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脉:古典诗词教学文本阐释的关键

2019-02-22李冰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

新课改以后,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理念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的“注入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然而,由于部分老师忽视文本对接受者的制约性,从而导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任意解读现象。对此,不少学者提出阅读教育中的多元阐释还应遵循“多元有界”的原则。实际来看,不同文体的文本,其解读的有效性的边界是有差异的,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的解读,往往更需要注意文本内在的某些特点。为此,本文将从古典诗词的文体特点出发,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意脉,有效解读古典诗词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对文本进行阐释的关键是把文本当作“一个意义连贯的整体来讨论”。古典诗词的教学不但要重视感情、意象和言语,还必须注重意脉,才能摆脱碎片式的解读的局限。何谓意脉?意脉即诗词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逻辑脉络。纵观古代有关意脉的论述,其理论最早可追溯到《文心雕龙·附会》,它指出散文创作在布局谋篇应当文气贯通,意脉不断,否则将会是“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宋代将之称为“意脉”,如范温的“意若贯珠”(《潜溪诗眼》语);魏庆的“意脉贯通”。清代方东树在论述评判不才之作的标准时,强调意脉的连贯:“大约古人于题事作意,无不交代明白,寻其绪脉,不无一线到底,有归宿者。”这些文论中提及的“义脉”“绪脉”“意脉”都是指思想情感的内在联系,它描述的是一种文学意义的连贯状态。诗人流动的情感就像粘合剂,把意象贯穿起来形成统一有机的情感逻辑。意脉之于古典诗词,就像血脉之于人,能够使得古典诗词成为一个血气贯注的整体。

因此,引导学生寻绎和领悟意脉在诗词阅读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唯有循着意脉,才能引导学生跨越肢解化解读的局限,对古典诗词形成整体的认识,深入到文本构筑的精神世界,领悟诗人思想情感的真谛。否则,学生对于诗歌的解读只是皮毛之见,因为意脉能够使意象与意象之间在性质和程度上具有严密的一致性,如果忽略古典诗词情感的逻辑性,则不能够深入到文本所创设的意境之中。那么,如何寻绎古典诗词包孕的意脉呢?下面将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

一、领会意旨

意旨就像古典诗词的主脑,制约着意脉的流动轨迹,是意脉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因而领悟意旨是寻绎意脉的重要前提条件。前面提及解诗要追问诗人的心志,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由诗词的表面认识深入到诗人思想情感的体悟,教师可以适时引入相关背景材料以帮助学生知人论世。如《蝉》课堂实录:

师:古代文人偏爱引用秋蝉,比如柳永的《雨霖铃》里就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句子,可见秋蝉这一意象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悲凉的情感。那么,联系虞世南的身份地位来看,诗人咏蝉,是否为了突出凄凉之意呢?

(师补充介绍虞世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深受唐太宗赏识的生平资料。)

生:好象并非如此。

师:那么,“疏桐”的“疏”可否有其他解释呢?大家再试着运用组词法解释这个字。

生:能不能组词“疏朗”来理解?

生:如果理解为“疏朗”,就是为了表现秋天梧桐叶落后枝干的挺拔,突出蝉栖息之地的开阔明敞,从而与下面的“高”字呼应,其意仍然是写蝉的高洁。

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辩解“疏桐”这一意象的含义时,适时引入作者的生平简介,为学生理解提供支持,从而解读出“疏桐”的内在含义,体味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二、抓住诗眼

我们所说的“诗眼”是古典诗词中最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从中可以窥探整首诗歌的内容及主旨。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关键字眼通晓贯穿其中的线索,从整体上把握了古典诗词的情感脉络。如《饮酒(其五)》课堂实录:

师:诗中“心远”有怎样的含义呢?

生:就是让自己的心灵远离名利。

师:分析得不错,还有别的补充吗?

生:根据注释可以知道“心远”是指诗人的精神超凡脱俗。

生:陶潜不慕名利,他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因此他选择了到偏僻的地方隐居起来,远离喧嚣,过一种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

师:同学们都分析得挺深刻的。一個人如果内心是空灵的,那么他就不会被世俗所扰乱,不会有太多无谓的牵挂忧虑。陶渊明坚持自己的本心,淡泊名利,即使自己身处喧嚣浮躁的地方,也犹如生活在宁静的深山之中,怡然自得,这就是整首诗所包孕的深刻思想。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心远”一词,体味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恬淡,从而全诗的意脉。“心远”使得全诗的意象取得了内在联系,“悠然采菊”,“飞鸟与还”皆因“心远”。

三、调动联想

古典诗词的语言富于弹性,是充满不定点的空白世界,假若不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他们恐怕难以从有限的语言中领悟其中蕴含的无限情韵,意象断层背后蕴含的深层意脉。教师可以从关键意象入手,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与联想去窥探诗词中蕴含的意脉。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师:你们对整首词的语速及节奏把握得不错,但我还要强调一点,在朗读的时候还应该读出诗人那种豪迈的气势。(教师范读首句)

师:(故意说)第一句的意思是――长江水浩浩荡荡地流向东边,滔滔巨浪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生:不对吧?

师:怎么不对?

生:“浪”应该是比喻吧?

师:比喻什么?

生:比喻时光。

师:分析得很准确。首句中的浪不能简单解释为江水中的大浪,应该深入到整首词的意境中把它理解为时光。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用水来比喻时光的句子吗?

生:孔子曾说过:“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

生:从“一尊还酹江月”可以看出作者是杯中酒洒向江月,与江月共饮,为江月祭奠,而不是借酒浇愁,这里集中体现了苏东坡的潇洒豁达。

师:分析得很深刻。苏东坡的个性是潇洒的,苏东坡的胸怀是豁达的,他没有因为仕途的失意而萎靡不振。

师:再仔细回顾一下,我们在前面讲过“水”还可以用来比喻什么呢?

生:时间。

师:对,时间能带走千秋万代的风流人物,也能带走诗人内心的哀愁。虽然有人生就如同一场梦的慨叹,但是东坡的人生态度依然是积极乐观的。东坡将杯中酒洒向江月之举表明了作者超脱了个人的悲哀,在浩瀚的宇宙中获得了精神的自由。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指点江山,论说人物,意境广阔,含容深厚。词中的情感与景物,古代与现在之间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其间留有许多空白。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宏大跳跃的内容背后的粘合因素显得尤为关键。案例中,教师着眼于“江水”这一重要意象,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首句中“大江”的内涵,在尾句的分析中,再次联系“大江”喻流逝时光的内涵,从而在首尾呼应中窥见整首词的意脉:对人生的豁达与超脱。

综上所述,在诗词教学中,寻绎意脉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的关键。这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品味赏析古典诗词的能力,而且能在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因为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古典诗词的情感逻辑的过程,就是立足于他们的“历史境遇”与文本意义相遇的“点”,让他们投入对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现实中的体验“融入到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表达中去”,在理解和解释中不断克服自身“前见”的局限,同时又借助作品发展自己的“前见”,与过去视野达到更高层次的“融合”,从而让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一种“更高的普遍性提升”。

古典詩词的教学就像一曲心灵的艺术化演奏,教师不仅要将诗词深层的心律演奏出来,而且要让学生读懂它的心跳;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立足诗词文本,把握诗词的“意脉”,而且要善于抓住诗词的关键字眼,设计召唤结构,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前见”及想象,让学生跨越这浩瀚的时间鸿沟,带着来自“共同的传统”的“前见”进入文本,与古典诗词所包孕的诗人之志融合,在与诗人进行内心对话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抚慰与温暖,进而使得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意]翁贝托·埃科,艾柯著,王宇根译.诠释与过度诠释[M].北京:三联书店,1997.

[2]曹明海.语文教学解释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3]洪汉鼎.理解的真理——解读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鱼望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s3).

[5]张丽.《古典诗歌教学路径浅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7(07).

[6]李东平,任意芬.《诗意课堂溢彩流光——《饮酒其五》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J].语文建设,2010(09).

李冰淳,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科语文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意象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诗词之页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