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9-02-04徐丽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高中语文教学

徐丽丽

摘 要:当今我国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科重视程度差异显著。语文被数学、英语、等学科挤占,出现了语文无用说等谬论。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文学的鉴赏与创造、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与创新。本文将针对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培养语文素养的方法,拓宽提升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论研究

一、不同地区的高中语文教育现状

1.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语文教育差异

经济决定一切。我国经济发展由发达到不发达依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區、西部内陆地区。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学生拥有更先进更充足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这些地区的学生语文素养普遍高于较不发达地区。据中国教育网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城区高中在校生比乡村高中在校生占比多了44%,教师结构也明显优于乡村。应用到语文上,体现为发达地区的学生在文言文、生僻字、诗词赏析方面优势明显。例如,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决赛冠军超过百分之六十来自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因民族文化差异等因素获奖者寥寥无几[1]。

2.研究发达国家语文教育培养我国高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我国的高中教育模式仍然处于传统模式阶段,主要采用课上老师授课,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课下强制性习题测试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有限且受主观意愿控制强,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老师增加了工作量。而像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传统语文教学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产物,经过两个世纪的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很成熟了。例如,法国教育学者不满足把语文教学局限于书本,而是鼓励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接触社会上流行的阅读教材。从阅读的种类看有信件、文件、律令或广告等;从阅读的内容看有政治、经济、科学和人文等。通过这些做法,学生们的学习空间不再只是课堂,而是广阔的人际社会,所学的知识种类也由单一变为多样。对于拥有丰富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来说,日本的教学方法也值得我们深思。最近,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又提出了改善教学的基本方针:通过加强中小学生的国语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应该将有关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的表达及理解知识应用到体味国语语感、培养对事物的申辩性思维上[2]。

二、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

思辨性阅读是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理念和核心素养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思维意识。由我国高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可知,语文教学知识可分为作文、文言文翻译理解、诗词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理解和文化语法常识五板块。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由于文言文的许多用法与日常生活不同,所以学生学起来感到陌生吃力,老师也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理想的方式应当是双方互动,小组讨论,学生总结。

例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第一步老师可以先导入相关影视音频,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总体认知。其次由学生介绍《左传》的相关知识,并提出自己对《左传》的看法。第三步小组讨论,将学生均分成若干组,让每个组自由选择或制定不同角度的讨论题目。然后,由小组代表主持讲解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则要带动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讨论成果提出质疑与看法。第五步,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不足并进行知识补充。最后,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诵读文章,以增强学生对文言文音律美的理解。以上是文言文教学的具体事例,下面笔者将针对作文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首先老师要明确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培养学生对某一事件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语言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体会。其次是介绍固定的语言使用习惯,例如水平只能提高不能增强此类的固定搭配。介绍语言的固定搭配是保证作文语言通畅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这项基本技能。此后,应当让学生主动发言,谈谈自己对某一题目的理解及构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畅想,勇于说出自己非常的见解,这对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思维是有积极作用的。另外,留给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时间有利于促进他们大脑的开发以及激发丰富的想象力。现在有些老师只求量不求质,要求学生每天写N篇文章,实际上只会消磨同学们的写作兴趣,他们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草草应付,根本不是经过观察生活有感而发的作品。然而老师却也不得不批改这些非真实水平的拙作,继而误以为同学写作水平低,加大训练量,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教学应当追求质量,尤其是语文这种主观学科,更需要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促进其思维发展与提升[3]。

三、新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思维培养方向

新课改一直强调自主、创新、合作,于是各种课改模式在全国兴起,但真正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真正贯彻落实。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喜提问,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应付考试的多,真正对学科感兴趣的少。即使是一些高分学生也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更别说鉴赏语文之美了。对此,新课改不应盲目追赶潮流,生搬硬套国外的教条与课堂模式,而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通过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加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指导、提高问题内容的质量,并且注意维持问题训练的连续性,不仅能够提高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增强分析与表达能力。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应当是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兼容并蓄,智育的发展目的就是发展智力,抽象思维与创新思维应当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个性发展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扩充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丰富感受力。

结语

当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是青少年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树立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加快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对学生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屏慧.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2]夏红梅.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潘涌.外国母语评论:从确立目标到炼就能力——外国母语教育的人本指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8(05):87-91+86.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高中语文教学
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学派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