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9-02-19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护理人员

刘 云

(赣榆区中医院体检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100)

脑梗塞又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了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多发生于45到70岁的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偏瘫失语是常见症状之二。对急性期患者应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1],但患者丧失的部分能力很难得到恢复,所以需要配合临床治疗寻找切实有效的护理手段。本文利用早期护理干预,寻求其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了30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2.6±13.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5.3±0.3)年。实验组男8例,女7例;年龄61~85,平均年龄(61.4±12.3)岁;病程0.9~9年,平均病程(6.2±0.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进行早期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包括屈曲肘关节训练,以及床上翻身训练。在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稳定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观察,指导患者必要的功能训练,对患者进行定时定期的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通过刺激患者发生病变的组织,可以刺激患者的运动神经。

1.2.2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人本身机体的能力就在减退。如果老年人发生脑梗塞,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要以亲切、关心、体贴、恳切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该满足患者心理需要,针对失语、或者构音障碍、不能通过正常的语言交流的患者,要主动向其介绍病情,通过肢体语言或者手势来跟患者进行沟通。

1.2.3 个性化安排训练内容

患者在进行15天的护理干预后,身体状况发生好转,就可以进行行走训练和站立训练[2]。护理人员要结合所学护理知识,指导患者的行走训练以及站立训练,协助患者可以扶住床沿稳定身体,逐步实现患者机体的平衡。在患者基本能保持有效平衡之后,护理人员可以要求患者进行跨步训练,由浅至深的逐渐增加行走训练的难度。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发生不适反应,如头痛,头晕等,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2.4 实施早期失语护理干预

当患者的情况稳定时,护理人员需要陪患者进行咀嚼训练以及吞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进行指导,逐步训练患者的口腔,以伸缩时舌头作为训练的初步内容,最后进行单音节发音的练习。要求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长短句表达能力,逐步恢复语言表达能力。

1.2.5 进行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患者多吃瘦肉,豆制品等,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3]。护理人员要让患者每天进行适量饮水。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控制脑梗塞患者的饮食总热量,维持患者的理想体重,让患者清淡饮食,限制脂肪的摄入。

1.2.6 偏瘫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调整患者体位,预防褥疮的发生。还要每天对患者的肢体和关节进行按摩,保证患者血液循环的畅通,是患者的关节不至于僵化,保证其灵活性。如果患者的瘫痪程度有所减轻,就可以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穿脱衣服,洗脸刷牙,用餐等。

1.3 护理观察指标

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的简式评定法,轻度(100~95分)、中度(85~94分),明显(50~84分),严重(<50分)。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则采用Barthel指数,分为良(>60分),中(41~60分)、差(<41分)三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用SPSS22.0对所收集到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更强,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价和日常生活能力(±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价和日常生活能力(±s)

组别 例数 运动功能评价 日常生活能力对照组 15 55±2.6 45±2.3实验组 15 75±1.1 60±2 T 27.3 19.1 P 0.00 0.00

3 讨 论

脑梗塞患者经常出现粥样动脉硬化的并发症,由于患者自身血液粘稠,堵塞患者脑部主动脉,压迫患者神经系统,使患者没有神经的原始反射,最终导致患者体现为偏瘫失语症状[4]。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压力,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例数正在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伤害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所以要在临床上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这样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相当,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护理完成后。实验组比对照组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都比之前更好。P<0.05。主要原因: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来说,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加强心理护理,个性化的安排训练内容,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的概率,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脑梗塞偏瘫护理人员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