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禅意园林的初探
——以武平定光佛祖庙景观设计为例

2019-02-26沈一慧

福建建筑 2019年1期
关键词:祖庙庭园禅意

沈一慧

(建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4)

0 引言

禅宗园林,历史悠久,起于魏晋南北朝的“禅窟”,兴盛于唐朝百丈怀海开创的“禅居”,南宋的“五山十刹”,延续到日本中世禅宗园林,是禅文化对人们的审美意识作用的产物,是禅趣和禅机的有机结合。现代禅意园林,则是以传统的禅宗园林为基础,结合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园林作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作为当地文化的推动力之一,禅意园林也备受关注。

基此,本文拟以武平定光佛祖庙景观设计为例,从其表现手法、空间背景、植物配置等多种方面,分析其禅意表达与营造,窥探禅意园林的未来发展。

1 项目背景

武平定光佛祖庙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平县南端岩前镇集镇,项目景观设计面积约为55 472.8m2。定光佛原名郑自严,因为保护客家人的幸福安康,受到广泛的客家人敬仰,并被奉为客家人的“守护神”。定光佛祖庙是定光佛信仰的发源地。

2 禅意表达

禅宗强调人的心灵、本性、思想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将人的心灵体验放在首位,与“设计为人服务”的现代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万物皆有佛性,万物都是有情感、有个性、有生命的有机体,在追求安宁与幸福方面没有根本的不同,都是平等的,禅宗倡导人、物、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现代“生态”“可持续”的思想不谋而合。

定光佛祖庙景观设计,本着生态与以人文为本的设计原则,尊重场地记忆,依山就势,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延续场地的文脉,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结合传统与现代的造园手法与工艺,突出场地佛教文化圣地的场所特点,营造“自然与人文融合,传统与现代和谐”的禅意园林。

3 景观禅意营造

3.1 “禅意”景观营造

根据场地的现状与建筑布局,将定光佛祖庙景观划分了8个分区:禅景——入口广场区、禅居——生活办公区、禅语——感悟交流区、禅境——狮岩山体区、禅意——枯山水景区、禅悦——观演娱乐区、禅静——静思冥想区、禅艺——休闲活动区,如图1所示。

图1 定光佛祖庙景观功能与分区定位

“禅居”作为定光佛祖庙的生活办公区,有着典型的禅意园林特点,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及亚洲其他国家的造园技巧,从视觉、触觉、嗅觉等不同的体验感受进行造景,在“禅居”游园内植入象征禅意主题的元素,强调轻松、宁静、从容、超然的景观氛围,突出“一山一水一清风,一莲一竹一流云”的禅境韵味,如图2所示。

图2 “禅居”庭园主题概念图

3.1.1一山——枯山水

枯山水,是日本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精华,结合日本的地理条件及其自身的日本文化而创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是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枯山水庭园中无山无水,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比喻大自然的山水与生命,通过人们的联想与顿悟,诠释了禅宗提倡的 “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及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

“禅居” 庭园中,西侧,东侧与南侧各设置了一处枯山水小景,细细的白砂石铺地,或错落有致地叠放几尊石组,隐喻河流中的岩石或湖海中神秘的小岛,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万物之道,禅意于此;或点缀数座石灯笼,神前净火,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也预示着光明与希望;或增添数团植景,植物品种不多,层次明朗却不复杂,色彩淡雅朴实。“缩三万里程之大自然于尺寸”,虚拟一个非常观的世界,使游客在游赏的同时跳出时空,内省顿悟,进而认识世间万物。

3.1.2一水——叠水潺流

正如唐丹霞子淳禅师所言“宝月流辉,澄潭布影,水无蘸月之心,月无分照之意。”对于水景的处理,禅意园林强调禅宗的空灵、清远。“禅居”庭园于弘法楼建筑前设有一处水池,清泉石上,细流而下,跌入水池,水池连接着清渠,潺潺而流。一泓清池,清澈空明,照境观物,令人亲近却又不可企及,澄明见性。于弘法楼内,运用借景的手法,通过镂空的壁照,将水面引入建筑内,使庭园与建筑融为一体,水中还种植了鸢尾等植物,进一步加深了沉静的感觉,激发人宁静自如的雅趣,成就“流水鉴禅心”的园林禅趣。

3.1.3一莲——莲花广场

莲花与佛教有着极为深刻的渊源,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佛经中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庙宇称为“莲刹”,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作“莲花合掌”。莲有四义,佛有四德。特别是莲花的自然生长状态,“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与佛教将人生视为苦海,寻求解脱的“苦行——修行——彼岸”佛教教义相吻合。

莲花广场位于“禅居”庭园弘法楼前,铺装形式上取莲花的平面形态作为原型,进行抽象艺术化处理;材料上选用传统古朴的青瓦结合现代工整的加工石材;色彩上灰黑相配,阴阳结合,体现庭园的质朴雅素,诱发人们对禅宗意境的想像与顿悟。

3.1.4一竹——竹林幽径

“竹窗催梦雨,兰宝对禅灯”,“时从修竹里,相伴一僧还”,“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禅诗云云,竹子作为“法身”,象征着淡薄高雅,与佛教空灵无我、超凡脱俗的境界相吻合。竹节和节之间的空心,也与禅宗追求的“无念”和“自性清净”相呼应。“禅居”庭园以西设一幽径,两旁翠竹林立,微风抚竹,发出飒飒竹音,与潺潺的流水以及远处法楼的悠悠钟声虚实相生形成一种让人澄心静虑、心灵明净的禅家意韵。同时,幽径的封闭空间与莲花广场的开敞空间形成鲜明对比,使人在寻寻觅觅中获得“禅房花木深”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

3.2 景观空间构景

人进入空间环境之中,感受着时间变化带来的观感体验,寻求着时间与空间的关系[2]。禅意空间需要通过空间形态中的点、线、面、体相结合,以尺度亲切怡人的空间,结合时间变化的特性,渲染禅意空间自然空灵的禅境美感。例如“禅居”庭园以3处枯山水景观为点,以竹林幽径为线,以莲花广场景观为面,封闭与开放空间相互协调,常绿与落叶植物合理搭配,在满足僧人可行可居、游客可游可赏的同时,给人以休闲、思考的空间环境,让人的心灵和精神得到净化和满足,使物境、情境、意境有机的结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境浑然天成。

3.3 景观植物配置

禅学文化中柔善、平和、智慧、包容等高尚境界都可以通过平凡的花草树木传递给人们,使人与园林景观、与自然天地融为一体[3]。植物是禅意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定光佛祖庙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乡土为主”,在保留了内部原有的大树以及大面积的原生态乔灌木群落的基础上,选用桂花、榕树、香樟、竹、罗汉松、玉兰等长寿树种与香花树种。在山门的入口采用列植桂花、建筑入口采用对植罗汉松的形式,体现祭祀朝拜的庄严与肃静;在游园、生活区这些相对轻松的区域灵活采用孤植、丛植与群植的配置形式种植或常绿或落叶或香花或色叶的树种,使人在游园中、在生活中体验禅趣,在禅园的禅境中获得净化与顿悟,如图3~图4所示。

图3 “禅居”庭园图一

图4 “禅居”庭园图二

大小不二,以小窥大,禅意园林中,植物景观常常体现禅机,因此植物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生长特性,还要考虑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其植物的选择可以是被称为禅宗圣树的菩提树、“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傲雪迎霜的梅花与刚柔并进的竹等与禅宗有着密切联系的植物;银杏、楸树、国槐、圆柏、侧柏、油松、白皮松(北方)及香樟、榕树、无患子、皂荚、罗汉松、马尾松(南方)等象征香火不断源远流长的长寿树种;丁香、玉兰等香花植物以比喻圣者的五分法身,禅境中,香象征着如来功德的庄严和戒德的芬芳[4-5]。植物的选择、种植位置和配置形式与禅意的精髓息息相关。禅意园林中,植物的配置较为灵活多变,在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搭配形式,凸显不同的禅趣,烘托禅园韵味。

4 结语

禅宗文化中“空”的思想,奉劝人们要达到一种完全安静平和的境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境界难以被达到[6]。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被强大的物质力量异化,失去精神家园,亟需平心静气,息心去欲,回归本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越来越多的景观、建筑、旅游都开始重视“禅”的存在,同时也对禅意园林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挑战。通过对武平定光佛祖庙景观设计的分析,窥探禅意园林的未来发展,必须是以禅宗“无言、无理、无碍、无我”的精神内涵为宗旨,在可持续发展、生态与以人为本等现代思想理念下,巧妙运用不同的景观元素,如植物、小品,借鉴传统艺术的障景、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与此同时结合现代的新意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新型式禅意园林景观,必须是不但具有传统禅宗神韵还应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未来式禅意园林景观。

猜你喜欢

祖庙庭园禅意
走进祖庙博物馆 弘扬佛山文化
里巷庭园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禅意人生
尺八的禅意
禅意(外一首)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
谈日本的大名庭园
祖庙:中国上古的仪式中心及其复杂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