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

2019-02-22聂晨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美育美的

聂晨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而美育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和“美育”概念的界定

美是客观事物身上一种正面的价值属性。西方学者认为,美是事物的自然属性,美是某种客观精神实体,美是主观心理世界中的现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社会生活或关系,美在劳动与实践。”而中国传统美学对于美的认知则是从另外的角度思考的。从伦理学基础来看,儒家孔子以仁为美,孟子以充实为美,荀子以善为美;道家有老庄以真为美。从美学起源来看,羊人为美,羊大为美。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是人类社会实践达到一定的自由程度而体现出来的正面价值。事实上,“美”与“真”“善”是融为一体的,三者缺一不成其为美,笔者这里不详谈“真”与“善”的具体内涵。

美育是把自然人外在方面的形式结构(审美客体)的成果和内在方面的“形式感”成果以情感教育的方式对美育对象实施教育的过程。简而言之,美育就是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与音乐、绘画、文学等美的形式相关的情感教育。

二、美育的必要性

(一)古今中外,历史悠久

中国和西方的古典美育中,有许多往哲先贤提出了著名的美育观点。这些闪闪发光的思想瑰宝并没有随着历史的逝去而消散,仍旧有许多值得当今社会借鉴的地方。

西方的古典美育中,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的心灵教育,音乐教育,和身体教育;有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论”中强调的音乐教育功能;有罗马诗人贺拉斯“寓教于乐”说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完人教育”说。无独有偶,中国的古典美育历史更为悠久。正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在《庄子》天地篇中也提到天乐,俗人通过修道成为道人;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歌是文学美的高度集中形式。孔子有“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引譬连类,感发意志),可以观(观风俗盛衰),可以群(交流、协合群体),可以怨(讽刺)”。他就美育问题提出了“思(发语词)无邪(雅正之风)”原则和中和审美标准(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法家代表人物荀子则提出了“乐和同”说,这是基于“礼乐分工”论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国家统治,使民和而不流,民齐而不乱。近代美育有王国维“解脱说”,他认为美育是人们摆脱现实生活中因欲望而产生的痛苦的唯一途径;北大校长蔡元培也提出了“五育”论及“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

(二)社会发展的要求

21世纪的新型社会要求新型的人才:智商和情商兼备的人。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高情商的人的需要。因此,不仅仅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渗透美育,其它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渗透美育。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1.课标内容。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次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美”这个字。在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能用毛笔写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在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叙事性的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激励,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提出“与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此外,在总目标第一条中直接提到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课标中的美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语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等美育因素。

2.教材内容。小学语文课程主要以优秀的语言艺术作品为教材,这些文质兼备的语言作品,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蕴含了作家對人生的感受和评价,给学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审美资源。语文课程中也包含了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美育因素,如《绿叶的梦》这篇课文,描写了作家葛翠琳对自己童年时代丰富有趣生活的回忆。重点记叙了她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树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之情。作者用细腻、优美的笔调,描绘出了绿叶的美,让读者不由得沉浸在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童年生活中。小读者们的情感得到了陶冶,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事物。像这样美的文章,在小学课文中还有很多。

3.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校的审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由于他们的逻辑思维不发达,主要是形象直观的思维,所以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就应运用形象的方法。而小学低年级课程的安排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到了高年阶段,虽然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也具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但这一时期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个性,大部分学生对一些空洞的说教很反感。所以,对高段的美育也用形象直观的方法,触动他们的心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美育的实践

通过情感教育对美育对象实施教学后,要求能够培养教育对象的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对审美对象外在形式、情感表现和象征意义;培养审美鉴别能力;培养审美欣赏能力,包括领悟和评价;以及培养审美的创造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则具体到新课标中的美育目标——体现语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等美育因素。

课文《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小节。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极富情趣,很适合孩子们学习标点符号规范,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这首儿歌的语言富有童趣。“下雨天,雨点淅淅沥沥,青蛙说:‘我来写一首诗。小蝌蚪说:‘我来给你当小逗号。池塘里的小泡泡说:‘我来给你当小句号。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来给你当省略号。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诗歌语言有趣,孩子们会忍不住读起来,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小组竞技朗读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而这种韵律十足的语言美和“青蛙”“小雨点”“荷叶上的水珠”形成的形象美都是语文美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些美感打开小朋友的心扉,教给他们标点符号的学习规范,便是水到渠成了。

再比如课文《轻一点,再轻一点》,这是一首儿童诗,用一个孩子的口吻,告诉我们要懂得关心别人,心中想到别人。“脚步,轻一点,再轻一点,下夜班的阿姨,正在屋里睡觉。开门,轻一点,再轻一点,隔壁的大姐姐,正在用心做作业。说话,轻一点,再轻一点,爸爸和客人,正在亲切地交谈。老师常告诉我们,关心他人是一种好品德,应常把别人放在心间。请轻一点,再轻一点……轻一点,再轻一点。”诗的前三节个描述了一种情景:休息、学习、工作。我们不能打扰他们,做什么事都得“轻一点,再轻一点”。最后一节点明这样做的出发点——多为别人着想,“把别人挂在心间”。这首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儿童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口述诗歌的故事,多读读背背,把文字内容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这种邻友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不正是语文课程情感美的体现吗?学生学会感受美和鉴赏美后,可以让孩子们仿写一两段儿歌,通过仿写学会创造语言文字的美。

还有像《狼牙山五壮士》这种距离小朋友现实生活很遥远的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身上的珍贵品质,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英雄事迹,运用“形象”的方法,在上这一课时,采用编故事法、图片展示法,游戏法等,使学生能够很容易进入状态,感受到了五壮士高大光辉的形象和跳崖的悲壮美。

四、启发

“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美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美育的形式也不仅仅只体现在学习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上。“语文即生活”,课堂并非是学习的唯一途径。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理应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而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这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得体、端庄、具有时代感的服装,饱满的精神都让学生得到了美的愉悦;在教学时,教师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相得益彰的体态语,博闻强记的内涵,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工整优美的板书,这些无不让学生得到了心灵的震撼,受到了美的陶冶。因此,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审美目标,教师需要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具有热爱生活,追求美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雪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及方法[J].科学教育论坛,2005(17).

聶晨曦,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