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清毒法治疗结肠癌思路探析*

2019-02-11余涛唐晓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癌毒舌草正气

余涛 唐晓玲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4;2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昌 330046)

“益气清毒法”是当代名老中医熊墨年教授集百家之所长,总结40余年临床治疗肿瘤经验所创立。益气强调从脾胃入手,以清补为主;清毒旨在清癌毒,祛六邪。对肿瘤的治疗熊老主张辨证论治,提出“辨脏腑定病位,辨虚实定攻补,辨病因病机定治法”的观点,用之肿瘤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以晚期结肠癌为例,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遣方用药等方面探析益气清毒法治疗结肠癌经验以及益气清毒法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旨在为临床治疗结肠癌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

《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指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气血不足而感受外邪所造成;《外证医案》则指出:“正气不足则生岩”,皆指出疾病的发生包括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正气的不足,邪气乘虚而入所导致。熊老认为结肠癌的病因病机可总结为正虚邪实,正虚指脾气虚弱,正气不足,邪实为癌毒(热毒、湿毒、痰毒、瘀毒等)内结,正气不足,为癌毒侵袭人体创造了有利条件,肿瘤的形成是人体内正气不足和癌毒内结此消彼长的过程。大多数的发病是由于邪正相争,正不胜邪,正气虚则卫外失司,易受邪气的侵袭。邪气存留于体内,气血运行失调,气不行血必滞,阻碍气机运行,血液瘀滞凝结,脏腑阴阳失衡,进而气血阴阳功能失调,变生痰饮、瘀血、湿热、热毒等多种病理产物,日久生变,便可成为肿瘤。因而正气不足是结肠癌发病的根本,癌毒内结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基础。脾胃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的源泉,癌毒侵袭人体,必然会耗气伤血,气虚则血行不畅,脾失健运,脏腑的正常功能缺乏动力,进一步造成脏腑功能絮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益气健脾、清毒抑瘤在结肠癌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

2 治疗原则

第一,健中益气是基本。脾主运化,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可将机体的气血精华运往人体的脏腑经络,脾气虚容易造成气血不足,从而导致运行无力,血脉瘀阻,聚湿成痰,进而成为结肠癌发生的基础病因。故治疗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从强健脾胃入手,旨在使脾胃功能正常,则脏腑得养而安,人体生命活动方能正常运行。脾气虚弱,功能混乱则百病由生,正如李东恒所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第二,清毒抑瘤是重点。治疗时要兼顾清除所有六淫及内生邪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祛六淫与内毒;(2)清除癌毒;(3)消肿散结;(4)导邪外出[3~4]。益气清毒法在结肠癌发病各阶段应用原则:早中期患者多是热毒内盛或气滞血瘀,此时宜清毒益气、祛邪扶正,故治疗重在清毒,清热解毒、消肿、化瘀散结之品多见;中期或中晚期,此时癌毒开始盛行,机体正气虚加重,治疗宜清益并重、攻补兼施;中晚期或晚期,患者正气重创无力抗邪,瘤毒流窜,出现其他脏器转移,脏腑功能失调,虚实夹杂的趋势日渐明显,此时宜以益气扶正,调理机能为主,兼以清毒抗癌。

3 用药分析

益气清毒法常以四君子汤为基础,加以黄芪、灵芝等益气扶正之药。清毒常选平和的清热解毒之品,如白花蛇舌草、肿节风、半枝莲、藤梨根、败酱草、地榆等,意在清癌毒不伤人,祛毒不损正。方中太子参,或党参、生晒参,性甘平,益气健脾扶正;黄芪性甘温,托毒益气,强健脾胃;白术性苦甘温,健脾益气,燥湿的同时也提高了党参、黄芪健脾益气的功效;茯苓性甘平,化痰利水,黄苓白术合用,健脾祛湿之力更加明显;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肿节风、菝葜、败酱草、地榆、半枝莲清热解毒。已有临床试验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藤梨根、肿节风不仅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还能诱导癌细胞凋亡;败酱草、地榆易入胃肠,可加强清热解毒之效。结肠癌患者到了晚期往往失去了手术和治愈的机会,这时期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老年晚期患者机体正气已经到了极虚弱的状态,这时候选择性味平和、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是治疗的重中之重。

4 临床案例

许某,女,57岁,结肠癌术后2年复发4个月腹胀加重2周。病史:2011年3月因上腹部疼痛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拟诊为“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为降结肠肿瘤,并行肿瘤切除术。术后予以“FOLFOX4方 案 (L-OHP85mg/m2+LV200 mg/m2+5-FU 400 mg/m2)”化疗,化疗后恢复良好。2013年11月复查发现腹水,同时肠镜及病理检查提示“回肠部中分化管状腺癌”。立即住院予“DeGramont方 案 (CPT-11 180 mg/m2+LV 200 mg/m2+5-FU 400 mg/m2”化疗2周期,但无明显效果。遂于2013年11月30日至熊老处诊治。刻下,上腹及右中腹有胀满不适感,或牵拉痛,乏力,大便正常,小便每日约1 000 ml,易口干,食欲不振,寐欠佳。查体:T 36.3℃;P 68 次 /min;R 20 次 /min;BP 115/80 mm Hg。面色萎黄少华,神疲体瘦。舌红苔黄,略腻,脉滑。皮肤黏膜无黄染。腹部稍隆起,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愈合可,全腹未触及异常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2013年11月13日江西省人民医院电子纤维肠镜检查及病理报告(肠镜号:125081):回肠部中分化管状腺癌,直肠黏膜慢性炎。理化检查:2013年11月17日江西省人民医院CT报告(CT号:118252)示:结肠癌切除术后;肝内多发囊肿;腹水;右肾囊肿;胆囊壁钙化。

中医诊断:肠癌(正气亏虚,毒邪凝聚);西医诊断:降结肠癌术后化疗后复发(Ⅳ期)。治法:益气扶正,清毒化瘀。一诊处方:生晒参15 g、猪苓15 g、白术 15 g、茯苓 15 g、甘草 6 g、泽泻 20 g、黄芪 15 g、延胡索12 g、桂枝6 g、藤梨根20 g、冬凌草15 g、灵芝20 g、柴胡 6 g、益母草 15 g、香附 12 g、白花蛇舌草30 g、莪术6 g。7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分上下午2次服,每次约180 ml。二诊(2013年12月7日):腹胀有所减轻,但仍有牵拉感。大便正常,小便每日约1 000 ml,精神、体力、食欲较前好转,其它症状同前。处方:太子参15 g、白术15 g、当归12 g、茯苓15 g、陈皮 12 g、木香 15 g、枳壳 1 2g、炙甘草 15 g、白芍12 g、延胡索 15 g、穿山甲 6 g、干姜 6 g、桂枝 6 g、白花蛇舌草30 g、川楝子12 g、半枝莲30 g、槟榔15 g、冬凌草15 g。7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分上下午2次服,每次约180 ml。三诊(2013年12月12日):腹胀大为减轻,近两日时感头昏,其它症状同前。处方:太子参 15 g、白术 15 g、茯苓 15 g、木香 15 g、陈皮12 g、白芍 12 g、炙甘草 15 g、干姜 6 g、枳壳 12 g、白芍12 g、槟榔15 g、半枝莲30 g、川楝子12 g、冬凌草15 g、桂枝 6 g、穿山甲 6 g、当归 12 g、延胡索 15 g、白芍12 g、升麻6 g、藤梨根20 g。7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分上下午2次服,每次约180 ml。随访,患者服药后自觉症状逐渐好转。经上方随证加减,连续治疗3个月后,患者各症状明显好转,腹水较前消退,病情稳定。之后患者坚持服益气清毒中药方,2015年行姑息手术,至今又带瘤生存3年余。肿瘤中晚期患者常伴随复发转移被视为治疗难题。熊老坚持不懈,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中晚期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肿瘤中晚期患者多属邪盛正虚,本次临床案例的患者也不例外。案例中熊老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黄芪、灵芝补益中气。方中不少药味亦有促进癌细胞凋亡作用,如大剂量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冬凌草、藤梨根清热解毒抗癌毒;香附、益母草、延胡索、木香、莪术等理气,化瘀散结。全方扶正补虚,化毒散结,补虚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故能在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收到良效,该患者从发病至今生存时间已近8年。

5 讨论

脏腑的虚损以及中晚期癌细胞的转移,加上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导致单纯化疗的效果不尽人意,患者也因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备受煎熬,更加严重的是患者的生存欲望也可能因此备受打击。中医益气清毒法综合治疗晚期结肠癌,有协同性好、毒副作用小、多靶点等特点,兼顾扶正与祛邪双重功效,在抑瘤、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适合不能耐受化疗的老年患者。

猜你喜欢

癌毒舌草正气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方天祥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Yi Qi Jie Du Formula and Salinomyc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di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em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poptosis via CD44/Ras Signaling Pathway
白花蛇舌草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浅谈从癌毒论治胃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的抗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