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转型和存在问题思考

2019-01-30吴春相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汉语

吴春相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83)

一、引言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指的是能够较好从事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传播汉语言文化的师资人员。从1950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算起,在汉语国际教育(当时称为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之初,即50年代到6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师大部分是来自高等院校中文系的毕业生,小部分来自外语系的毕业生(刘珣,2000:54)。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认识到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培养专门的人才来从事这一工作。1983年,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4所学校率先设立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1986年,一些高校在语言学等学术型硕士点上开始相继招收该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7年,在24所高校试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分别在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下自设二级学术型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点;2018年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博士生。

到目前为止,高校培养的专门性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已涵盖了本、硕、博三个层次,这三层次人才的培养,是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顺序开始进行的,同时各类人才的培养均有其优势,也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理论上讲,较高层次人才应该避免低一级层次人才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实际情况方面,更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出现,是否能够解决低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又会出现哪些新的问题?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这里只讨论中国学生的培养问题。

二、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基本认识

汉语国际教育是国家的和民族的事业,以做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核心活动,以教学为渠道,让世界分享中华文化,从而更好地打造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而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正是要做好这一事业主要群体,这是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他既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师,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他既是传道授业的先生,又是学生言语活动的教练,他既是课堂艺术的创造者,又是学生眼里的百科全书(崔希亮,2010)。基于以上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对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的认识:

1.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任何一类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正是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汉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教学任务的转型,而渐次开设了本、硕、博三级人才的培养。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核心任务。从事汉语国际教育职业的师资,必须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为核心任务,否则,我们很难把以其他方面教学为核心任务的人们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汉语国际传播主要依靠汉语言文化的巨大张力作用,以及对外来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实现和平化传播。通过研究汉语言文化传播形态形成的原因可以发现,历史上神秘的中原汉语言文化核心区,具有无比巨大的融合性和包容性(凌德祥,2014)。

3.具备扎实的汉语言专业知识和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多种能力。要完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必须首先掌握所教的内容,需要熟知汉语言知识体系,了解哪些是基本知识,哪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在能力方面,当以语言教学能力为主,另外密切相关的还有课堂组织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能力、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等。这些在《国际汉语教师标准》里面基本都有反映。

4.生源问题。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来说,2007年刚开始设立时,当时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生源曾一度达到十几个不同专业,最多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其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较多的还有外语专业。就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生来说,多为语言学专业出身的学生,少部分为外语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出身的学生。

5.需要分阶段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需要具备知识、能力和素养,这些方面的培养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这与学生对世界、人生、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本科生重在基础知识的培养,硕士生重在研究方法的培养,博士生重在学术视野的培养。①理论上说,三个阶段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密切联系的。

而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判定的标准可以参照新旧《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它对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描述,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规范、完善的标准体系,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了依据。崔希亮(2010)从更为宏观层面指出,教师要生存,要发展,要有成就感,就必须考虑知识发展、素质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方面,这是以往研究所忽略的。

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阶段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从1983年开始,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相继创办了“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专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1993年把对外汉语教学划归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之下(学科代码为050103),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关于本科阶段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以北京语言大学培养方案为例,②其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比较全面和扎实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具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是:一是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二是具有一定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是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汉语教学和交流,具有较强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四是掌握对外交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五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其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来看,包括了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汉语教师的标准,然而综观全国的本科人才的培养,存在问题很多。

(二)存在的问题

1.培养质量难以担当目前的实际需要

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的主战场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打造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任务比以往凸显,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提高,在当前形势下,本科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所存在的缺陷就比较大,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二:

(2)实践不足,能力不够。不少设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有很多来华留学生,这样可以提供这些本科生课堂观摩的机会,但由于学校规定,或是学校也同时培养更高层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这样本科生基本没有机会上岗实习,更谈不上赴海外实习。虽然有些学生可以通过汉办途径前往海外,但基本是毕业后才实现的。而有些学校,留学生较少,学生课堂观摩机会也不多。能力的提升是必须在实践中进行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造成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课堂能力等严重缺失。

本科生所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理想的培养平台和培养时间不足造成的。其他方面,有些是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造成,比如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有些方面是学校认识不足或培养不够专业造成的,比如观察各校的培养方案,发现不少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区分不是很明显,未能突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色。

2.就业压力极大且大多与专业关系不相干

就当前全国本科生就业形势来说,总体非常严峻,而就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专业来说,基数特别大,带来的就业问题特别突出。截至2015年7月底,设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达300多所,每年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上万人(吴应辉,2016)。通过本人调查,截至2018年,设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达到了353所,人数继续攀升。而来华留学生基本在高校就读,本科生进高校工作基本没有可能,目前国际学校基本没有空余位置;本科生出国进行海外教学机会也极少,即使能够出国都是短暂时间,最多为5~6年,即使积累了丰富海外教学经验后,回国就业仍没有改变就业难的实际。

刘颂浩(2016)通过调查发现,从毕业生去向来看,能够直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仅占10%左右。尽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生源很好,但本科毕业生难以直接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海内外大学或相关机构从事教学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优秀人才流失。

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硕士阶段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在2007年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归属于教育学(学科代码为570100)。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汉办指导性培养方案为例。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其中对中国学生的培养要求为: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二是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三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四是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五是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适应“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是满足海外汉语教师巨大需求的必要举措,是解决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养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与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然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点自设立以来,仍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设计的滤波器频段为L频段,属于微波滤波器中低频段部分,故此滤波器的波长较长,根据本设计所属频段不算高,波长略长,采用集总参数LC谐振单元比分布式带状线更能节省体积。为了减小级联电容的体积,在这里减少了C1和C2以及C4和C3之间的传输线,结构如图4所示。

(二)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点以来,截至2015年7月底,中国取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招生资格的学校达108所,每年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达3000余人。(吴应辉,2016)就本人调查,截止到2018年,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的高校达到了151个,在校人数增加了近三分之一。人才培养增量而未能质优,吴应辉(2014)曾指出:“硕士层次目前存在数量扩张太快、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盲目扩张将导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降低,就业形势恶化,最终将造成该专业学位社会声誉严重受损的恶果。”研究生数量的迅猛增长,加上培养单位的条件和认识不足,使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的培养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实习困难,尤其是赴海外实习难,另外也存在论文选题难和就业难等问题,具体如下:

1.实习难和学位论文撰写难

就课堂实践来说,周艳芳(2015)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有些学校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环节的安排主要就是试讲,对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性顾及不多。

2008年至2010年,曾培养了3届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但基本不理想,因为他们不仅学习时间少,更主要的是由于工作单位的限制,很难在工作日来学校进行课堂观摩和教学实践,更难用1年以上的实践赴海外进行实习。2009年招收全日制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但也只是部分高校赴海外实习的学生比例较高,很多高校学生不易获取出国机会。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侧重教学实践和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淡化学术修养,同时由于全国在读学生数量巨大,这样,对一些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题目都成了问题,时常出现类似的题目,好几个学校同时出现;而优秀论文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群体中出现比例极低,因为论文问题而延期毕业的学生屡见不鲜,这也反映了学位论文写作之难。

2.就业大多与专业关系不相干

早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点设立初期,张觉(2009)就曾推测:由于我国现在的博士生培养规模很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博士需要就业,而出于师资整体评价与学科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必将趋向于聘用具有较高学历、较强科研能力并已有相当科研成果的科研型人才,而不会再去聘用学历较低、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而仅有较高教学能力的教学型人才。这些高层次应用型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时,即使他们想投身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也可能被各高校拒之门外。事实确实如此。

王海兰、宁继鸣(2013)曾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就业难的原因,认为国际汉语教育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其主要需求群体在海外,而主要供给方在国内,国内培养的汉语师资其主要就业市场在国外。国内是国际汉语师资的主要供给者,但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决定了国内对汉语师资的需求有限。即使能够就业的学生,刘颂浩(2016)通过调查发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就业形势,如果用专业对口(学生毕业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来衡量,是非常不乐观的。跟其他高校一样,北京大学近几年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寥寥无几,大部分毕业生去了中学(教授语文或英语)、公司、国家机关等。更重要的是,这一困境短期内基本没有解决的可能:海外就业的比例极低;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几乎毫无例外地要求申请者具有博士学位;中学对外汉语教学开展不普遍,职位也较少;社会上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尚没有形成规模,容纳毕业生的能力也有限。

近期,南京、合肥等地区已经限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参加语文教师的应聘,原因在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科归属同中文学科不匹配,这种现象的出现,更增加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就业难度。

五、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点的设立和存在问题

(一)学术型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生的培养与存在的问题

1.学术型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生的培养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分别在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下自设二级学术型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点。我们这里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

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点对中国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系统扎实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解决汉语国际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管理以及中华文化传播等领域的高层次工作。培养目标为:培养符合在汉语国际推广、管理和中华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领军人才,具体类型包括国际汉语教学和研究高级人才、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等管理人才和中华文化传播、公共外交专门人才。目前,第一届学生已于2018年毕业,都顺利进入高校从事语言教学工作,就业情况比较理想,然而,这不能说没有问题存在。

2.存在的问题

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科研压力非常大,主要表现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要求。学校统一规定,中国学生至少在CSSCI级别以上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有不少学校要求文科博士生发表两篇核心期刊),而中文类核心期刊,即使加上扩展版和集刊,也不过十几本,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而这其中的不少刊物,对教学类文章还不感兴趣,可见完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要求的难度有多大。在加上撰写博士学位论文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这势必造成学生难以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更别说海外实习了。这样,也使得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生的培养,除了课程和撰写的学位论文之外,很难突出本专业鲜明的特色。

(二)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的设立与可能出现的问题

1.设立背景和招生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刘宏(2018)③指出,当前国内许多高校都设置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从长远看,我们还需要培养大批更高层次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以适应新时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等新使命亟须培养大批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设置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正当其时,符合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有助于打造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地。

为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层次, 培养中外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复合型高级人才,2018年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博士生。基本要求是: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学制均为四年;全日制学习,录取类别为定向,不转档案、户口及工资关系,不提供奖学金、住宿、公费医疗,不负责其就业派遣。在学习期间由于原定向单位撤消、合并等原因造成其不能回原定向工作单位者,由学生自谋职业。

2.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点刚刚设立并招生,我们仅能凭经验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其中,要求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同时要求全日制学习四年,一般来说,学生原来的工作单位很难允许职工脱产4年外出学习,这样导致学生必须辞掉工作来全身心投入学习;而硕士毕业五年后,一般到了30岁左右,再读四年博士,毕业时几近35岁;一般的高校招聘,基本上是35岁以下,博士毕业后求职可能存在一定风险。至于每家单位具体培养过程中的要求,比如课程怎样开设,培养模式怎样,是否要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通过攻读博士学位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六、讨论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仍有如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讨论:

(一)本、硕、博三级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除了自设的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点之外,它们在学科归属上存在不协调之处,比如本科专业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都归属于教育学科,这种不协调现象怎么解决?就此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崔希亮(2015)的观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由于学科具有“中国特色”且交叉性强,很难简单地归到一门学科下,可以说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此问题相关,高校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点,该校一定需要教育学一级博士点吗?实际情况是,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师大多数为中文专业出身,培养的内容也是以汉语言的研究和教学为核心,因此,博士学位点的设置条件必须改变。

(二)三级人才之间的培养是否层次分明?就课程设置来说,不少高校在本科培养阶段,开设了《汉语要素教学》《课堂观察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法研究》等课程,而硕士阶段,这样的课程,受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影响,又大都开设,这就造成了不少内容的重复,曾不少学生在进入硕士阶段学习后,抱怨不少内容与本科阶段重复,因此这一问题必须解决;另外,三级层次之间的能力培养,怎样分清层次并循序渐进进行?这都需要进行整体思考。

(三)前文分析指出,由于本、硕两级人才数量巨大,带来了就业难等问题,那么目前是否仍要保持这么大的基数?博士生的培养是否需要具备5年的实践经历才有资格报考?是否仍以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为毕业的前提条件标准,这些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讨论清楚,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的态度是倾向于否定的。

针对本文指出的问题,笔者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充分调研论证,整体统筹安排,尽早规避这些不良问题。

注释

①葛兆光在《研究生·学术入门手册》编辑缘起中,谈到大学人文学科基本教育和专业训练时指出:给大学生常识,给硕士生方法,给博士生视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参看http://jiaowuchu.blcu.edu.cn/art/2012/8/6/art_1867_93762.html.

③参看《光明日报》2018年03月09日07版.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汉语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