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教学五步法漫谈

2019-02-22徐武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它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意蕴幽远。诗词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在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形成等诸多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才能够使诗词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呢?下面本人就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的思考和做法与同仁一起作探讨。

一、诵读涵咏,渐入佳境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它同样离不开“读”,学生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出诗的意境之美,才有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理解诗意。

先说默读。默读是学生获到知识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在课堂上保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安静的默读时间。默读的过程是把诗词语言转化为内在的口头语言的过程,“此时无声胜声”。学生边读边思考,有利于对诗词的感知、理解、鉴赏和吸收。当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默读方法,教会他们克服动嘴现象、扩大视觉距离和幅度。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默读效果的检查。这样才能 培养学生“默而志之”的良好习惯,形成默读深思和猎取的综合能力。

再谈朗读。朗读是诗词教学中的一个常用的重要策略。所谓朗读,就是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使诗词语气连贯而见情意。朗读在诗词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其心理过程特点是:视觉中心→语言中心→说话中心→听觉中心→阅读中心。这可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多种感官通道被利用起来了,它能充分发挥感知的积极功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学习《静女》这首诗,我们先让学生默读,掌握生字、新词,疏通语脉,然后诵读,体味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人物美、画面美、情感美。通过诵读涵咏,一对纯朴的青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的镜头就一页一页地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诗歌的意境也呼之欲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能直接把学生带入诗词境界。学生通过各种朗读,能增强语感,再现意境,加深对诗词的感知理解,培养感知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朗读的信息反馈,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感受鉴赏,品味语言

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逐步提高对诗词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诗词感受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这里的感受鉴赏是指“阅读过程中把握形式的心理活动”。因为该过程侧重主体的阅读、接受,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介绍有关文体知识、写作背景、语义理解等,意在强调接通学生的主体注意力和观察力并使之高度集中。众所周知,阅读跟主體所处环境,主体情绪密切相关。时代的睽隔,生活境遇的悬殊。使今天的高中学生阅读古典诗词容易产生“隔膜”。因此,古典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必不可少。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亲近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专注感受鉴赏的心理机制。

以杜甫《蜀相》的“感受鉴赏”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成都草堂的近况,截录展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五丈原临死前的衰飒形象,先从直观上让学生有一种沧海桑田、华屋山丘之感,使教学在一种肃穆、苍凉的氛围中展开。与此相应,教师应以深沉、伤痛的言语叙说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以及写作此诗时杜甫经历的坎坷。两相映发,使学生沉浸其中,“感受鉴赏”的任务就会主动去完成。学生主体的积极探求也因而变得轻松、顺畅。

三、思考领悟,形成思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阅读古典诗词,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思考”阶段要突出美感接受的审美特性。“什么是美感?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感受古典诗词蕴含的美,是带有明显的感情体验的特征,始终不能脱离感性的具体的形象,同时又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在此阶段特别讲究要臻及怡然自得的境界。教师要把自己与阅读材料之间对话的愉悦经验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饱尝与阅读材料对话的那份审美快。之所以说是“传递”而不是“传达”,是因为此过程大多“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思考”阶段的阅历个人体验远远多于师授。但此时教师如“袖手旁观”,学生很难主动过渡至“领悟”阶段。此一阶段教师如何实施教学,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艺术养和审美能力。例如程千帆教授在教学《春江花月夜》,就以前人对它评价“压倒全唐诗的孤篇”创设情境,然后作与古人对话的垂范,把学生带入春、花、月、夜的绝美境界,从“江畔何年初照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诗句,引发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体会诗歌超越形骸的至美境界。

古典诗词教学中,我认为引导学生“思考”固然重要,而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词所展示的世界与作者对话,应是至关重要的。此一阶段的“对话”离不开对诗词中感性形象的把握,侧重于诗词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自然、人文景观特征的感性认识。学生作为欣赏活动的主体,拥有一定的自由度,个性色彩很突出。学生可以对《蜀相》里展示的武侯祠春景做出截然不同的体验,也可以认为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是潇洒飘逸的,甚至可以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景象里体味出暂得解脱的轻松。只要有审美意味,能让学生体验到审美愉悦,获得一种满足、喜悦和愉快的情感体验,“领悟”阶段的教学目标就已臻及。

四、应用拓展,学以致用

能在生活和其它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应用拓展以活动课为载体,以语言交流、作文为指向,把诗词中的精华传统文化的内蕴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有了古诗词文化的陶冶,我们写作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应用诗词名句,能使作文顿然生色。如2017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唯愿书香满人间》第二段:心无分别,即是佛心。《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陶潜云,“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卢梭说,“人人生而平等”……一颗平等心,一颗无分别心,古今中外的贤士仁人们倾情呼唤了千年,而世道难免“人敬有钱人,狗咬穿破衣”。书店既没有以世俗之眼观人——或戴有色眼镜看人,或从门缝瞧人,也没有以世俗之心待世——计成本,衡得失,而一视同仁,不论童叟贤愚,抑或膏粱白屋。“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在超尘脱俗的诗书面前,众生平等。商贾逐利,天经地义,趋利而不忘义,实乃大商风范。另外,诗句还可移用作為作文的标题,例如高一语文(必修)课文《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发现创新,激发情感

注意观察诗词语言和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古典诗词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王国维把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诗句来描述治学的三种境界:“夜西风凋碧树,独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还有钱学森、苏步青、华罗庚等自然科学家,他们都以诗词描述美丽的物理、数学世界,展现了诗词文化的无穷魅力。

高中语文学习阶段,重视古诗词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无聊和枯燥,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体悟。积极选取科学有效的古诗词学习步骤,引导学生以诵读开始,以兴趣为动力,以鉴赏为平台,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启发。

徐武平,江西省临川一中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教学
踏青古诗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