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门县中小学传承客家乡土音乐文化之浅论

2019-02-20李秋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3期
关键词:中小学

李秋莲

【摘要】客家乡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社会上影响较大,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的一代人不知道客家山歌、客家童谣等,传承客家乡土音乐文化迫在眉睫。把客家乡土音乐文化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引起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关注,达到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中小学;客家乡土音乐文化;客家童谣;客家山歌

客家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客家乡土音乐文化起源于中原文化,吸收兼容了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主要有山歌、小曲、歌舞、师爷歌、童谣等。其中客家山歌在客家乡土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流传广泛,在世界各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时代的变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客家山歌文化走向边缘,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那么,如何有效地传承客家乡土音乐文化呢?作为一位客家人,一位音乐教育者,笔者在本文探讨龙门县中小学生传承客家乡土音乐文化的相关看法以及做法。

一、中小学传承客家乡土音乐文化首先从传承客家童谣做起

1.客家童谣的特点

客家童谣是客家方言与客家音乐文化相结合的最基础、最易于传唱的艺术形式。“宁丢祖宗田,不丢客家言。”客家人懂得语言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就流传着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谣。客家童谣是用客家方言口头传诵的歌谣,语言活泼,精炼短小,首尾押韵,善于对偶、比拟、夸张等艺术修辞方法,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地方方言特色,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是客家儿女接受客家文化熏陶的“人生第一课”,虽不为文人雅士所赏识,却具有坚实的草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农耕文明的田园牧歌,小小的童谣蕴含着人生大道理。

2.传承客家童谣,吸引学生对客家乡土音乐文化的兴趣。

童谣这种短诗式的艺术表现形式简单、易学、更适合幼儿和小学生,这里说的中学生也只局限于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八年级还停留在学童谣的阶段就显得有点幼稚了。因此,传承客家童谣并不是简单的唱,而是更在于激发学生对客家乡土音乐文化的兴趣,从而产生继续探讨客家乡土音乐文化的欲望。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比如,让孩子们给童谣配上不同的节奏来吟唱,体验同歌词不同节奏带来的感受;给童谣配上打击乐器演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童谣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分小组表演、鼓励学生根据生活所闻所见创作客家童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学校开展客家童谣传唱活动等。

二、中小学传承客家乡土音乐文化,把客家山歌引进音乐课堂是最主要的手段

1.客家山歌的特点

客家山歌是我国民歌体裁中的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在客家乡土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客家山歌多是四句体,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压平声韵,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主题,常用衬词、衬字,每首曲子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旋律委婉动听。客家山歌历史悠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及传承、保护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朵艺术奇葩正在逐渐消失。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化的最佳途径,因此,把客家山歌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2.中小学音乐课堂引进客家山歌的好处

①能增强对学生的德育熏陶作用。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在山歌里蕴含着人间的真善美、丑与恶等人生观大道理,传承了客家人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特有的精神品质。学一支山歌就是进行一次思想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的作用。

②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中小学音乐课堂引进客家山歌,开发了校本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调节了教学品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家乡的方言歌唱,感受家乡山歌文化的魅力。

③有利于传承乡土音乐,提高民族音乐素养。客家山歌体现了客家民族文化,中小学音乐课堂引进客家山歌,能让学生认识到客家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学习到客家乡土音乐精髓,是传承、普及、发展乡土音乐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发扬客家乡土音乐文化、提高民族音乐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④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2006年客家山歌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客家山歌,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优秀乡土音乐文化内涵和客家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从不懂到了解,从了解到热爱客家乡土音乐文化,逐步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3.学习客家山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经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觉得客家山歌土气、难学,羞于开口,对学习客家山歌产生抵制情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客家山歌不了解,不知其魅力。其实,学习客家山歌并不难。首先,老师在选材上要下功夫,客家山歌大多是情歌对唱,老师要选择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适合学生唱的山歌。其次,在教学中老师要抓住客家山歌的曲调特点,比如,是徵调式还是羽调式,是正板山歌还是散板山歌等。客家山歌为了达到婉转、绵长的效果,装饰音用得非常频繁,因此,装饰音唱得到不到位,会关系到一首山歌的韵味。再次,要先教会学生念歌词,因为是方言演唱,腔调一定要正宗。山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随性而来,即兴编唱,老师要引导学生即兴编写身边发生的正能量、接地气的故事,如,创编讲文明礼仪、歌唱美好生活、歌颂校园好人好事等为内容的山歌。

三、邀请民间山歌传承人进入课堂讲学

客家山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靠民间传承人心口相传来传承,民间传承人知识丰富,专业水平高,邀请他们到课堂上来讲学、教唱山歌,会更全面、更有深度、更受学生欢迎。比如,我们学校就经常邀请平陵社区的客家山歌传承人到我校进行讲学、表演,他们传承的源于明末清初的大型客家山歌剧精品《春牛欢歌》非常受师生们的欢迎,他们创作的大型客家山歌剧《公仆颂》、客家山歌小品《赌仔回头金不换》等作品已深深地印在师生们的脑海中,对传承我们龙门地区的客家乡土音乐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乡村、山间去拜访民间山歌手,去感受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让学生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身临其境领略客家山歌的神韵,让学生能真正乐学、乐唱。比如,2018年11月,笔者带领学生去平陵社区的百岁老人温佛招奶奶家,向老奶奶请教,听老奶奶唱自己即兴创作的客家山歌《料下来》;2019年4月,带领学生去平陵社区的客家山歌传承人李打铁家中学习,听他讲平陵客家山歌的特点,跟他学唱《平陵人》等。

山歌教学要敢于创新,表演形式要多样,说唱结合、歌舞结合,与时俱进,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山歌,把客家山歌傳承和发扬下去。

[注:本文系龙门县2018-2019学年度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龙门客家山歌在小学阶段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18LMJYKT[48]。

参考文献:

[1]罗薇丽.客家山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索与思考[J].四川戏剧,2015(12).

[2]王予霞.试论客家先贤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作用[J].客家研究辑刊,2003(01):33.

[3]田莉莉赣南客家山歌的人文价值及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考古,2011(01)203

[4]高颜仙,惠州龙门山歌生存样式与传承现状初探——龙门山歌田野研究[J].北方音乐,2015(4).

猜你喜欢

中小学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浅谈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