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人单位对工科毕业生适岗素养要求的调查分析

2019-02-11肖龙雪胡兰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

肖龙雪 胡兰萍

摘  要 为调查研究新时期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网络调查和统计学的方法,制出用人单位对高校工科应届毕业生适岗素养要求统计表。结果显示,较多的用人单位希望其职工具备较好的社交、合作、责任、学习力和压力管理等适岗素养,表明多数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期望。调研结果可用于指导高校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 用人单位;适岗素养;工科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8-0006-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Employers Requirements for Qua-

lifications of Engineering Graduates//XIAO Longxue, HU Lanp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demand of employers for talent training in the new period, a statistical table of employers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fications of engineering 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made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network sur-vey and 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ployers ability of active learning was wanted by more employer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were few required, which indicated most employing units orient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talent cultiva-

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guide university educators

to optimize teaching design.

Key words employer; job accomplishment; engineering graduates

1 前言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正迅速地渗入并改变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为在未来全球产业和科技革命中占据战略制高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国家战略计划,促进新经济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2-3]。新工科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适岗素养的要求。不同的学者对这些要求包含的素养有不同的分类,本课题对素养的分类来源于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它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定的电子政务平台,其分类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2 调研样本与统计

调研样本搜集于用人单位在高校就业信息网上发布的全职岗位招聘公告,共计3324份,为面向江苏某地方综合性大学(以下简称A校)、浙江某地方综合性大学(以下简称B校)、江苏某211大学(以下简称C校)、江苏某985大学(以下简称D校)四所高校的机械制造类、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类、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类专业应届毕业生。调研时间为2018届应届毕业生正常求职阶段,即发布日期在2017年9月1日进入大四的时间节点始、2018年6月30日毕业的时间节点止。调研岗位为全职,对象为应届毕业生,对岗位说明中没有提出任何岗位要求或招聘对象不清晰的不计,在此时间内同一公司、同一岗位多次发布岗位招聘公告的只计一次,对同一份公告里提出几个招聘岗位且均可单独列项的按各个岗位进行拆分后再逐一统计。最后获得有效样本共计1988份。

对搜集的样本进行查阅,可以看到用人单位以文字的形式明确提出了学历、专业、知识、相关软件、素养和英语水平等方面的任职要求。本文的研究只针对其中适岗素养部分。

对1988份岗位招聘公告分指标项进行统计,每份公告设置包含16项素养测评和六项综合素养共22个指标项。统计时,如某用人单位在其岗位招聘公告中提出要求,则对该公司该岗位对应的各指标项统计数都加1;如对某指标项以不同描述多次提到要求,只计一次,即不重复计数。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上的统计方法和流程,对1988份样本进行统计。表1中呈现了三种统计与计算,分别为在样本总量中各适岗素养指标要求的占比百分值、按学校进行汇总得到的对不同学校的工科毕业生的适岗素养各指标要求的占比百分值和标准差、按专业大类进行汇总得到的对不同工科专业毕业生的适岗素养各指标要求的占比百分值和标准差,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总占比比较与分析  根据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基本素养方面,用人单位对高校工科应届毕业生的各种素养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交能力、合作精神、责任心、学习力、思维力、细致高效和成就导向等,其中超过1/3的岗位都提出了对社交能力、合作精神的要求。由此可以得知,更多的用人单位期待其职工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与人融洽相处、协作共事;也要求职工能够工作认真负责、细致高效,学习力强、思维力好,善于分析问题,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

由表1也可以看到,调查的用人单位对计划性、服务意识、适应能力、情绪稳定和人际影响等要求不多。计划性要求不强,表明用人单位岗位工作有既定安排,大多数此类岗位只需要职工按部就班工作。服务意识要求不强,表明对于制造业等工业背景的用人单位,非服务工作起主导,更多的工作为生产制造或内部之间的合作等。适应能力要求不强,表明岗位工作环境内容等变化不大。情绪稳定、人際影响和人际敏感度要求不高,表明应届工科专业毕业生初职的岗位工作内容难度、人际关系等不是很复杂,挑战性不会太强。

在综合素养方面,对压力管理的要求较高,体现了企业希望职工有较强的承压能力,不畏挫折、敢于面对困难,能够在艰难中胜任工作或成长。在领导技能方面要求较高,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期待,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甚至可以成长为未来的企业管理岗位的领导者或中坚力量。对创业社会资源、社会技能、时间管理和健康管理等要求不高,表明企业对此不甚关注或忽视,这些素养在其岗位工作过程中影响不大。

校际比较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各学校的各项指标值的标准差,最大的是社交能力(8.36%),之后分别是合作精神(7.57%)、学习力(6.85%)、思维力(6.59%),其余18项指标值都小于5%。由此可知,用人单位对各学校工科应届毕业生在适岗素养方面的要求大体一致,不因学校层级或经济地域区别而体现较大差别。在个别素养指标方面,如四个学校社交能力指标项值,C校、D校的比A校、B校的要高,而C校与D校、A校与B校分别接近,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学校的层次影响了用人单位对该校工科毕业生社交能力的要求。

专业类比较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各学校的各项指标值的标准差,最大的是学习力(12.5%),之后分别是思维力(9.1%)、社交能力(7.49%)、合作精神(7.12%)、压力管理(5.69%),其余17项指标值都小于5%。由此可知,用人单位对各专业工科应届毕业生在适岗基本素养方面要求大体一致。不同专业类间的主动学习和思维力的指标项值有较大的差别,可以得知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类等技术更新较快的专业比机械制造等更倾向于经验积累的专业要求更高,要求其职工能与时俱进,不断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且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具备较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论与启示

用人单位对工科应届毕业生的各种适岗素养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对社交能力、合作精神、责任心、学习力、思维力、细致高效和成就导向等基本素质和压力管理、领导技能等综合素质方面要求較高,对计划性、服务意识、适应能力、情绪稳定和人际影响等基本素质和创业社会资源、社会技能、时间管理和健康管理等综合素养方面要求不高,表明多数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对职工的需求和对人才培养的期望。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对教育的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未来融入用人单位。本调研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提示,指出要在教育中体现出怎样的用人单位需求,并结合用人单位需求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育投入。对于用人单位要求较多的素养,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中设置更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加以训练;对于用人单位要求较少的素养,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效避免过多的时间、物质投入。

参考文献

[1]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22-35.

[2]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2):20-27.

[3]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期间,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待遇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1.举证责任倒置对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意义?
劳动者承诺续签合同但不予签订怎么办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能否享受失业保险金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能否以打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