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源驱动模式的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9-01-30李立功

职业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竞赛实训岗位

王 涛,李立功,李 梅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0 引言

以高速铁路、智慧城市、大数据云平台为代表的高标准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给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然而,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尚待提高[1,2]。目前,行业、企业普遍认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规格与企业需求不一致,专业教学与行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不紧密,毕业生测量实践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它的实践性[3]。因此,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高职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发展要求,从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实践教学内容、技能大赛、实践教学监控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实践,实现多源驱动,系统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认可度,提升毕业生职业素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提出:“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高职学生岗位技能和岗位素质获取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作用是课堂教学不能代替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4]。然而,实际教学运行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时间、地点、组织形式的特殊性,导致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有效监管难度较大,造成部分师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由于部分测量仪器价格昂贵、多数测量教学仪器需求量大,使得院系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多数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师缺乏,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教学素材)陈旧[5];部分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以参观和感性认识为主的“看一看,了解了解”等心理[6];部分实践课程以总结报告、考察形式进行考核,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式不客观等现象。

1.2 实践教学课程与实际生产脱节

由于实践条件和实习场所限制,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多数实践教学内容采用模拟任务,且在模拟场景进行,教学环境与实际生产脱节,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和创新能力开发;多数实践课程只着重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不够,学生的岗位责任感和岗位意识欠缺,测量专业技能训练和学生未来所从事的测量员或技术员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尚未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学生对未来的岗位适应性差。

1.3 实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实训教学课程,大多包括认识实习,整周实训(各校差异较大)和顶岗实习三个部分,其中认识实习部分,师生抱着以参观为主的“看一看,了解了解”等动眼不动手的心理;整周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在整周实训教学中,多采用模拟项目或任务进行,且多数是理论教学中课内实训的重复,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学习兴趣;顶岗实习受就业形势影响,各校开设时间长短不一,部分院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此外,传统的实践教学未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 实践教学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不科学

实践教学环节因课程学习进度、实训场地等原因,难以开展时间、场地统一的技能考核,加之多数高职院校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每班学生多为30~50人),开设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部分高职院校将测量实践教学课程列为考查课程而非考试课程,因此导致多数学生从思想和意识上有所懈怠。传统的实践教学课程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主要依据学生出勤率、平时表现等)+实验实训报告(或实训总结)成绩×70%,而学生在完成实验实训报告或实训总结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很难做到有效监控或全程监控,学生“抄袭”实训报告或实训总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教师实训报告或实训总结批改带来较大难度。此外,这种评定方式不易体现学生对测量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难以促进测量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且易造成学生只重视实训报告或实训总结的填写,而忽视实习实训期间测量专业技能的训练。

2 基于多源驱动模式的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1 推进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习管理细则,规范课内实训、认识实习、整周实训、顶岗实习组织形式,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7]。授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与企业建立稳固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地位[8]。

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使专业培养的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就业岗位群[9]。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使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按照“基本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6个阶段组织教学,逐级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如图1所示)。现场教学及顶岗实习环节应根据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柔性安排人才培养的时间节点,工地建到哪里,课堂就流动到哪里,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相一致。

图1 笔者所在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六阶段、双柔性”的教学组织模式

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室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皆突出“德技双修”的理念,形成了“崇尚技能、技高为荣”的文化理念,让学技能、专技能、爱技能、精技能成为师生的共识,真正实现学生从入校时的“白丁”到迈出校门时“技术工匠”的转变。

2.2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依据施工企业对测量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以生产项目为载体,融入测量新技术”,按照“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设计理念,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10],见图2所示。

2.3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突出德技双修

通过深入施工企业实地考察,确定测量员职业岗位群,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分析归纳出具体职业岗位能力,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整合。结合每年一度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建立赛教融合机制,邀请行业和高校专家,剖析竞赛内容和竞赛标准,并结合实践加以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使学生普遍掌握大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用方法,具备参赛的同等竞争力。将各项技能竞赛的相关理念与实践覆盖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全部课程、全体学生和全体教师,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教学内容与竞赛项目的融合,将竞赛项目由专业核心课程向专业其他课程推广,以点带面,实现测量竞赛内容向实践教学项目的转化。将大赛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融入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项目;建立起完善且实用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无缝对接。

2.4 采用教、学、练、赛合一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是采用了赛教融合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即教师在课堂中将融入了技能竞赛及真实生产情境的课程标准为基准,以测量典型工作岗位为指导,归纳核心知识点,以理论够用为原则,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在实训中以测站为单位将每一个操作要点讲透;学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掌握理论要点,同时借助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练即在教师辅助下,将每一个技术动作重复练习,最终达到标准;赛即在真实的竞赛环境下,对班级进行分组竞赛并排出名次。教、学是前提,练是巩固,赛是升华。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发现(挖掘)基本功扎实,心理素质稳定的学生作为各类竞赛的后备人选,为后期队员训练、测量技能竞赛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以核心课程“工程控制测量”的子项目二等水准测量为例,说明该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过程(见图3)。

图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图3 二等水准测量的教学组织过程

二是探索 “测站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测站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一个测站(一个测站指的是测量中一次仪器架设并完成数据采集和计算的全过程)的教学过程后,学生逐人进行模仿实训,实训指导教师严格监督小组每个成员独立完成一个测站的操作,使每个学生达到整个测站熟练精通的训练目标,这样以点带面提升每个学生的测量操作能力。“竞赛教学法”是教师在借鉴了技能大赛训练方法之后,在实训课程结束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内技能竞赛,排出名次并打出相应的分数,计入平时成绩,这样就实现了一边教、一边学、一边赛,在赛中教、在赛中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测量实际操作能力。

三是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联合共同建设了集教学、职业培训于一体的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库。同时借助蓝墨云班课、智慧职教、云课堂等APP打破学生学习的时空界限,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5 加强实践教学监控评价

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抛弃单一的终结性考核方式,采用“项目化”考核方式。每个项目考核均包含基本知识技能评价、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和工作态度评价四个方面。同时把国家规范、岗位要求纳入考核内容,使考核内容与职业标准挂钩,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在“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提出以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助推力,以实践教学内容为支撑力,以实践教学监控评价体系为控制力的实践教学多源驱动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

3 结语

笔者所在学校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所有的实践课程均开发了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任务书和报告书、课程试题库、课程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结合测量员岗位技能需求编写并出版了部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的教材。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验证,文中提出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促进了学生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所属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技术的掌握,并有效缩小了校内学习内容和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猜你喜欢

竞赛实训岗位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创新思维竞赛(3)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创新思维竞赛(6)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