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媒介化生存情境下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塑

2019-02-13张春燕

考试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中小学生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介化生存情景应运而生。互联网技术逐渐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基于虚拟化情景的形式同步呈现。而中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人格的关键时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中小学生的积极人格则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将主要针对媒介化生存情景下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塑这一问题展开详细分析,深入分析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取向、积极人格特质以及其培养策略。

关键词:媒介化生存情景;互联网技术;中小学生;人格形塑

一、 积极人格内涵及培养取向

(一) 积极人格内涵

整体来看,人格的起源、发展等内容,均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各心理学派针对人格有不同的系统理论体系。但是,针对人格内涵拥有相对统一的看法,即认为人格指个体间存在的内在差异性,且这种差异性是稳定的、持久的。值得一提的是,人格特质理论具体分析了人格特质以及人格行为二者存在的关系,可以以此为理论基础展开人格培养。

人格的核心在于特质,卡特尔提出16种根源特质(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激进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人格,即应该培养其积极人格特质。在困境中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更利于其寻找积极人格特质,也会更利于其认识与平衡消极人格特质,对培养学生人格特質调节能力也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二) 积极人格培养取向

基于中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可以基于以下两方面,分析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取向。

1. 以社会需求为中心

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分析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取向,应该注意借助媒介打破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种教育泾渭分明的局面,以社会发展需求为教育目标展开三者融合教育,从而培养出与公共传播相适应的积极人格。

2. 以个体为中心

具体就是指学生个体将根据自身发展,主动发展出符合当下时代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积极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观体现出儿童同样拥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其生活也存在一定的价值。由此可见,中小学生人格的发展,是主动基于其自身优势展开的,且是积极的。长期如此,便于其形成相对稳定且个性化的积极人格。

二、 积极人格的培养策略

基于积极心理学展开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塑,要求以积极的人性论为核心理论。在开展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塑过程中,强调人与社会情境因素的贯彻性。具体阐述就是指,媒介化生存情景下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塑,应该注意明确积极人格培养取向,树立正确的积极人格发展目标,还应该注重双管齐下展开积极体验与良好自尊两种实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 获取积极媒介情绪体验

按照心理学定义,人的特定行为倾向分为两种,其一,逃避倾向。其二,接近倾向。表现为情绪,对应的则为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其中,积极情绪是人们自主产生的主观层面体验,相比较消极情绪而言,其对扩宽人类行为以及思想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对个体层面内化形成人的特质产生积极影响。而影响积极体验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内在追求动机以及外在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在开展中小学生积极人格形塑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在发展动机,并努力营造积极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

1. 培养中小学生分析媒介化生存情景中信息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媒介信息,帮助学生拥有相对更为积极的媒介情绪体验。比如,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使用“作业帮”学习软件,理性分析其媒介信息。这就要求家长协作教师,引导学生不能单纯地依靠“作业帮”便捷地完成作业,而是应该正确认识、理解其存在的积极意义,从而借助其更积极地展开求知学习,获得相对更积极的体验。

2. 培养中小学生思考媒介化生存情景中虚拟现实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基于媒介提供的虚拟现实对人生等问题展开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获得相对更为积极的媒介情绪体验。比如,可以基于媒介化生存情景,将动画片虚拟现实“真实”地呈现出来。学生可以调动多感官去感受,相对而言改变了其体验世界的方式,更利于其针对人生和时空展开思考。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生可以在媒介提供的虚拟现实中,获得良好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认可自我价值,对培养其积极人格产生积极影响,对促进其积极人格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二) 培养中小学生自尊

具体来说,自尊是指一个个体对于自我价值的评价,其主要表现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或者是否定,从而便显出积极或消极两种态度。由此可见,自尊的培养对形塑中小学生积极人格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通常是通过将自身与他人作对比来展开自我评价。而中学阶段,则更多地侧重于外形以及同伴的接纳来展开自我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注意针对学生成长的阶段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合理制定和实施自尊的培养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培养中小学生自尊,最重要的是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从而建立良好的自尊,进而对形成积极人格产生积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媒介化生存情景下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人格,需要注意借助积极的媒介情绪体验,以及相对良好的媒介自尊。但是,其有效性与培养路径也存在很密切的关联。比如,学生在相对积极的情境下玩网络游戏,不仅仅可以获得积极的媒介情绪,而且也可以拥有良好的媒介自尊,进而对培养积极人格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两个策略结合使用,对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人格会产生相对更为良好的作用效果。

三、 总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化生存情境下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人格,如何精准把握培养路径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注意结合积极的媒介情绪体验、相对良好的媒介自尊二者融合展开培养内容。希望本论文关于媒介化生存情景下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人格这一问题展开的分析,可以对培养中小学生相对稳定的积极人格产生积极影响,对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欢,刘铭宏.论媒介化生存情境下中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塑[J].中国德育,2016(24):24-28.

[2]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6(4):15-18.

[3]官群,孟万金,Keller.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6(4):22-23.

作者简介:张春燕,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技术中小学生
浅谈互联网+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传播学门外的互联网技术反思:《Daedalus》互联网专辑剖析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