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蚁群算法发展以及在具体领域的应用探究

2019-01-21梁晶

西部论丛 2019年3期
关键词:应用领域数据模型蚁群算法

梁晶

摘 要:蚁群算法是生物算法的一种,是根据模仿蚁群在寻找最优、最短路径方面的能力,模仿蚁群的搬运食物的工作思想,形成數学算法,从而实现问题的优化。具体应用领域众多,本文就蚁群算法的思想,工作模型的塑造,以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详细介绍,就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蚁群算法;优势与不足;数据模型;应用领域

一、蚁群算法思想以及工作原理:

蚁群算法是智能算法的一种,借鉴的是大量蚁群在搬运食物以及蚁群需要的物品时候,总能够找到最短的搬运路径,从而大大降低了搬运的时间,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找到了一些问题的优化路径以及解决方法。通过生物学方式,人们找到了蚁群寻找最短路径的方式。蚂蚁的并不是拥有很高的智商,他们最初在进行路径选择的时候,是进行随机选择的,但在路径的行走过程中,蚂蚁释放出一种信息熵,也就是一种特殊的气味,而这种气味的特点是能够随着时间进行挥发,从而使得气味变淡。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越短的路径信息熵挥发的越少,气味越浓,也就会吸引更多的蚂蚁,根据气味进行路径的选择。同时,越多的蚂蚁走过较短路径,也会使得信息熵浓度升高,从而让蚁群获得优解,获取较短的搬运路径。那么把这个思想应用在算法当中,适合路径选择,解集的优化等问题的解决。可以具化在多个领域当中。

蚁群算法及应用研究

二、蚁群算法的优势与不足:

2.1蚁群算法属于进化算法之一,蚁群算法也属于并行算法思想范畴之内。所以具有较好的并行计算能力。

2.2收敛速度快,寻找最优时间短。这是因为这种算法具有正反馈的特点,如思想所描述的,信息熵越高,路径就可能越短,那么越多的蚂蚁会选择相应的路径,同时每只蚂蚁作为个体,又会释放自身的信息熵,使得信息熵的浓度更高,正向反馈。

2.3算法模型不局限于具体的应用,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拓展使用,应用在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2.4针对目标为求解集合,也就是对应的蚁群,不是以最佳为目标,而是解集的集群较优为目标。

2.5问题与不足:在蚁群算法使用中,初始路径选集范围过广,搜索范围相对较大,耗费较大的计算和搜素时间,不容易完成任务。其次,在搜索到一定步骤后,容易出现无解状态,尤其是各个路径相对接近,难以区分的时候,这个时候单纯使用蚁群算法难以满足问题的优化目标。

三、蚁群算法应用举例:

3.1货郎问题

路线求解问题:当有n个城市,一个旅行者由其中某一个需市作为起点出发,需要不重复地经过所以结点后回到原点,求其最短路线。当城市数等于24个时,只需要1s时间就可以计算完成,但随着城市数增加,计算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大,当城市数增加到30个时,计算时间需要10年多,计算难度很大。在这里用蚁群算法来解决。城市个数用n表示, 规定每只蚂蚁选择的城市必须是不曾到过的,只有到达过所有的城市后才到回到出发城市。所以在这里为每只蚂蚁建立一个禁忌表tabuk(k=1,2,…,m),将第k只蚂蚁访问过的城市放入禁忌表中,禁忌表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第k只蚂蚁的运动进行动态调整。每只蚂蚁选择要访问的下一个城门需要通过概率函数来实现,概率函数并不是随机的,而是与两个城市间的距离和两个城市间的信息素大小有关的。随着时间流逝,路径上如果遗留的信息素太多就消弱启发信息的作用,所以在每只蚂蚁每访问完一个城市或者访问完所有城市后,需要更新信息素。

3.2题库出卷策略问题:

题库组卷策略中使用蚁群算法,一般是为了提升组卷的成功率与组卷时间。是为了智能组卷系统服务。进行的作用是要形成试卷基本约束相同的试卷(如分数、类型、题目)等,但试卷又并不完全相同,这种方式在国外的认证考试中一直在使用。为了公平,体现智能化能力,要控制难度范围,将难度控制在中等难度范围之内。同时要关注区分度的计算,所谓区分度,是每道试题的难度,并不能根据专家和老师进行评分而获得,更加不能针对不同群体,一成不变。可以根据针对性测试,通过算法公式进行计算,而进行难度数值设定,这就是试题难度区分度的计算过程。而智能组卷如果单纯使用蚁群算法容易出现计算失败,同时在计算初期速度较慢,如果使用遗传算法,在初期虽然计算较快,但是伴随迭代次数的增多,容易出现后期计算减慢,同时遗传算法是最优解不是针对整个群体,因此,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的整合,适合组卷策略的智能实现。

发展与展望:蚁群算法发展的时间并不很长,适合多种问题的优化,同时是针对集合的优化算法,同时又具有并行算法和进化算法的特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与其它算法的融合方面,现在很多系统都采用蚁群算法和其它算法的融合,从而实现提升算法速度,保证算法成功率的目的。蚁群算法发展空间巨大。

结束语:了解蚁群算法的工作思想,从编码与开发角度,尝试实现蚁群算法的应用。加深对蚁群算法的理解,从优势出发,扬长避短,利用算法融合提升蚁群算法的工作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成,邢立宁.求解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遗传—蚁群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03)

[2]王万良,赵澄,熊婧,徐新黎.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求解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8(16)

[3]张超勇,饶运清,李培根,邵新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两级遗传算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7(04)

[4]张维存,郑丕谔,吴晓丹.蚁群遗传算法求解能力约束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02)

[5]张超勇,饶运清,李培根,刘向军.求解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一种改进遗传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08)

[6]刘建华,杨建国,刘华平,耿鹏,高蒙.基于势场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5(09)

[7]于海璁,陆锋.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模式多标准路径规划方法[J].测绘学报.2014(01)

猜你喜欢

应用领域数据模型蚁群算法
基于区块链的微网绿电交易数据模型研究
关于PowerDesigner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
随动曲面松料装置
云计算中虚拟机放置多目标优化
基于蚁群算法的一种无人机二维航迹规划方法研究
一种多项目调度的改进蚁群算法研究
ORM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