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读·练读·博读”教学方式初探

2019-02-22许金枝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契诃夫散文课外阅读

阅读是构成语文教学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好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仅靠40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虽然,老师们都很重视阅读教学,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但是每次考试,阅读仍然是学生的短板,广州市201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篇幅增长,两篇阅读加起来1700多字,难度是全卷中最大的,总体得分率低,让老师们极为烦恼,平时上课课内阅读花大量时间,一篇教材两课时三课时的上,平时也没少花让学生做课外阅读,可现代文阅读成绩为什么老是提不上去呢?

笔者认为目前的初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两种现象:

1.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够精准,问题的设计不够合理,有些教师没有抓住作品的重点,突不破作品的难点,品不透作品的妙点。

2.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孤立开来。正如叶圣陶曾说过单篇阅读的弊端:“现在的精读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各体各派,应有尽有。从好的方面说,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但是从坏的方面说,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国文教学成绩不能算好,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在宣读单篇短章,没有收到好的方面的效果,却受到了坏的方面的影响。”

那怎样让课内的阅读教学更有效,怎样提高课外阅读的成绩呢?笔者尝试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搭建桥梁,用“讲读·练读·博读”的教学方式,即课内阅读教学精讲,选择与课内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训练,再推荐相关的名家名篇名著进行更广博地阅读。

下面以小说《变色龙》和散文《紫藤萝瀑布》为例谈谈笔者进行“讲读·练读·博读”教学方式的实施。

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时,首先关注这是一篇小说,阅读小说应该把握主題,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那么,如何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呢?我认为我们要把目光落在小说的三要素上,“通过小说三要素把握小说主题”。可以这样设计:情节上:要求学生互助合作讨论以下问题: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化)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2.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3.奥楚蔑洛夫身上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其实已梳理出了文章的故事情节,把握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形象特点。再让学生分析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通过对这三要素的分析,文章的主题“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就显而易见了。一篇课内阅读这样上完似乎也够了,但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通过小说三要素把握小说主题”去阅读同类作品,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契诃夫短篇小说特点,对小说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笔者觉得必须趁热打铁进行拓展延伸,训练几篇契诃夫小说的课外阅读,如训练中考题《胖子和瘦子》《公务员之死》《小人物》等。通过这几篇阅读训练,学生会发现原来契诃夫小说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主题的以小见大,时代背景都是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语言的夸张与讽刺。接着教师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通过小说三要素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也学会了阅读契诃夫小说方法,并激起了学生阅读契诃夫小说的欲望,进而走进契诃夫的作品进行更广博的阅读。通过这样“讲读?练读?博读”的阶梯式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首先关注这是一篇散文,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主旨必须明确而集中。所以我认为要把目光落在从整体上领悟文章的主旨上。又因为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于散文来说,线索非常重要,如果说散文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镂银线,教师要教会学生寻找线索。另外,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对散文的细节进行分析是保证学生提高语文阅读成绩的基础,也是散文分析的关键。通过细节的品读,我们能够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设置为:1.从整体上领悟文章的主旨。2.教会学生寻找线索。3.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讲读完这篇文章后,学生学会了如何把握主旨,如何寻找线索以及品析细节等方法后进入下一环节“练读”。选择什么样的文章进行练读呢?由于在《春酒》中,琦君所怀念的不仅是家乡的春酒更是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而琦君写得最好最多的也是此类怀乡思亲的散文。那剪不断的故乡之情,理还乱的亲友之思,以它的真挚、深沉、执著和热烈,构成了琦君散文抒情美的基本特征。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琦君散文的这种特点,为了使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训练中,笔者选择琦君的《粽子里的乡愁》让学生“练读”。接着进行“博读”,布置学生阅读《琦君散文》,进行更广博的阅读。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进行“讲读·练读·博读”式教学应注重以下两点:

首先注重课内阅读教材的讲读,让学生从课内得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吃准目标”,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要注意关注体裁,散文有散文的特点,小说有小说的特点,教师切忌方法的指导概念化、一般化,我们训练的是一类文章怎么读,而不是这一篇文章怎么读。在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设计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其次要搭建桥梁,联系课内外阅读,让学生从课外得益。

讲读完一篇课内阅读,接着要趁热打铁,进行相类的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训练,以使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训练中,通过拓展延伸训练巩固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再推荐相关的名家名篇名著进行广博的阅读,增加阅读量,培养良好的语感,切实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阅读鉴赏能力,让学生从课外得益。

笔者认为联系课内外阅读,为其搭建桥梁,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可以以作家为桥梁联系课内外阅读。

如上面提到的《变色龙》,第一课时讲读,精讲课内阅读《变色龙》。第二课时训练契诃夫的小说《胖子与瘦子》和《小人物》课外阅读,接着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契诃夫篇小说集》进行“博读”。

2.可以以题材为桥梁联系课内外阅读。

如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的文章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文章,上完第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做《界河》,《桥畔的老人》等反映战争残酷题材的课外阅读。再推荐学生阅读孙犁的《河花淀》进行“博读”。

3.可以以主旨为桥梁联系课内外阅读。

如讲读完八年级下册《春酒》这篇课文后,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反映乡愁的,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做琦君散文《粽子里的乡愁》这篇同样反映乡愁的课外阅读,接着推荐学生阅读余光中的《乡愁》或老舍的《想北平》或其它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进行“博读”。

4.以写作手法为桥梁联系课内外阅读。

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习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后,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做宗璞的《丁香结》这篇同样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接着推荐学生阅读宗璞的其它散文《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来进行“博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通过对“讲读·练读·博读”的教学方式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它能更好地联系课内外阅读,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得到激发和拓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升。當然,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前行。

参考文献:

[1]吴慧平.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探究.文教资料.2015年第14期(总第682期).

[2]杜爱丽.浅谈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以《最后一课》为例[J].中学语文.2014(6):90-92.

[3]刘光芬.以课文为媒介,架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 中国校外教育.4/2015.

[4]陈平.201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面上一般课题资助项目“初中语文‘以读导学的实践探究”(1201431485)】

许金枝,广东省广州市聚德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契诃夫散文课外阅读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与戏曲表演美学之比较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契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