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癌毒论治胃癌

2019-01-13壮雨雯赵智明

天津中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癌毒扶正正气

壮雨雯,赵智明,蔡 辉

(1.东部战区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南京 210002;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进展期胃癌的自然病程一般不到1 a。胃癌发病以正虚为本、癌毒为标,癌毒蕴结于胃是发病的关键,癌毒不除,疾病难愈。而癌毒又有其自身特点,对胃乃至机体产生重大影响。笔者基于对癌毒的认识浅谈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胃癌的治疗找到新切入点并提供理论依据。

1 癌毒是胃癌发生、发展、加重的关键

1.1 癌毒蕴结于胃乃致病之根 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未对毒邪给予明确界定,诸多医家提出各种观点,有医家指出毒邪是一类致病猛烈、能引起机体功能严重失调进而产生剧烈反应和特殊症状的致病因素。只有引起机体严重的阴阳气血失调,具备一定特点和特殊症状的邪才能称之为“毒邪”[1]。癌毒亦属毒邪之一,是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在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人体有明显伤害性的病邪,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素。

胃癌的发生,或因长期的饮食失调,或七情怫郁,或久病伤正、年老体衰,亦或外邪入侵,从而损伤脾胃,气血失调,浊邪积聚,进而产生一种强烈致病物质—癌毒[2]。究其来源,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达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痰核。”《卫生宝鉴》则言:“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度,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明代张景岳认为:“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都有积聚之病。”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脏腑亏虚,导致气机失司,酿生痰瘀,痰瘀互结,酿生癌毒,胶结成块,胃癌始生。癌毒亦生于外,肿瘤的发生也与癌毒外客有关,如《灵枢·九针论》篇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脉之中,为瘤病者。”脾胃乃后天之本,若外邪客于脾胃,盘踞不散,使之运化失司,升降失调,胃气郁滞,酿生癌毒,渐长成块。早期胃癌病机乃癌毒蕴结,正气未伤。

1.2 癌毒性窜流走、传舍周身、耗散正气 癌毒中人,正不束邪,癌毒肆意流窜,近处可以淫溢浸润,远方可以通过络脉经脉移舍他脏[3]。癌毒常常沿脏腑经络气血流布于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引起肿瘤的浸润、扩散、转移。《灵枢·百病始生篇》云:“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这里的“传”是指癌毒脱离原发部位,发生传播与扩散的过程;而“舍”是指滞留的意思,即传播扩散的癌毒停留于人体某些病位并形成转移灶的过程;转移可发生在多部位多脏器。胃癌之癌毒性窜流走,不受距离所限,不拘于脏腑之异,侵及肝、肺、胰腺,传舍生生不息,从原发部位脱落,历经跋涉,停留于腹膜、盆腔、脑等,形成转移灶,而所成转移灶亦可继续发生传舍,以致“邪气淫泱,不可胜论”。

癌毒一旦形成,阻滞体内,留而不去,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诱生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发生各种复杂证候[4]。《杂病源流犀烛》中言:“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倶有。”癌毒阻滞,津液失布,化湿成痰,痰湿亦善流窜,两者相合,注于脏腑经络之间,加速传舍。癌毒留滞,亦致血运失常,化为瘀血,凝结成栓,助癌毒附着于传舍的部位,从而促进转移灶的形成。癌毒导致痰凝血瘀病理状态,痰凝血瘀微环境亦为癌毒流窜传舍构筑温床,痰瘀毒相互交结,使癌病缠绵难愈。胃癌患者血液处于浓、黏、凝、聚的高黏滞状态,血液成分和流态异常可致血流缓慢甚或瘀滞[5],甚合以上微观病理。

癌毒耗伤人体气血津液以自养,随着肿块增长,所需精微营养物质日渐增多,人体正常组织器官所需营养被掠夺殆尽,正气耗损亏虚,愈发难以抵御制约,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更有研究指出,参与炎症反应并促进伤口愈合的免疫细胞与肿瘤的恶化息息相关,他们促进肿瘤生长、转移[6]。这些平日里作为抵御外邪的正气,在癌毒环境中,起到助纣为虐的相反作用。早期胃癌患者多无症状,或偶有不适,进展期胃癌便会出现腹痛、纳差、乏力、消瘦,此乃癌毒扩散,耗伤正气,因毒致虚。

2 癌毒阻胃,损伤脾胃,连及肝肾,进一步生瘀化痰、痰瘀互结,因毒致虚

2.1 脾胃受累,他脏牵连 胃癌之病变脏器在解剖上首当于胃,随着病情发展、病灶转移,相应的转移部位相继受累。从中医理论的胃之生理功能上讲,脾胃同属中焦,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其受纳运化水谷精微,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脾胃又与肝肾密切相关,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肾赖以脾运化精,脾需肾阳之温煦。故胃癌之病主脏在脾胃,与肝肾相关。

2.2 癌毒初客,隐匿逃逸 癌毒初客体内之时,常常逃窜隐匿,不易察觉。胃癌早期,往往并无症状,正气尚未亏虚,各种治疗多能耐受。此时癌毒虽已存在于体内,但量尚少、力单微薄,还未传舍周身,故当竭力清除癌毒,防止流传播散。首当手术切除癌灶,清扫淋巴结。癌毒负荷减轻,但残留的癌毒仍是日后复发的隐患。故术后防复发转移治疗不可松懈,除扶正以康复外,还应清除残留癌毒。故即使临证之时无证可辨,癌毒内客的基本病机也不可忽视。

2.3 癌毒内居,瘀毒胶结 癌毒性走流窜,致病力强,自身即可诱生痰浊、瘀血。胃癌之主要病位在于脾胃,故癌毒极易影响脾胃而诱发诸多变证。癌毒伤脾,脾主统血,脾气虚弱,统血无能,血溢脉外,留而为瘀;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痰湿内生;痰瘀互结,易与癌毒胶结,盘踞胃中,聚为肿块,又可循经络、血脉而舍于他处,造成转移之证候。瘀毒阻滞,胃络不利,不通则痛,而出现疼痛拒按,昼轻夜重,面部、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甚至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等标实症状。随着癌毒积聚增多,正气逐渐耗伤,脾胃虚弱症状逐渐明显,而瘀毒胶结之证也因脾胃失司愈发加重,抗癌解毒之时也必须兼顾正气的日渐亏虚。

2.4 癌毒久留,因毒致虚 胃癌病程后期,癌毒久留不去,人体正气被消耗殆尽,再也无力抵抗,本虚之证成为主要矛盾,除了脾胃受损而出现消瘦、纳差、乏力、嘈杂、痞满等症状之外,亦会伤及肝肾,出现阴虚盗汗、腹胀水肿等。纵观正气与癌毒两股势力之消长,起病之初,正气同癌毒奋力抗争;病程中期,正气仍旧殊死抗衡;直至晚期,终是大势已去、无力相抗,癌毒久留,终致正虚。

3 治疗大法,紧扣矛盾,抗癌解毒,贯穿始终

3.1 抗癌解毒,关键之法 癌毒乃胃癌的病机关键,深居胃中,非攻不可,邪不去,正不安,故祛毒即是扶正。抗癌解毒是积极的、主动的、贯穿始终的治疗措施。即使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正虚表现,但也皆因癌毒所在,且过度扶正可能助长邪气[7]。癌毒既是胃癌的致病之因,亦是病理因素,与痰瘀胶结,病势凶猛,难去难解。抗癌解毒为其基本治疗法则,应当于胃癌的各个阶段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抗癌解毒的药物。胃癌早期,当以抗癌解毒为根本大法,药力宜强、药量宜重,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胃癌中期,抗癌解毒仍是关键大法,邪正势均力敌,在扶正基础上着重解毒,祛邪扶正以扭转态势;胃癌晚期,祛邪仍不可忘却,虽已正气大伤,但仍希冀通过抗癌解毒以维持脏腑平衡,争取带瘤生存,改善生活质量。

据癌毒的病理性质及特点,抗癌解毒通常从以毒攻毒、破瘀散结和化痰消坚此三方面入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胃癌乃癌毒内结,现以毒药攻之,恰到好处。常用的有毒之品有全蝎、蜈蚣、蟾酥、水蛭、穿山甲。运用之时,切莫剂量过大,且需注重配伍,避免不良反应。破瘀散结之品常选三棱、莪术,两者相伍,独具良能,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化痰消坚之药常选山慈菇、制胆南星、法半夏等药物。抗癌解毒药物的选用及剂量的掌握,需根据辨证结果,随邪正消长态势而加减[8]。

3.2 益气扶正,重要之法 益气扶正,一方面是扶助正气增强抗邪能力,另一方面,固护正气,以减轻攻邪手段对人体正气的损伤程度。手术、放化疗、以毒攻毒等手段运用后,虽癌毒有所消灭,但正气亦有损伤。《医宗必读·积聚》所谓:“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胃癌早中晚三期,益气扶正与抗癌解毒的运用侧重各有不同,但都需有所兼顾,既不可盲目扶正,也不可忌讳远之。

益气扶正,多从补气健脾、补养肝肾方面着手。人以胃气为本,胃癌患者尤应重视益气健脾,补气旺血,以消瘀滞;健脾助运,增进食欲,有助气血生长。李东垣的《脾胃论》认为:“理虚必谈土,治疗损取其中,培补中气以资生化之源,补气者党参、黄芪最为常用。”故常选党参、黄芪以补气健脾,而胃癌患者气虚乃是癌毒内蕴,故用黄芪且生用,生用力专,取其益气托毒之功。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为“先天之本”,扶正之时,亦兼顾心肾两脏,以期扶正效果事半功倍。

3.3 灵活加减,随症治之 癌毒蕴结于胃,除表现出一系列的正虚症状之外,均不同程度伴有血瘀、痰凝、气滞的表现,久则耗气伤阴、阴阳俱虚,故治疗之时除了抗癌扶正之外,仍需结合具体症状,随症加减[9]。若瘀血明显,疼痛拒按,刺痛难忍,舌质紫暗则需再加失笑散、紫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若痰湿显著,舌苔腻,则益以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化湿;中虚气滞,脘腹胀满,则加木香、砂仁理气消胀;脾胃虚寒,脘痛便溏,加桂枝、炮姜温中散寒;嘈杂泛酸,舌红少苔,加生地、麦门冬、炙乌梅滋养胃阴;气少汗多,气阴两虚,则加生脉散益气养阴。

癌毒蕴结之胃癌凶险至极、变化莫测,针对它的治疗不是一味地将抗癌解毒药和益气扶正药进行简单堆砌,而是在辨清邪正盛衰、标本缓急的前提下,有所侧重,灵活加减,随症治之,做到有秩序、多层次、全方位地有机组合,紧扣癌毒内结与正气亏虚的主要矛盾,兼顾由癌毒正虚所致之次要矛盾,全面统筹,以收良效。

猜你喜欢

癌毒扶正正气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方天祥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