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工学一体化实训教学评价研究
——以南海信息技术学校模具专业实训教学为例

2019-01-30黄超明

职业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学实训评价

李 召,黄超明

(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广东 佛山 528225)

0 引言

评价方式是人才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有什么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学生评价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输出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的保障。

我校在深入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也起到良好的成效,但从笔者长期的实训教学经验来看,教学评价方法基本没有改变,还是采用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的缺点是单一评价,一次性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做全面的考核,与当前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不能体现当前人才培养理念。

1 工学一体化教学评价量表的构建原则

(1) 发展性原则

工学一体化教学评价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与提升的相关要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工学一体化教学评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

(2) 过程性原则

在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评价,不能只做结论性的评价,也要进行阶段性评价,这样才能更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成长记录档案以及学科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及时肯定学生在理论学习、技能掌握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点滴收获,让学生看到个人进步的轨迹,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3) 教育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因而要保证评价的教育性原则,工学一体化评价要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时肯定、表彰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使学生不断建立自信,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4) 科学性原则

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评价体系的建立要科学,评价方法的制定要合理,努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评价结果在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5)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实训指导老师、企业到校上课的技术人员和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技术指导人员、学生本身。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全面、更客观和更科学。由于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现自我调整和修改。

(6)评价内容多维度

评价方案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多元评价,表现为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和评价方式更丰富。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职业素养、情感态度和团队精神等方面,要做到技能与学习态度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静态和动态评价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会找到自己的发展位置。

2 教学评价表的制定

近年来,企业普遍反映中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现场分析、吃苦耐劳、团队合力等方面存的不足,造成社会对中职学生整体素质褒贬不一,对当前教育状况不满意。因此,结合我校实际,经过认真研究当前教育实践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及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工学一体化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操行表现评价:参照《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等个人操行表现。该部分可直接参考我校学生德育考核结果。

(2)学业能力评价: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设定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对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进行考察,包括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参加校内外比赛获奖情况。

(3)职业发展能力评价:一体化评价中应关注对职业素养、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以企业对从业人员技术能力、适应能力、品格品行、沟通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为标准,着重考察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提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3 工学一体化教学评价量表的构建

3.1 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案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经过反复实践形成并进行一段较长时期的使用,必然有其合理性和可取性的一面。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吸取传统评价方式的优点,用新的理念来重新审视以前的评价模式评价方法,去掉不合理的部分,继承并改进合理部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学生平时德育方面的考核,我校现有的评价方式就较为合理,能很好的反映学生平时在考勤、值日、卫生、纪律、参加社团班级活动等各方面的情况,这些都应该很好的继承下来。

3.2 基于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的评价模式

任务驱动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身份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3 一体化教学评价的构建方法

通过对以上几种评级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研究,根据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模具制造综合实训的特点,一体化评价的构建大致如下思路;

(1)评价项目

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纪律情况、行为习惯以及技能掌握情况,在考核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是单纯的看中训练的结果。结果性评价主要包括:任务完成情况、个人作品、项目考核等。

(2)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

一体化教学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打破传统单一由教师评价的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另一方面,关于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评价,小组内部,学生之间可能比老师掌握的情况更全面具体,学生的自评能很好的弥补老师对学生个体了解不足的缺点。但在学生自评考核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并进行有效引导,才能获得相对客观的数据。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制定3份表格,分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及学生综合评价表。

4 中职学校工学一体化教学评价量表的设计

在进行教学评价量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然后在依据课程特点,培养目标对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比例进行细化。

在笔者参与并执笔的《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对通用设备制造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的研究成果中,有大量关于佛山地区企业用工需求、中职毕业生工作现状等调查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制定评价内容、所占权重的重要依据。

本文重点研究了社会福利政策质量标准、社会福利政策质量评价的原则及其评价体系建设,但笔者认为对于保证社会福利政策质量来说,这只是技术问题,如何将这些技术真正能够服务于提高社会福利政策质量,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政策质量评价的制度化,这是有效地进行政策评价的保障。

参照笔者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中获得的成果,结合模具综合制造实训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及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制定量表大致如下。

4.1 工学一体化评价指标的确定

依据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对教学整体评价进行了分解,根据新课程改革对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及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本文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量表的设计,每个维度又包含若干一级、二级指标,(见表1)。

表1 一体化教学评价指标表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课程的评价,课时的评价,教法的评价,效果的评价各个方面。笔者根据实际实训过程只对教学效果评价进行研究探讨,该表只是表示笔者对工学一体化教学评价组成的理解。

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学习收获、技能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三个主要方面。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细化和配分,见表2。

表2 一体化教学评价一级指标权重表

4.2 一体化评价过程评价表

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是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评价结果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学生的自我评价,这里采用小组组长对组员的评价;另一方面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的评价,这两部分综合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

根据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模具制造综合实训的特点,一体化评价的构建大致如下思路;

一体化评价项目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纪律情况、行为习惯以及技能掌握情况,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是单纯的看中训练的结果。结果性评价主要包括:任务完成情况、个人作品、项目考核等。

结果性评价是对过程性评价的一个补充,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工作完成后,期望自己的作品获得肯定,满足学生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

一体化教学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打破传统单一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学生的自评也能很好的弥补老师对学生个体了解不足的缺点。

(1)教师课堂评价表

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其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科任教师能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价对整个评价过程至关重要,因而在制定教师课堂评价表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特点,教学环境,方案的可行性等。通过与多位实训教师交谈,根据其提出的意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制定教师用学生工作情况记录表。

(2)小组评价表

模具综合制造实训是以完成一套模具作为整个实训的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又分为若干小的工作任务,组织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这也较为符合企业生产中需要不同工种协同工作的实际。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客观的对学生进行评价,需要制定小组内部的考核评价表,见附录1。

(3)综合评价表

综合评价表是综合了学生工作情况记录表、学生小组考核表的内容,以及学生最终实训作品及考核情况给出的综合评价,该表包含了学生工作过程中老师给出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5 结语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教学评价量表,对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和实施至关重要,只有评价体系更合理更科学,才能有效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才能做出更符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本评价量表对于同类学校的相关专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使评价方法更适合本校的情况,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检验、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工学实训评价
盐工学人
——宋辉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