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民族传统音乐之时代精神

2019-01-30石硕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

石硕

(枣庄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传统音乐是指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的音乐作品。

一、保护优秀民族传统音乐的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现代化、一体化进程迅猛发展,伴随着西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扩散,我国文化生态尤其是传统音乐文化生态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传统音乐的存在空间日渐萎缩,传统音乐存在形态正逐渐消解。

以嘉祥鼓吹乐为典型代表的鲁西南鼓吹乐,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相当闻名。在嘉祥出土的武氏祠汉画像石刻群中,能够看到多处吹奏“横笛”“排箫”“笳”“竽”等乐器的画像。但是,笔者在鲁西南一带调研发现,目前能用竹笛吹奏鲁西南鼓吹乐传统曲牌的人少之又少,仅在嘉祥县大张楼村文化站有几位吹竹笛的民间艺人,他们中间年龄最小的也都五十有余。源于鲁西南同一地区的传统戏曲“柳子戏”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目前在鲁西南地区会唱传统柳子戏曲目的艺人只有十余人,且都是七旬老人。随着传承人的不断老去,民族民间艺术和技艺濒临灭绝,许多剧种歌种曲目会随着传承人的离去而永远离开我们。

中国传统文化是音乐文化发育的内在根基,因故而使其成为创造中国音乐的主体。只有牢固根基,中国音乐文化之树才能充分吸收各种养分以致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保护并传承传统音乐,是我国音乐界公认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于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对传统音乐进行保护,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记录、研究,才能更好的保护传统音乐文化,使之健康发展,源远流长。

二、对传统音乐进行保护的几种方式

(一)博物馆式保存

笔者于中央音乐学院进修期间,数次参观其乐器陈列博物馆。博物馆从民间搜集各种传统乐器及与音乐生活相关的服饰、道具等实物或图片资料为保存对象,此类保存形式的陈列品不仅具有研究价值,亦有一定文物收藏价值。还有一些传统音乐档案馆、传统音乐文化生态展览馆,以传统音乐历史文献资料、由专业音乐学者收集、整理并记录的民间现存乐种的乐谱、音像资料及撰写的民族音乐学著述为保存对象,或以人为行为保留传统音乐原生生态环境,使一些珍贵乐种能以活的形式存在。

(二)学校教育与家族传承的方式

学校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方式,现已有部分有欣赏价值的优秀曲目、剧目出现在中、小学教材中,使这些优秀传统曲目得以在校园流传。笔者调研后发现,枣庄市第十五中学每年举办“戏剧音乐节”或“戏剧展示周”活动,校方大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参与到戏剧角色扮演中来,设身处地的感受戏剧的魅力。不论作为戏剧角色原型,亦或对其他音乐元素渗透,均对学生的音乐生活产生深刻且积极的影响。

家庭传承同样是保护传统音乐极为重要的途径,老一辈或当代音乐表演艺术家,许多出自音乐世家,自小受到家庭音乐氛围的熏陶与影响,这些卓越的艺术家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例如,我国当代杰出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宋飞女士,便得益于其精通二胡理论、演奏、教学俱优的父亲宋国生手把手的教诲。虽然宋飞的艺术修为展现出她“青出蓝而胜于蓝”的才华,但也离不开其父的精心教习。宋飞的成功无疑是“子承父业”家庭传承最为典型的事例。

(三)组建艺术团体、音乐院校的方式

近年来,政府通过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组建文艺团体、创办艺术类院校、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措施,着力培养传统音乐艺术人才,以此推动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央到地方活跃在海内外舞台上的音乐文化艺术团体已有100余所,这些艺术院团、文化艺术馆不同程度的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曾有学者调研:濒于灭绝的维吾尔族巨大音乐经典套曲“十二木卡姆”,由40年代末仅有的两三个高龄艺人能够较完整地演唱发展到成立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木卡姆研究室,到广泛演唱,并发扬光大。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专门学习和演出“十二木卡姆”的艺术团,保护传承维吾尔族的古代音乐遗产“十二木卡姆”是该团的主要任务。通过组建专业院团的方式保护起了濒于灭绝的“十二木卡姆”。

(四)旅游业对传统音乐的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日益发展兴旺,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备受经营者的青睐。各旅游景点因推出传统音乐的精彩节目表演,吸引来大批旅游观光者,为旅游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间接扩大了传统音乐尤其是地方戏曲音乐在各地的生存空间。以笔者家乡枣庄为例,枣庄当地戏曲“柳琴戏”的表演在当地旅游景点极为火热,著名的台儿庄古城在一天的各个时段均会上演精彩的柳琴戏剧目。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带来精彩表演的同时,传统音乐亦通过旅游业这种形式作为载体,获得了新生并蓬勃发展。

三、保护优秀民族传统音乐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所言的“保护”既包含“保存”更要涉及到“发展”的层面。首先,要争取抢在某些丧失生存环境的古老乐种消亡前进行针对性的收集、整理、记录、保存,确保传统音乐文化基因库的相对完整;其次还要及时为其寻觅一条与当今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发展之路,避免其传承出现断带,使其在中国音乐语言体系中永葆活力。对于以上提出的方法,笔者就其可操作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

依照国家行政体制划分,县级单位均有文化局、馆等机构,落实到乡镇一级有文化站。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绝大多数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主要依靠各地区文化局、文化馆人员完成。由此可见,基层文化工作者对于保护传统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个别政府部门未充分认识保护、抢救传统音乐文化的紧迫性,未能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某些地方政府在资金上对利于传统音乐发展的软、硬件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对乡镇文化部门和博物馆的投入少之又少。

此外,某些文化工作人员并未有机会接受恰当的传统音乐学观念的熏陶,大多是参与过某些专业院校音乐理论或作曲技能培训。这种训练的结果会使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倾向于用其所接受的“专业的标准”来改编地方传统音乐,以使其更好听、更适合上舞台。此类“文化改编”显然有损于传统音乐的民间化、原生态化与活态化。要创作出富于时代气息的作品,文化工作者首先要扎根于田间地头的生活中,没有设身处地的生活是不会创作出优秀且富有生机的作品。有学者指出:“现代化带来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对经济发展滞后的少数民族成员有不小的诱惑力,人们可能出于对现代化生活享受的渴求而主动接受现代的技术手段,而忽略了其生产、生活方式的骤变是否完全适应其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的问题,而这也正是现代化与传统之间冲突的表现。”

(二)学校与家庭传承要尊重传统

口传心授是学校与家庭传承的主要特征。在有音乐传统的家庭环境中,祖辈与父辈们的音乐几乎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诚然,随着学校义务教育的推广,将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为学校音乐课的必修内容,既符合时代精神,亦是在新时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也是传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与传播者。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冲击,大多数青少年更迷恋于流行音乐,参与学习传统音乐的人数较少,其热爱传统音乐的兴趣不高,现代社会正在以其“现代兴趣”取舍着传统音乐艺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呼吁国家教育部门放宽民间乐种进入课堂的权限,而不应将某一种艺术门类以行政化手段在全国推广,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首先,教师的培养很关键,各个学段的教师首先自身要喜欢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新编的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尤其是经典名篇的比重更要增加;再次,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将戏曲、戏剧、传统舞蹈、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园。

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优秀”二字极为重要。1919年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为适应当时的政治时局与国内外形式,时任教育部长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几位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发起了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至此,将“四书五经”等传统本读在中国的传统教学体系中清除。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又提倡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中小学,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带进课堂,重点是融会贯通。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基础教育教学相关科目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三)艺术团体与音乐院校传承要创新形式

我国建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近一千所,群众艺术馆更有两千余所;全国有三十余所高、中等音乐艺术院校专门培养传统音乐艺术人才;其中,中央音乐学院等一些国家重点音乐院校还不定期开办传统音乐人才培训班,所有这些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承起着推进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学音乐教育还是以西欧音乐为主线,辅之以汉族音乐。对众多传统音乐缺乏深入的研究,少数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开设“民歌”“民族器乐”等理论课程,但大都泛泛而谈,未能进一步深入;同时,大量优秀的曲目、剧目在大学课堂上并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习。故而,高校音乐教师不要拘泥于现有的课堂音乐教材,更要勇于创新课堂形式,将优秀的传统音乐带给更多的学生,通过院校的课堂将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四)旅游业传承要去商业化

我国传统音乐往往以歌舞不分离的形式呈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旅游产业从业者将自然、人文景观与传统音乐相结合来发展的思路,能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旅游业对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效果初现端倪,若就此认定旅游业可使传统音乐得以保存的话,即放大了商业在传统音乐保护中的作用。因为,大多商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赞助均抱有一定的商业目的,商人在对传统音乐保护的同时亦可能正在以商业经济手段改变着传统音乐艺术。同时,尚未完善的旅游体制对传统音乐的良性发展提出了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来自西方优秀的、不良的音乐文化泥沙俱下,我们必须批判且有鉴别的吸收,处处警惕和防止西方不良音乐文化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四、对传统音乐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一)积极致力于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积极地鼓励青年人增加与民间艺人的交流活动,更多地从老艺人中掌握传统音乐表演技巧,吸纳民间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音乐作品,从而使这些传统音乐文化得以“鲜活”的传承。还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保存传统音乐形式。

(二)深入民间,挖掘现今还留存的传统音乐

建国至今,有大批音乐工作者做了许多传统音乐收集和整理的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出版了传统音乐的集成,但还有大量优秀的民间音乐没有搜集、挖掘出来。在对传统音乐有了更多理性认识的今天,我们应该继续去田野采风,像前辈一样,继续深入民间,去挖掘现今还留存的传统音乐。

(三)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优秀传统音乐曲目

留存至今的传统音乐曲目不一定在今天都仍具欣赏价值,但还有非常多的有欣赏价值的优秀曲目我们并没有进行足够的宣传和研究。这就要求音乐院校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师不要囿于现有的课堂音乐教材,要积极开发新的音乐,并通过院校的课堂将影响扩大到社会。

(四)创新发展,使中国传统音乐走向现代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传统音乐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必须在原有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采取新的技法和新的表现手法,用新的艺术观念去诠释所要表现的内容,必须以开阔的视野、健康的心态、勇敢的精神,借鉴与吸收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将西方先进的音乐理念、创作表演技法、教育教学理论等拿来充实自己,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事实上,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所产生的众多优秀作品,无一不是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本土与外来相互融合的成果。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世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她不仅是中国宝贵的音乐文化财富,也是世界音乐文化财富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笔者呼吁应给予传统音乐文化更多的支持和关怀,更加理性的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以新的观念不断为传统音乐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此推动中国优秀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