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时代加强高校后备干部培养的路径

2019-01-22勾金华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不足

勾金华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后备干部具有的双重性特点,深入分析高校后备干部缺乏统筹全局的战略谋划能力、缺乏推动较为复杂事件的执行力及与高校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管理能力不足三个方面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拓展战略规划视野和锻炼夯实执行能力为两条腿的高校后备干部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校后备干部;不足;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9)01-0053-04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后备干部队伍是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后备干部比喻成一棵棵正在成长中的树木,要使这些“树木”做好准备,并最终成才,就必须要使树木的根更深、叶更茂、干更直,才能使树木长成栋梁之才。本文即是结合新时代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以及后备干部队伍的成长需求和規律,探索提出高校后备干部的培养路径。

一、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一)党的后备干部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党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因着问题导向而产生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干部队伍面临着不够纯洁、年龄普遍偏高、文化水平偏低等严峻问题。为了解决当时迫在眉睫的新老干部正常交替问题,1983年10月5日,中组部发布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建立省部级后备干部制度的意见》,标志着后备干部制度的正式确立。

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党的建设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要进一步做好后备干部工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培养出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中组部2000年9月2日印发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的条件、数量、结构以及选拔、培养和管理原则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后备干部制度成为党政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制度,并逐步发展和规范化。2009年2月,《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下发,这是中央首次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随后下发了与之配套的《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绘制了一张跨度长达12年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二)党的十八大后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14年修订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提出“应当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在《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中提出: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要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目标是要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好、敢于开拓、敢闯敢试、敢于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方式是加强对年轻干部经历特点的分析,加强个性化定制培养,坚持任前必训。这是对组织培养的方式方法提出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好干部的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一标准也同样适用于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要树立真抓实干的导向、良好作风的导向、注重基层的导向。对于干部的教育培养首要的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补好精神之“钙”,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对青年干部的组织培养,既要切实抓好成千上万各级干部的培训,特别是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干部的培训;也要拓宽实践锻炼的途径,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引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砥砺品质、提高本领。这是对年轻干部的成长路径、信念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二、高校后备干部的三个“双重性”特点

高校的后备干部除了具有与其他单位后备干部相似的特点,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高校的后备干部一般是从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中选拔产生的,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得益于我国的开放政策,不少后备干部队伍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还具有一定的海外学习、工作、生活的背景。

其次,高校的后备干部都有自己的专业背景,尤其是被组织重点培养的干部,大多已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不乏中央或地方的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各类人才,这些后备干部同时兼具后备干部和某一领域优秀人才的双重属性。

最后,高校的后备干部队伍主要是针对管理岗位而储备的,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所以后备干部承担着教学科研与管理职责的双重压力。

三、当前高校后备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备干部的经历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而现行高校青年干部的培养机制总体上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这直接导致高校的后备干部存在能力上的短板。为了更为精准地聚焦高校后备干部的短板,从而精准施策,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上海部分高校的后备干部以及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院系领导、学校部分部处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到当前高校的后备干部主要存在战略谋划能力不够、缺乏执行力、专业管理能力不足三方面的能力短板:

(一)缺乏统筹全局的战略谋划能力。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开展,高校目前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求干部具有发展意识,要有内生性发展动力、冲劲和朝气,全心全意干事业谋发展;应该具备忧患意识,清醒认识到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大趋势,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命、前景、困难和瓶颈;应该具有战略思维,当前高等教育竞争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吸引和资源配置的竞争,这就需要干部具有统筹全局的战略谋划能力;应该具备真抓实干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此外,当前高等教育的竞争全球化,在各家高校均努力争上游的情况下,后备干部尤其需要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自觉实践的能力,来承担学校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需求。

在访谈中,有不少领导指出:当前高校的后备干部,大多局限于自己所工作的单位和自己的岗位,看待问题的立场、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视野等相对狭隘,眼界不够开阔。不能站在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全局思考问题,就难以处理好具体工作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站在学校发展的大局看待自身的发展,就难以处理好个人发展与承担更多辅助管理工作的关系,最终导致难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战略谋划能力。

(二)缺乏推动较为复杂事件的执行力。成功推动事情的执行力是判断一个干部的重要标准。后备干部需要具有好的决断性,能够把准方向、迅速决定并积极推动。面对问题,领导干部能力强,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解决矛盾、推动发展的能力就强,反之则弱。后备干部大多会承担一些本职教学科研或行政管理等岗位之外的工作,而对“分外”工作执行力的强弱是后备干部成长的分水岭。在访谈中,就有领导反映,后备干部中有两类人,一类人是拿到事情后首先抱怨他人,并将此作为自己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这类人往往是平庸的。而另一类人是拿到任务后首先分析并解决问题,通常可以能他人所不能。中青年干部所起的作用不是靠干部数量累加起来的,而是靠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累加起来的。然而,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后备干部并不多,很多后备干部在领导委派的任务中,遇到困难时会退缩,不能执行到底。

(三)与高校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管理能力不足。高校后備干部大多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专家,在专业科研教学等业务领域内能力较强。然而,专业的学术科研及其管理能力并不能等同于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作为高校的后备干部,还需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能均衡处理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

高校是一个多目标和公益性机构,高校中的管理者比政府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面对的管理对象更为复杂,要处理的关系也更为复杂。仅就高校内部而言,“学术始终是大学身份界定的核心要素,从大学治理的立场上看,政治、行政和学术是三种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的力量,政治与行政、政治与学术以及行政与学术,构成三种基本的权力关系。以政治为一边,以行政为第二边,以学术为第三边,构成权力三角形。三角形三边的边长意味着各自的权力大小。三边相互作用的推拉及伸缩作用,形成三角形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构”。

高校中的后备干部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具有一定学术权力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另一类是具有一定行政权力的机关青年管理干部,如何处理好已经具有的学术权力或行政权力与三角形另外两边的关系,同时,又能使三角的动态结构符合学校发展的规划要求、符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去行政化的要求、符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跨跃式发展的要求,这既是对后备干部个人的考验,也是对培养高校后备干部建设能力的考验。

三、高校后备干部培养教育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后备干部到管理精英是高校为后备干部设定的成长路径。要实现这一成长,不仅要继续坚持干部“四化”原则,还要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高校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必须将党章中好干部的标准与高校自身的特点、创新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并根据青年干部的群体性特征来精心设计,需要在培养机制上努力创新。

结合在研究中发现的后备干部的短板,本文认为,高校后备干部的培养必须立足于高校特殊的环境与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使后备干部的培养路径符合高校干部成长的规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拓展战略规划视野和锻炼夯实执行能力为两条腿,把高校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落到实处。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要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好干部,就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使理想信念在后备干部培养中入脑、入心、入行,需要组织着重从党校培训上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和途径。

通过党史教育强化后备干部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和了解,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的知识基础。通过党性分析深化后备干部对自身不足的剖析,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提高责任担当的主动性。通过实地调研,拓展后备干部了解基层的视野,以问题为切入点,后备干部通过调研,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拓展战略规划视野。大学战略规划是基于对大学发展环境和资源的分析提出的大学发展目标及目标实现的系列措施。大学的规划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是对大学自身发展历程的传承和升华。后备干部所缺乏的战略规划能力,也正是源于后备干部既没有站在国家社会的高度看待大学发展的视野,又没能立足所在高校自身的历史发展境遇。在后备干部的培养中,要有意识地拓展后备干部的战略规划视野。

建立后备干部的培养责任人制度,由后备干部所在院系、部处的处级干部与后备干部一对一结对,帮助后备干部了解学校的发展,对后备干部的工作进行指导,提高后备干部的站位,使后备干部更具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

破解高校后备干部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的两门干部问题,输送更多的后备干部到校外企事业单位挂职。使挂职干部更多地了解社会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了解高校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的期待以及高校自身的使命任务,从而能将高校的发展放入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拓展看待问题的视野和角度。

(三)锻炼夯实执行能力。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院系二级治理结构和行政机关的管理服务职能都需要跟着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进行调整和变化,而这些调整和变化的最后落地都要依靠各级干部的执行和落实。为了使后备干部能够做好能力上的准备,就必须加强后备干部执行力的培养和锻炼。

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对后备干部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实践锻炼,可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到大型企业挂职,学习借鉴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带回高校,运用到相关工作中。

利用基层党支部书记、委托项目管理、学校改革发展前沿单位挂职等岗位,给后备干部压担子,锻炼后备干部实际落实和处理较为复杂事务的能力。以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为例,既能提升后备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对相关政策的把握能力,又能锻炼后备干部加强与基层支部内部党员群众联系的能力,以及根据支部的具体情况灵活开展相应活动的能力。

总而言之,高校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新时期高校发展的要求和后备干部的短板量身定制,通过坚定后备干部的理想信念固其根本,通过提升战略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茂其枝叶,最终实现高校后备干部队伍的木有所养。

责任编辑:沈洁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不足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