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发展趋势及鲁南文艺生态的嬗变
——改革开放40年枣庄文学演变透析

2019-01-30余自言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鲁南枣庄作家

余自言

(枣庄日报社,山东 枣庄 277100)

一、灵魂启蒙与基因浸染

当我们回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派别的流变,总结文艺创作成就,梳理代表性作家作品时,当我们在为40年来枣庄文学创作的异常繁荣而感到骄傲时,当文学在新时期“鲁南的那块玉米地”上疯长,以至于被评论家们称为“鲁南现象”时,一定不要忘记那些引领者们的灵魂启蒙与基因浸染。这就要回到延安,回到贺敬之,回到黄土高原那幽深而简陋的窑洞里面。

1940年,出生于鲁南地区的台儿庄,年仅16岁的贺敬之,从抗战的大后方四川,辗转几千里来到陕北,成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学生。1945年由贺敬之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一经上演便风靡解放区,而后又在国统区演出,也是广受赞誉。这一年贺敬之才21岁。《白毛女》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亿万观众,还被搬上银幕,并且被译成多种外文,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在许多国家上演,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获得了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其实,《白毛女》中不仅吸收了陕北民歌民谣以及甘陕边区民间文学的丰富养分,也融入了大量的鲁南元素。

鲁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枣庄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 ,还是“兼爱”“非攻”的墨家创始人墨子、工匠的祖师爷鲁班、《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贾三近)的故乡。而以枣庄市峄城区为核心的辐射区域古时被称为“兰陵”,据传系楚国名臣屈原将之命名的,屈子使齐,向儒学大师孟子学而论道,寻求治国方略。楚人以“兰陵”命名,意欲在鲁南建设一片福地乐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性与儒家文化的氛围里,有着鲁南文化基因的贺敬之,在陕北延安他领略与体悟了三秦文化的博大精深,陕北的信天游、关陇之秦腔等悠扬的唱词展现了当地淳朴而旷达的民风,高亢而悠长的曲调与黄土高坡上劳作的背景显得是那么的自然和谐。在他体内东南与西北两种文化融会贯通之后,他的思想再经过革命的洗礼,自然构筑起了贺敬之独有的、具有雄浑而豪迈风格的政治抒情诗。

20世纪40年代贺敬之创作的歌曲《南泥湾》《翻身道情》,时至今日已有70多年,仍被视作经典民歌而传唱不衰。这说明优秀艺术作品的艺术生命是常青的。而他的政治抒情诗也像他的歌曲一样为人熟知、为人吟咏,比如:《回延安》《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等等,这些轰动一时的长篇诗作对当代诗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贺敬之认为:“诗,必须属于人民,属于社会主义事业。按照诗的规律来写和按照人民的利益来写相一致。……诗学和政治学的统一,诗人和战士的统一。”[1]

正是这些像贺敬之一样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成长出来的作家、诗人们,豪情万丈引领着普罗大众,将新中国的美好愿景、新中国的文化与文艺,在红色圣地的窑洞里点亮,像星星之火一样燃成燎原之势。

历史从战争走向和平,时间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走到七八十年代,与国内其他地域出现文学荒漠或文化断代不同,鲁南文脉得以延续既要归功于前辈的启蒙、引领,还得益于李向春等人在文学上的持续发力。

李向春是枣庄矿务局朱子埠煤矿的掘进工人,在别人看来每天上井下井单调枯燥的日子,却让他在地球深处,对“乌金”与汗水,对战争与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李向春从195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5年,他的以煤城工人顽强抗日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煤城怒火》问世,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随后他又创作了《煤城激浪》等10部长篇小说,其中,《鳏夫与寡妇们》获得全国首届“乌金奖”、山东省新时期文学二等奖。

追根溯源,枣庄改革开放40年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不是根植于文化的荒漠,更不是生长于缺少文脉的文学之壤。恰恰相反,这片热土正是因为沿袭了鲁南文化基因,有了传承和延续,才有了新时期文学之花的璀璨绽放。

二、诗言志:诗歌的魅力来自于诗人的眼界与格局

诗人总是先知先觉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鲁南大地之时,诗歌是最早的报春花。时至今日枣庄市知名诗人王迩宾,还仍然保留着20世纪80年代枣庄民间诗歌报刊情况的资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追求。

《诗探索》,1984年10月创刊,诗探索诗社主办,王迩宾主编。《诗歌习作》,1985年1月创刊,王迩宾主编。《荆泉》诗报,1985年创刊,滕县工人文化宫主办,黄强主编。《弄潮》诗报,1985年创刊,朱国伟主编。《无题》诗刊,1986年创刊,山家林煤矿皮带工区无题诗社主办。《我们》诗刊,1986年创刊,枣庄市青年诗协我们诗社主办,刘晓东主编。《萋萋草》诗刊,1986年创刊,枣庄市电石厂萋萋草诗社主办,员力等责编。《秋韵》诗刊,1987年11月创刊,枣庄市秋韵诗社主办,宋智勇、丁建全等主编。《采月》诗刊,1987年12月创刊,枣庄市采月诗社主办,胡连伟主编。《流星》诗刊,1987年创刊,山家林煤矿皮带工区无题诗社主办,李家亮主编。

据了解,民间诗报刊的最先兴盛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高校,枣庄地区诗社和诗歌报刊的兴盛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以后应该是新时期民间办诗歌报刊的高峰。

一直致力于创作政治抒情诗的王迩宾,在其青春正当时、诗情洋溢之际,他还是一个热心的组织者。1986年的五四青年节,王迩宾、李建国等发起组织召开枣庄市青年诗歌协会成立大会,黄强当选主席。同日,协会13人作品参加市青年艺术奉献展。协会活动的日程很多,在这里只能摘要提一下:6月29日在市青少年宫举办诗歌讲座,市文化局张晶老师(著名剧作家)主讲,7月25日-8月2日协会胡连伟、殷兆富等骑自行车赴连云港考察社团工作,交流诗歌创作情况……

在枣庄万亩榴园内,有一座岳飞养眼楼,诗人王迩宾有感而发:

“怎么看 都是一幅/供奉在山冈上的/英雄画像/脚是山坡/胸是石砖/手臂是高墙/眼睛在三十九岁那年/就紧紧地闭上了/砖的肋骨上/也刻了四个大字/还我山河/久历风尘以后/仍象母亲刻在那肌肤上的字/一样深刻 清晰//也知道 间关千里/岳飞不会来此养眼/就象亲人不见了/饭桌边 留一双筷/一只碗/一张空椅/养眼楼 面朝南方/只是为了/望眼欲穿//也知道 赵构失明了/朝廷也失明了/岳飞是南宋/唯一在黑暗中/突围的眼睛//来不来养眼是另一回事/来这里看看/你就会明白/民心是雪亮的 如果/历史瞎了 在这里/一切会真相大白//我不相信传说/但我相信/这是用石砖砌起来的/比史书的记载/更真实更可信的/民心”。

读王迩宾的诗感觉有一种力量在里面,在他营造的优美沉静而又让人心情激荡的意象里,“人民”“民心”是其最重要的诗眼,他的诗至今读来还是那样令人震撼。

在20世纪80年代的枣庄地区,活跃着许许多多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人。黄强在当时被誉为“枣庄诗坛第一人”,他的诗自然柔美温和,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关注底层总有那缕缕温情在里面,让人读了心中暖融融的。黄强既是诗人又是作家,他后来调入济南,出任《时代文学》主编,也有力地推动了枣庄文艺事业的发展。

优秀的诗人还有向隽、谢夫诚、褚夫玮、汪继军、宋安强等。比如:褚夫玮的短诗《门外的风景是否很美》,写得含蓄蕴藉诗意盎然:

“多少年,你都在期待/期待一朵鲜花/要为你盛开//多少年,你都在等待/等待一扇门/只为你敞开//多少年,你都在门前徘徊/想像最美的风景/永远都在门外//多少年,你都在彩排/虽然,重逢的桥段/早已没有了舞台//多少年,你都不曾明白/真实的人生/永远在舞台之外//多少年,你都不愿明白/一次美丽的邂逅/错过,就不会再来//多少年后的,多少年/你都在努力忘怀/不管门外的风景是否精彩”。

而女诗人张国梅、陈融、甘丽等又构成了枣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另一道风景与韵致,她们在自己最美的花样年华里,用最美的诗句,来抒写最美的心情,憧憬最美的明天……

三、内外有别:文学流变的趋向性分析

新时期的文学首先是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起步的,但是直到出现“改革文学”和“寻根文学”之后,真正的文学才算刚刚迈出属于自己的“向前”“向后”的舞步。

文学探索的触角“向前”,出现了“改革文学”:文坛中的“陕军”初露锋芒,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引起轰动,并被拍成同名电影。可惜的是他刚刚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便英年早逝。与此同时,枣庄作家毕四海的长篇小说《东方商人》一经面世便受追捧,获辽宁省1984~1989年优秀图书奖、山东省首届精品工程奖;同名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引起强烈反响。

文学探索的触角“向后”,出现了“寻根文学”: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2]文学“陕军”再露头角,贾平凹开始挖掘“商州文化”。山东高密的莫言则给读者呈现了神秘的“红高粱家族”系列。

其实“寻根文学”对于当代作家的影响是至深至远的,即使后来有些作家不再贴有“寻根”的标签,但是“向后”“寻根”,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的作家们,终于推出了一部部现实主义力作,“陕军三剑客”之一陈忠实的巨著《白鹿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枣庄作家倪景翔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龙殇三部曲》(《龙湾滩》《龙凤旗》《龙之雾》)。其中《龙凤旗》1995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龙湾滩》2007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根据他的长篇小说《黑魂》改编的多集电视剧《中兴风雨》于1990年先后在中央电视一、二台和省电视台播放。

出生于滕州的作家侯贺林以系列短篇小说闻名于世,其系列短篇小说《女子世界》《男子世界》《老人世界》和《大千世界》一经发表便在文坛引起很大的反响。著名文艺评论家林斤澜先生说:“我一口气读完,忘掉了闷热”。他随即写下六千字文评作隆重推介。

而出生于台儿庄的作家梁化乐则把文学的目光盯在了《与众不同的人》身上,这个文集共38篇作品,揭示了那些另类人物试图通过内省和追问灵魂的方式,探讨人类发展的终极命题。

枣庄作家徐化芳自幼生活在微山湖边,他凭着长篇小说《骚动的湖》《黑涡》《脖子》等绘声绘色地展现了一幅幅“微山湖风情画”。

新时期的文学总是睁着新鲜好奇的眼睛,“向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国外层出不穷的文学流派与主义,让一些作家们应接不暇,来不及消化就“移花接木”。在各类主义的喧嚣中,“先锋文学”出现了。大浪淘沙,真正成熟起来的作家就是这么几个:余华、苏童、叶兆言、格非等。

这期间现实主义文学也在发生变化,以方方、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开始兴起。而在文学界出现了“陕军东征”,陈忠实的《白鹿原》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正是因为其中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贾平凹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老生》里出现了上百年的讲述者;描写人性备受争议的《废都》里,老奶牛却能够说话,这些都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诚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于是文学也开始“向内”,反省自身,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更加注重心理分析关注人性。这被指认为“心理现实主义”。其代表作为:铁凝的中篇小说《麦秸垛》和长篇小说《玫瑰门》,王安忆的“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以及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

四、瑰丽星空:当代作家的禀性气质与责任担当

其实,越是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区域,越有能力吸收外来文化并为我所用。改革开放以后各类文学思潮与流派风起云涌,不断地影响着生活在鲁南大地上的作家们。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许多作家并没有去追求时尚赶时髦,而是保持定力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以扎实沉稳的心态传播正能量。在鲁南这个充满诗性与儒家文化的生态环境中,作家们徜徉其中并非是简单的浮光掠影,而是深入其间切入肌肤,就像脐带连接母体一样,以接地气的方式获取醇正而又独到的养分。

作家、剧作家张继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张继从“乡土”中来,到“文学”中去,他那带有复沓而连绵的叙述技巧,使他的小说有别于其他的乡土文学,更重要的是他很会讲故事,所以聪明的他用自己独创的犁具耕出了乡土新天地。转型编剧又体现出他的机智,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他竟写了10部,可见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让他受益多多。

2018年9月,枣庄市的三位作家闵凡利、简默、王一成为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以写小说渐成大名的作家闵凡利,擅长用入木三分的笔法揭示当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担当与人文关怀。他曾连续在大型文学期刊《当代》中发表了《债主》等中短篇小说三篇,其创作颇为勤奋,先后出版文学书籍16部。他的禅悟小说独具一格,显示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空灵的创作意象,其中小说《死帖》《真佛》被拍摄成电影。他的新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皆大欢喜》,直面社会转型期之社会众生相,是一部典型的新“官场现形记”。他系山东省首届“齐鲁文化之星”,枣庄市第十二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作家简默以散文见长,他的文章构思往往一波三折,思维跳跃性很大,纵横辗转收放自如,作品中还有着意识流的诡秘痕迹,将文字以鲜活的样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给传统散文创作注入了几多清新活力。

而作家王一近年来发表作品80余万字,佳作不断,精品迭出,曾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我市作家汪继军的长篇小说《四十岁的男人》,与女作家董艾欣的长篇小说《一梦醒来》,都可划入“心理现实主义”小说范畴;只不过一个是男性视角,一个是女性视角,这两部作品都对书中的人物进行了爱情与欲望、肉体与灵魂的拷问。今年11月《中国报告文学》全文刊发了汪继军13万字的作品《生命的螺旋方式》,这是他回顾改革开放历程,用手中的笔为农民艺人立传的新作。

作家冯贵洲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其中,《部落风语》通过玄与云儿这两个主角洪荒不老的爱情故事,在玄怪神秘中阐释生命的本真与纯粹。而《响马》讲述的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发生在微山湖畔抱犊山间古滕国大地上的传奇故事。

枣庄的儿童文学创作不仅收获颇丰而且独具特色,童话作家孙传侠化身“山羊阿姨”,用真诚和爱经营着童真梦幻的快乐森林。她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先后在《儿童文学》《中国作家》《中国校园文学》《童话大王》等报刊发表,并获第二届“吴承恩文学艺术奖”。共出版童话集《小黑豆做英雄》《山羊阿姨的魔术》等6部。

赵月斌是土生土长的枣庄人,枣庄学院中文系毕业,他的文学创作也是从枣庄开始风生水起的。在他身上,鲁南文化基因再一次彰显了灵性,现在的赵月斌已经是当今文坛飚出的一匹年轻黑马,他首先以文学评论开山劈路,随后又开始小说创作,被称为“新生代作家”,更是位影响力较强的新锐评论家。

在网络文学创作领域,程小程堪称枣庄标签性作家,他的《做局》《周易大师》影响非小,收获众多拥趸。

作家们总会受到各类当代思潮和文艺流派因素的影响,这当然包括西方文学思潮与流派对作家的冲击。那么作家们怎样才能保持好自己的创作定力,做到兼容并蓄,洋为中用呢?著名作家冯骥才的做法值得称道。与当时文坛上生吞活剥外国现代派的做法迥异其趣,冯骥才在“怪事奇谈”系列中却表现出了地道的民俗风味,他把各种艺术手法融汇于“津味”十足的艺术氛围中。冯骥才也承认其《神鞭》的手法是形形色色的大杂烩:“荒诞+象征+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手法+古典小说的白描+严肃文学的思考+俗文学的可读性+幽默+历史风情画+民间传统等等”。而《三寸金莲》则是“既写实荒诞浪漫寓言通俗黑色幽默,又非写实非荒诞非浪漫非寓言非通俗非黑色幽默”。[3]

冯骥才不仅会“拿来”,也善于“扬弃”。他有眼界与胸襟,也有智慧与格局。概而言之,作家只有胸中充盈着家国情怀,才会挺起责任与担当的脊梁,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中国作家是这样,枣庄作家也是如此。

猜你喜欢

鲁南枣庄作家
作家的画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中国品牌日 从商标中发现鲁南力量!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浅谈鲁南高铁CSD瞬时干扰率优化工作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