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的观察

2019-02-19

关键词:双下肢骨科下肢

邱 娟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襄阳 441000)

在临床骨科中,脊柱骨折术是一种常见手术,其涉及较多的因素,且对护理人员以及医师均具有较高要求[1]。骨科术后患者一种常见并发症即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该病症是由于术后患者各项身体功能以及活动受限,长时间卧床所致[2]。而通过对骨科手术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即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即对康复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25-64岁,平均年龄为(43.2±4.5)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4-66岁,平均年龄为(45.2±3.8)岁。两组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 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指导、加强巡视等。基于此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具体为(1)术前健康宣教。即护理人员需将手术情况、方法、流程、目的、疗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以提升其患者对手术认知度,从而增强其配合度。(2)按摩护理。即术前可对患者进行双下肢按摩,并实施足底静脉冲泵,即通过对踝小腿至大腿加压,从而加速血液循环,并排空静脉淤血,以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3)术后体位指导。即术后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利用重力原理,适当将双下肢抬高,以加速静脉回流。同时可向心性按摩双下肢,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可穿着有压力阶梯的长腿弹力袜,以有效预防血栓。(4)功能锻炼。术后1-7d,可对患者实施静脉泵治疗,并鼓励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即锻炼肱四头肌等长收缩,20-30下/次,3-4次/d,也可锻炼双下肢腿交替抬高。锻炼期间注意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耐受程度,对活动量循序渐进的增加。术后7d在锻炼下肢抬高时,可将下肢悬空做屈曲训练,以防下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床活动、住院等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等3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下床活动、住院等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较短,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时间指标对比(x±s,d)

2.2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1/50)较对照组16.0%(8/50)显著较低,且P<0.05

2.3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98.0%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且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例(%)]

3 讨 论

在临床上,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等,再加上下肢肌肉萎缩,活动量减少,从而发生深静脉血栓。有关研究显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即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即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健康宣教、术后双下肢按摩、足底静脉冲泵、术后体位指导、功能锻炼等,既能促使患者对手术方式有一定了解,从而提升其认知度,同时还能促进其下肢静脉血液循环,从而有效减少血栓形成[5]。本文的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床活动、住院等时间显著较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较低,满意度显著较高,且P<0.05。因此可以看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加速其病情康复,还能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双下肢骨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请您诊断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