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思邈右侧卧位养生法

2019-02-11马如龙李凌风郭靖辉牛文民刘智斌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孙思邈屈膝卧位

马如龙 李凌风 郭靖辉 牛文民 刘智斌

(西安思源学院孙思邈养生理论研究会,西安,710000)

睡眠作为人补充体力,养护精神的基础生命活动之一,在人类漫长的一生中占去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由此可见睡眠对维持人体功能的正常运作及健康至关重要,而睡眠姿势则又与睡眠质量息息相关。人们通常采用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3种,至于采用何种姿势睡觉,则根据个人睡眠习惯及舒适度而定。除个别疾病因睡眠姿势不当会加重病情,或者是因改变睡眠姿势可缓减疾病症状,才会使人体会到睡眠姿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一般人采用某种睡眠姿势在入睡之后,则不会察觉睡眠姿势对身体有益抑或有弊。关于何种睡眠姿势有益于人体,唐代中医家、养生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有详细记载,并以年过百岁的长寿养生实践告诉后世其养生方法的可行性、可信性。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第二》中记载:“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按孔子不尸卧。故曰:睡不厌踧。觉不厌舒,……,人卧一夜当做五度反覆,常逐更转”[1],又载:“眠作狮子卧(右胠胁着地坐脚也)”[2]。从书中的两段记载可以看出孙思邈认为仰卧舒睡对人体无益,睡眠时人应“屈膝侧卧”及“右胠胁着地坐脚”,则可“益人气力”,既认为右侧屈膝卧位有益于人体。虽主张右侧卧位,但不是说一整晚都保持侧卧位,而须“做五度反覆,常逐更转”,强调睡眠动静相宜。

1 历史渊源

孙思邈一生博学多才,儒、释、道三教学问兼修,在其两部著作中可以看出三教学说对其医学理念的影响。关于孙氏“右侧屈膝卧位”睡眠养生观念的提出,可从唐代以前的三教典籍中找到历史渊源。儒家经典《论语·乡党》中载:“寝不尸”[3],儒家强调入寝安睡不可取尸体平卧的姿势。梁·陶弘景所著作道家经典《养性延命录》中记载:“凡人睡,欲得屈膝侧卧,益人气力。凡卧,欲得数转侧”[4],陶弘景认为屈膝侧卧可益人气力。北凉·昙无谶所译的古印度佛经《佛所行赞》卷五《涅槃品》记载:“如来就绳床,北首右胁卧,枕手累双足,犹如师子王。毕苦后边身,一卧永不起,众弟子围绕,哀叹世眼灭”[5]。书中描述了释迎牟尼取右侧卧位涅架的情景。从这三部典籍的记载可以看出,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的“右侧屈膝卧位”睡眠养生法正是结合了儒、释、道三教的睡眠观点。

2 后世传承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言及右侧屈膝卧位的益处时,虽仅有“益人气力,胜正偃卧”八字,但后世历代养生家在各自长年累月的养生实践过程中将右侧屈膝卧位的益处做了进一步阐释说明,并记载各自著作中。明代医家、养生家龚廷贤在其著作《寿世保元·不寐》引用了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侧卧的记述,并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其书中的记载:“睡不厌踧,觉不厌舒。踧者,曲膝卷腹以左右肋侧卧,修养家所谓狮子眠是也。如此则气海深满,丹田常暖,益人弘多。舒提而卧,则气宜而寡蓄,神散而不潜,故卧惟觉时可舒体耳”[6]。龚廷贤亦认为右侧屈膝卧有满气海,暖丹田,生肾水,益人体之功效。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安寝》中记载:“按:脾与胃,同位中州,而膜联胃左,故脉居右而气常行左。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之气。《续博物志》云:‘卧不欲左胁。’亦此意”[7]。曹庭栋进一步提出饭后如欲卧,则需选择右侧卧位,以舒脾之气,助脾运化。关于孙思邈提到“人卧一夜当做五度反覆,常逐更转”,曹庭栋亦认为睡眠亦动静相宜,并在解释道:“卧不安,宜多反侧。卧即安,醒时亦当转动,使络脉流通。否则半身板重,或腰肋痛,或肢节酸者有之”[8]。清代宫廷藏书《卫生汇录》记载:“凡睡必曲足侧卧以敛其形,形敛则神敛。如仰卧则元神散荡矣”[9]。从《卫生汇录》的记载可以看出,不但历代养生医家推崇右侧屈膝卧位,宫廷皇室亦在睡眠养生方面采取屈膝侧卧以敛神,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谈及其长寿的秘诀时,谈到其睡眠姿势的养生方法,南怀瑾在认为人的右手掌属火归心,耳属水归肾,睡眠时取右侧卧位,并以右侧手掌托右耳,二者形成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之势,以助人入睡[10]。当代国医大师孙光荣在其睡眠养生歌诀中亦写道:“向右曲卧最安然”[11]。从宋代至今,孙思邈“右侧屈膝卧位”的睡眠养生法经过后世养生家、医家的传承及完善,时间跨度近千年,可见其养生方法之可行、可信诚我不欺。

3 现代研究

首先,从现代解剖学来看,人的心脏约2/3位于胸腔左侧,取右侧卧位睡眠较俯卧及仰卧来说,可减轻体内其他脏器组织对心脏的压迫,利于血液的流动,同时减轻心脏的负荷,增加了肝脏的供血流量,利于肝脏的新陈代谢。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胃的幽门部作为与肠道的连接处,其开口向右。当人取右侧卧位时,利于食糜在消化道内的转运、排空及吸收[12]。其次,当人在睡眠时,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如取仰卧位,咽喉腔在重力作用下前后径缩小,舌体与软鳄亦受重力影响会向咽喉部后坠,使得咽喉部气道容积下降,引起睡眠通气不足。而取侧卧位睡眠时就可避免咽喉部气道容积下降,保证睡眠时的正常通气[13]。从上述的人体生理解剖结构分析来看,取右侧卧位入睡对于常人来说可改善睡眠质量,更好地促进精力的恢复。

4 临床应用

4.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魏晓泉等[14]通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姿势来观察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其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夜间睡眠取仰卧位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均高于侧卧位;在侧卧位中,右侧卧位比左侧卧位更能降低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以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次数。

4.2 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 刘红艳等[15]将100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每组50例,观察组取右侧卧位休息,对照组取仰卧位休息,观察2组恶心症状消失时间、大便潜血试验转阴时间,观察组在两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取右侧卧位对该病患者进行护理可降低胃底静脉压力,益于静脉血回流,可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4.3 冠心病 王曙光等[16]通过对比、分析118例健康人与36例冠心病患者在仰卧位、左右侧卧位及立位4种体位下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的短时指标,结果显示:健康人及冠心病患者均以右侧卧位时迷走神经活性最高,而取仰卧位时健康人及冠心病患者的迷走神经活性明显下降。

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衡有关,交感神经亢进具有促发作用,迷走神经兴奋具有抗室颤作用。当取右侧卧位睡眠时能提高迷走神经活性,能降低快速型心律失常在夜间猝死的发生率,因此冠心病患者取右侧卧位睡眠休息是比较理想的体位。

4.5 右侧卧位禁忌 右侧卧位虽对常人及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有改善睡眠质量及临床症状的作用,但对某些特殊人群及疾病则不适宜,如妊娠中后期孕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胃食管反流患者等。

4.6 妊娠中后期 妊娠中后期子宫增大,如取仰卧位,会压迫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对子宫胎盘的供血量会减少,回心血量也会减少,进而导致心脏输出量相对减少,造成全身各器官供血量减少,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同时,在妊娠中后期子宫会有不同程度的右旋倾斜,使子宫血管受到牵拉或扭曲,也会减少子宫胎盘的供血量。因此左侧卧位利于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也可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17]。

4.7 胃食管反流 食管胃角是食管下段与胃底之间的夹角,是防止胃食管反流重要结构,其角度越大,反流的可能性及程度也越大。当胃食管反流患者取左侧卧位时胃内容物大量积聚于胃底,使得胃底受到推压,食管胃角的角度从而会减小,可起到防止胃食管反流的作用;当患者取右侧卧位时,胃内容物多积于胃体窦部,胃底变得相对空虚,使得隔肌食管裂孔处压力减低,增加了一过性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的可能性,而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发生胃食管反流的主要机制[18]。

4.8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取坐位,下肢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少回心血量;同时使膈肌下移,增加肺组织的顺应性,增加肺循环的承受能力,最终的结果是降低右心系统的后负荷和左心系统的前负荷[19]。

5 小结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的“右侧屈膝卧位”睡眠养生法在言及益处时,虽仅“益人气力,胜正偃卧”八字,但经过后世养生家及医家的不断传承,以及对其益处的发展阐释,时至今日已历经千年,仍对人们的日常养生及某些疾病的护理调摄有指导价值。孙思邈虽被尊称为“药王”,为后世所敬仰,但对其提出的“右侧屈膝卧位”睡眠养生法也应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通过现代医学的分析研究,如妊娠中后期、胃食管反流及急性心力衰竭等并不适合右侧卧位。在对待古圣先贤留给我们丰富中医药文化遗产时,应保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如盲目相信,不假思考,则尽信书不如无书。

猜你喜欢

孙思邈屈膝卧位
孙思邈巧用大蒜治痢疾
What can you do?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Hard Work Is just a Tool.But Where Do You actually Want to Go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孕30周胎位不正能转过来吗?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仰卧屈膝牵抖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观察
孙思邈大蒜治泄泻
药王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