0分,本研究选取其中运动、自理动作2个维度。

1.3.4 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8]拟定本研究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肌张力正常、运动功能正常为痊愈;肌张力正常或改善2个及以上等级、运动功能与同龄正常儿童接近为显效;肌张力改善1个等级、运动功能与同龄正常儿童相差1~2个月为有效;肌张力或运动功能未见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非参数Wilicon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M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MCV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MCV快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张力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肌张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肌张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肌张力分级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对照组=5.01,P=0.025;Z观察组=7.15,P=0.007;见表 3)。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自理动作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运动、自理动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运动、自理动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自理动作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自理动作评分比较(x±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exercise and self-care a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指标比较(x±s,m/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张力分级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muscle tension gradin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n(%)〕Table 5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重症HFMD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EV71具有一定嗜神经性,患儿容易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等[9]。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患儿需进行及时有效康复治疗,否则可能造成患儿恢复缓慢,甚至产生后遗症,导致终身残疾[10],寻找有效的康复手段对该类患儿具有重要意义。

SCV、MCV是评价神经传导功能的指标,其变慢可反映髓鞘、轴索损害[11];肌张力异常是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常见症状,可表现为肌张力降低或升高[12];CFA-DC量表常用于脑瘫患儿的功能评价,可反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股神经、胫神经、腓神经SCV、MCV均快于对照组,肌张力分级优于对照组,CFA-DC量表中运动、自理动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患儿神经生理指标、肌张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张健等[8]将针刺配合电针灸用于HFMD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发现其能改善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肌张力。鲍劲松等[13]将针刺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发现其可以改善患儿肌张力,促进患儿智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类似。

针刺在祖国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脉畅通,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针刺治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电生理异常[14]。本研究针刺仰卧位取穴中,髀关、足三里、梁丘、伏兔诸穴属阳明胃经,可以运化濡养肌肉,血海、阴陵泉属脾经,能行气血,悬钟、太冲等属肝经,能荣养筋脉;俯卧位取穴中,刺激肾俞、肝俞、脾俞、大肠俞,能强筋健骨、助阳扶督,刺激承山、昆仑、涌泉、殷门、秩边、委中诸穴能行气养血、疏经通络、振作阳气;纵观针刺治疗,可以起到濡养肌肉、通行气血、调理阴阳、强筋健骨等功效,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患儿年龄小、配合度差,反复肌肉锻炼可能引起患儿排斥,而在肌电反馈疗法中,一方面可短时间多次刺激肌肉收缩,增强肢体运动幅度,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有效感觉反馈;另一方面,肌电反馈将肌肉运动转换为反馈电流,进一步加强刺激,同时治疗师可根据肌电信号为患儿进行个性化指导,增强患儿有意识主动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此外,有意识主动训练还能重建大脑、肌肉功能联系,激活神经通路,促进脑功能重组,有利于脑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杨阳等[15]也认为肌电反馈能刺激肌肉收缩,增强肌纤维数量,改善肌肉力量,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轴浆运输,利于神经功能再塑。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主要为:(1)受研究条件限制,研究样本量偏少,研究时间较短;(2)观察组未单独分析针刺、肌电生物反馈各自的疗效,缺乏单项治疗的评价,后期可进一步探讨针刺、肌电生物反馈各自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肌电反馈疗法治疗重症HFMD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致肌张力异常,能改善患儿神经电生理、肌张力,有利于患儿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贡献:孟变红、任瑞英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数据整理、统计学处理;孟变红、任瑞英、耿香菊负责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收集,结果分析与解释;孟变红撰写论文、修订论文;耿香菊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周崇臣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肌电肌张力针刺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清明的雨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