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审题能力 优化解题思维

2019-02-14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徽章读题题意

钱 程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2156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好多简单的数学习题学生却做错了,老师让学生自己分析错题原因时,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粗心”和“马虎”造成的.可仔细想想“粗心、马虎”是学生的表面原因,老师要透过现象看到学生的本质原因,大多数错题源自于学生没有读懂题意,暴露出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错题的发生,老师必须从审题入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正确审题无疑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与关键,而消极的思维定式却给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带来了极大影响,导致在解决问题中常常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看一看,读一读

审题不只是简单的读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老师要在学生认真读题的基础上,教会他们一些审题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高效率的审题和做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是引导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学生通过读题,大致明确了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好了准备,这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前提.对于读题和分析题意,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完成,一遍看不懂可以看二遍,启发他们学会抓住关键词和重点词,理清审题思路.比如:(1)有一根长15米的绳子,剪去了3/5米后还剩多长?(2)有一根长15米的绳子,如果剪去3/5后还剩多长?(3)有一根长15米的绳子,剪去一部分后还剩3/5米,请问剪去了多长?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必须区分清3/5米和3/5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意义,一个是数量一个是分率.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多多设计这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在错误中归结原因,感悟仔细读题的重要,同时更多地了解数学出题信息的内容,一眼识破题中的“陷阱”词,为正确做题奠定基础.

二是引导学生在题目上进行批注,圈点出题中的重点词.这是学生审题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读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圈一圈、点一点,把疑惑的地方加着重号进行标注,让学生以读代审,避免因审题不细而造成列式错误,数学题目中常有学生易混淆的关键词,若不细加分析容易出错,甚至因看错一个字,题意就完全不一样了,真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教会了学生审题的方法,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执行情况,经常抽查学生的作业,看一看他们审题时都做了些什么工作,针对学生的错题顺藤摸瓜地查看他们审题的标注,分析他们出现错误的原因.如学生是不是认真分析了?是不是没看到关键词掉入“陷阱”了?老师的监控手段一方面能强化学生审题的认真度,另一方面也让老师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的学业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审题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成效.

二、画一画,说一说

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学生读过后一时难以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画图方法来理顺它们之间的关联,可画示意图,也可画线段图,只要是有助于理解题意的都可采纳,并让学生把解题思路口述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互相探讨甚至争论,培养他们想说、会说、敢说的习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审题技能.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有这样一道习题“现有72枚少先队徽章,需要分发给三(1)和三(2)班的学生.已知女生的徽章比男生多需要12枚,求男生、女生各自共有多少枚徽章?一时间,学生感觉很难做答,这时我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表示题意,有学生画图如下,如图1所示.

我顺时提醒学生画图的注意要素,要将题目中交待的已知条件、所求的问题在图中标清、标全.如果只看线段图,将题目隐去,也能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那么这样的线段图才是科学、规范、合理的.于是,再次引导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并结合线段图说出自己的解题想法.

生1:减去“女生比男生出多的12枚徽章”,那么男女生各自的徽章数就是相等的,也就是72-12=60枚徽章,是男生微章数量的2倍.列式为:男生的徽章数量×2=72-12.求出男生的徽章数量后,女生的徽章数量=男生徽章数量+12.具体思路如图所2所示.

生2:根据“女生比男生出多的12枚徽章”,那么如果男生的徽章数量增加12枚,那么男生女生的徽章数量就是相等的,徽章总数就是72+12=84,那么徽章总数就是女生徽章数量的2倍.列式为:女生的徽章数量×2=72+12,求出女生的徽章数量后,男生的徽章数量也就迎刃而解.具体思路如图所3所示.

生3:徽章总数不变,将“女生比男生出多的12枚徽章”分一半给男生,使男生女生的徽章数量相等,再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各有多少枚徽章.具体思路如图所4所示.

通过画图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审题方法.学生画完示意图后,原本看似复杂的数量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形象而又直观,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由此学生很快地解决了这道难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利用了图形的直观性化解了题目中的抽象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事物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审题的正确度,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审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摸索和积累更多更好的解题方法.老师则在教学中要多加引导,适时渗透,让学生深刻领会画图中的数学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比一比,想一想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相似的知识点学生容易混淆不清,老师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分清同类型题目的不同点,把学生容易混淆的因素扼制在萌芽阶段.对比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比,对数学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在鉴别同类题型的“异”“同”过程中,加深了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循序渐进地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

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兔笼,每笼最多只能装10只小兔,其中一只兔笼中装有7只小兔,另一个兔笼中装有5只小兔.请大家想一想,应该先将哪一个兔笼装满?该动哪一笼较容易?

经过读题、思考,同学们一致认为将装兔子少的那一笼动起来相对容易些.原因是装有5只的兔笼如果要将其装满,需要再添“5”只小兔,而另一个兔笼中只需再添“3”只小兔.通过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拆小数补大数的方法更为方便易算.

“对比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惯用的思维方式,要让学生在数学中充分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必须让学生认识“对比法”的好处和作用.老师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同类型题目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比着做题,既比较它们的不同点,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培养学生爱比较的审题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审题能力直接影响他们解题的正确度,因此,老师要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会学生审题的常规方法.真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积累,反思,巩固中提升自己的审题水平,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优化他们的解题思维,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步提高.

猜你喜欢

徽章读题题意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小学生读题粗心问题的纠正
让党员徽章烁烁闪光
国旗徽章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一枚孤独的家族徽章
紧箍咒,我爱你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