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困惑及实践探索

2019-02-22李仲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名著整本书读书

一、整本书阅读的理论探索

1.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秋季起,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开始全国使用,将“名著阅读课程化”纳入学生阅读范畴,引导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兴趣。如何指导学生整本名著阅读已提升到国家层面。

统编教材语文学科构建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名著阅读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

2.依据名家名著相关论述

经典名著的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关涉到学生心灵感悟所受到的滋养,她历经千百年不断积淀下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经过时间的淘洗,具有永恒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青少年成长时期多读经典名著,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帮助他们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天下事,启迪心灵和智慧,与世界级的文化大师作精神上的交流,浸润思想、涵养性情,打好精神底子。

文学作品中最优秀的是文学经典作品,最具独创性、持久性、典范性、易感性、可读性等特点。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作品。”语言与文学是语文教育的两翼,中学语文教育,应有意识的传授祖国语言文字——母语的知识,塑造性格品德和培养感情情操,提高受教育者语文素养和核心素养。

阅读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内心世界和世界观及看世界眼光的作用。试想一个饱读中外优秀经典名著和一个从未读过任何书的人眼中的世界和人生是什么样的。年轻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不趁年轻读书,读有用的书,更待何时?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这就是读书的药用。忧患、恐惧、缺乏自信、无知才使人佝偻于时间尘埃之中。没有疯狂阅读的人生是多么可怕!

读万卷书,行走在时间的远方;行万里路,行走在空间的远方;读整本书,寻找诗和远方,风雪雨露兼程,带领学生穿越汉、唐、宋、明、清、近现代;与书中人物对话,观文林兴衰,品诗词峻美,探耕读传家之兴替,思文人政客之利弊。在“读”中行,在“行”中读,在“读行”中打开眼界。品鉴名句,仿写经典诗句,引导学生读经典,学经典,在生活中寻找经典,让现代生活幻现经典的影子。

3.依据日本和美国专家关于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阅读,能让我们走进那片森林,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去推动另一片云。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边读边想象,整合性阅读,提取梳理相关信息,通过整本书阅读,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承办学生意见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经典、走进整本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整合信息,提取数据、收集证据、多元解读、批判性思考。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附属中学科迪老师说:“我不赞成用教材,是因为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就应该让他们读‘真正的书(realbook)。”他还说“你说哪一个成年人会去读课本?你到咖啡厅里能看到一个读课本的人吗?都是在读语文课本不同的‘真正的書。”“我的班级就像一个社会,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社会成员。学生应该读‘完整的书(entirebook),才能更好地成长。”佛罗里达大学附中珍老师说:“小说是一种原生态的信息文本,不像语文课本是经过加工和解释过的,而且课本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死板、束缚也大,缺少真正阅读的目的性……我要保护青少年幼稚的心灵让他们对社会上的事情有分辨力和批判性,有同情心和多元价值观。”

美国中学的语文课堂在传统经典和现代作品之间,重视甚至偏爱现代作品,重视“真实阅读”读“真正的书”,“完整的书”。他们这样安排考虑作品的时代性,选择更接近学生生活的,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共鸣,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思维,发展其独立人格阅读有正义感、反歧视。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隽永灵秀的语言,饱满燃火的激情,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敏捷的思维、广博的见闻,准确的授业、解惑、传道能力,必备的精神基础和文化涵养,带领学生读教材、设计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先了解整本书体系的内容安排,依据内容范围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法、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敏锐的发现书中涉及的知识、并将这些列为学生和自己必读内容,培育学生文学素养,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先浏览,找出问题在学生困惑时教师指导读书过程,引导学习、思考、感悟、反思、扎记,把阅读引向深水。怎么让整本书阅读更高效?在学生反复阅读原著,提取信息时教师为他们设计思路、安排阅读任务、提供导读策略,让阅读高效。

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中人物对话,移情体验、感悟人生、观照社会生活、观察社会百态、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健全人格、增智见识,服务自我、服务社会。

正如林语堂先生说: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来看,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健康阅读,为了自我发展、完善自我、广泛涉猎外部世界的丰富多彩又能深入丰富的内心世界,传承人类文明,励于自己生命成长。要想拥有现实的世界和浩瀚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专心致志读书。阅读,能让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正如朱光潜先生教诲,有效阅读,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多识了世上的草木虫鱼之名,还能上晓远古、下预览未来、增广知识、感化精神、陶冶情操、与先哲对话、与往圣谈心、与当代才俊切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和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走进生活、体验生活、阅读生活。阅读就是生活的体验,阅读书本,也就是阅读生活。整本书阅读就是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知识、智慧、谋略可以从书本、大量的课外书籍以及广告语、标语、产品说明、电影、电视、戏剧、竞技、体育等读到语文知识读到生活的经验、读到做人的道理、读到处世的哲学、读到为官谋略……

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精神的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大多是形象观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这一时期的学生,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教材、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多数人已经远离了阅读,滑向了文明的边缘。要设法克服目前流行的社会生活对学生阅读的干扰。根据“阅读就是生活”,“阅读就是人生”的理念,建立一至十二年级的阅读序列(必读书目、推荐书目、自选书目),营造“书香校园”、“书香课堂”,引导和激励学生在识字中阅读、在体验中阅读、在演说中阅读、在写作中阅读、在休闲中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和生活习惯。语文教师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课外书是最重要的作业。

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那盘菜;通过阅读让孩子成为组织者、策划者和实践者;通过阅读,教师必须激起孩子的趣味,趁儿童或青少年趣味性浓而方向未决定的时候,指导他们阅读,给他们一种可以终生受用的趣味(人味);通过阅读,保护孩子的怀疑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完全的人;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引导学生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整本书阅读或可成语文教改的发动机[J].余党绪.语文学习.2017(10)

[2]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吴欣歆.课程.教材.教法.2017(05)

[此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化课题(课题编号2016074)系列论文之一,有删节。]

李仲胜,安徽省阜阳理工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整本书读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我爱读书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