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有效拓展,发掘部编教材新资源

2019-02-22杨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外文本教材

部编版教材自投入使用以来,便获得了一线教师的认可。同时,其所设计的双线单元结构,既符合语文教学对文化的要求,也满足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取向。部编版语文教材,异于其他教材版本的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使用。双线组元结构实行内容主题与语文素养主题的同步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也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效输入。部编版教材中还加重了“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分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实践。另外,写作训练部分也得到了序列性强化。基于此,本文在此新资源的基础之上,提出建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以及强化写作训练方案,并以此延伸至课外,以望能够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课外探究与实践能力。

一、课外拓展的背景

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夯实阅读的土地,帮助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让他们在书海中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在书海的遨游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诚然,就当下情况而言,初中生在语文核心素养层面的自我发展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就课外阅读而言,很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兴趣,学生的书包里除了教材也没有课外书,而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阅读任务,很多学生完成的很随意;另一方面是,很多初中生认为语文学习无足轻重,相比较数学和物理而言,语文对学生探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什么用处。这两方面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许多初中生对语文阅读不重视,对探究文字之美更缺乏动力。

二、初中生课外探究实践能力欠缺的原因

(一)学校——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带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化。

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但应试教育在教师与学生中还占有重要的地位,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其阅读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学校依然会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安排课程,设置大量的作业,不少学生放弃了课外经典书目的阅读,整日被动地应付海量的讲义。学生的手中,不是经典名著,而是各种试卷、真题、作文大全等考试辅导资料,这说明大量的急尽功利的阅读充斥着孩子们生活的主要空间,这就使得当代初中生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能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现阶段的应试水平,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毫无裨益。

(二)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淡化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自我发展的耐心。

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视,电脑等大众媒体的迅速普及,学生很容易受到新鲜刺激、直接入目的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吸引,这些现状都让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受到挤占,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冲击,他们注重直接的感官刺激和感受,而忽视了探究文字之美的情感体验和关乎心灵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没有形成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没有充足的阅读经验,信息处理的效率较低,现如今仍有不少老师和学生认为,语文无非就是阅读文字和背诵的科目,实则不然,语文的精髓在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对文字审美的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等,也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老师忙着赶进度,学生忙着看电视、上网,这样的现状对文字的审美探究能力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家庭——功利化的阅读氛围或没氛围,错失了语文核心素养自我发展的机遇。

现在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更愿意把时间投入到能够快速见到实效的补习班与兴趣班,家长们观念上走入了误区。一些家长把课外书认定为“课本以外”的书,认为语文学习只要背诵好课本中老师要求的内容就万事大吉。除此之外,很多家长就算是会在家中设立书橱,但也仅仅是摆设。当然,也存在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一些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阅读,这种在家长的选择之下进行的阅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其不仅会扼杀初中生对语文学科、对文字仅有的热情,还会让初中生拉开和文字探究能力的心灵距离。

三、初中生课外探究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本文的教育观点十分强调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积极作用,但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教师对教材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仍是学生探究与实践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基于教材,建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深入研究部编版教材可发现,其整体布局顺序为“教读课程—自读课程—课外自主阅读”。“教读课程”,重点在于教,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自读课程”,重点在于学生自读,学生需要将教师所教授的阅读方法应用在自读文之中,检验与巩固自身阅读能力;“课外自主閱读”,则是延伸课外探究与实践,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内容为记实性的新闻类文章,其中《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为精读文本,其教学目标为“快速获取主要信息点,把握作者的情感观点”。因此,教师需要以此为中心,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心句,找出基本信息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快速完成信息筛选和收集。在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在此阅读方式之下进行自读文本的阅读学习,自读文本为《“飞天”凌空》、《一着惊天海》,在这两个文本中,学生同样需要先找出中心句,明确文章所言所感,并找出基本信息点,了解事件大概。在此训练之下,学生能够较为高效地阅读此类文章。

但为了更好地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巩固,课外的探究实践更为重要。单元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读报刊的课外探究或是写新闻报道的语言实践,由此一来,学生既能够拓宽视野、拥有家国情怀,又使其语言、思维、文化等层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另外,部编版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综合活动、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便是推动学生向课外延伸的有力支持。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便是对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红星照耀中国》是记实类文体,学生在阅读中需要运用到第一单元所学的阅读方式,因此这是一次巩固,是一次检验,更是一次提升。“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从“教读”中习得,“自读”中巩固,最后,在“课外”实践中深化迁移。

(二)基于群文,寻找阅读规律,获得写作密码。

在原本的作文教学理念中,初中作文教学与教材是分离开的,实践的经验说明,学生“谈文色变”这与僵硬、封闭的作文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单一的“老师命题,学生写作”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情境作文突破了命题框框,通过营造各种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如在课堂上以图片、游戏、表演情境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因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板块的设计,相对其他版本有了明显的突破,其不再拘泥于以文化为主的单元内容,而是转变为重视写作规律、写作技能的由浅入深引导之上。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的写作板块编写序列上,为“热爱生活”“学会记事”“写人抓住特点”“思路清晰”“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由此可见,随着教学的推进,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在难度上逐步加增,但又不是盲目的,而是以文本阅读为根基。

不以单元文化内容为写作主题,但关注单元文本内的写作技巧表现,以阅读反馈到写作,强化写作之力,帮助学生实现高水平写作。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模块中,主要为“写出人物的精神”,显然与单元内的阅读文本内容匹配。“第一单元:群星闪耀”中,阅读文本的内容均是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如邓稼先、闻一多等,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中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气概。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会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能够有效体现人物特性的地方,进行相关阅读方式的指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寻找阅读的规律,获得写作密码,自然反馈到写作之中,将技巧进行内化应用,从而实现写作质量的提高。又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诗歌单元中,教师以该单元涉及到的五首诗歌为主线,打破逐课学习的常规化教学套路,构建“品读——朗诵——创作”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师先组织学生对五首诗歌进行品读,把握诗歌意象,了解其中的情感所指、写作手法、特色所在等;然后,打破传统的诗歌教学格局,积极开展“诗歌沙龙”和“诗歌节”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最后,鼓励学生参照文本诗歌内容,结合自身所观所感,积极运用其中所习得“诗歌意象”“抒情方法”和“陌生化”用词手法进行绘景抒情的诗歌创造,使阅读中习得的写作规律和密码反馈于写作之中,撬开神秘的语言王国,在语用实践中感悟汉语言的词句、音韵、和节奏之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位一體”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阅读方法的获得与内化,从而提升阅读水平;写作训练之强化,则是依靠阅读教学之作用,反馈到写作之中,检验其应用成效,在初中语文教学思路的布局中,打通阅读、写作,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效果,教师还需要切实鼓励学生将课堂所获应用到课外探究阅读和语言实践之中,通过课外实践获得能力的优化提升;在另一方面,部编版教材中还具有更多优质教学资源等待教师发掘,也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正确使用部编教材,发挥其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杨玲,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中心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课外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