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质性研究及提升路径探究

2019-01-21孙施雨周榆涵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期
关键词:质性研究就业质量武汉市

孙施雨 周榆涵

摘 要 残疾人就业条例颁布十余年以来,残疾人就业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而对于残疾大学生群体而言,在就业率逐年攀升的背景下,就业质量的矛盾逐渐显现。本文将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武汉市为例,对残疾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质量现状进行调研,并同时通过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寻找出在残疾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中残疾大学生自身、国家、高校、社会以及家庭多方面主体的定位和其应具备的职能。

关键词 残疾大学生 就业质量 质性研究 武汉市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金(项目编号:201810497162)。

作者简介:孙施雨,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周榆涵,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1.067

一、背景

随着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随之改善。2007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残疾人就业率仅为58.1%,远低于普通大学生的就业率89.9% ,到2017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残疾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已紧追普通大学生的91.6%。 就业率的持续稳步增长对十年来残疾人事业的成效予以了肯定,但在数据背后所展现的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却仍然十分严峻。有关资料显示,八成左右的残疾大学生就业时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六成以上残疾大学生就业流动性大,存在很大的就业风险。同时也面临着就业层次低、专业不对口、待遇差等就业质量问题。本研究将以残疾大学生聚集地之一的武汉市为基点,以小见大,探究全国残疾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残疾大学生就业率的稳定提高,学者们所倾向的单纯关于“残疾大学生就业数量”的现状分析已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帮助相关理论拓展了对残疾大学生就业因素认识的广度,而本研究将基于现阶段定量研究成果,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站在残疾大学生角度了解其就业行为、过程、与结果,以拓展因素研究的深度。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立意招募方式招募参与者,保证参与者类型有针对性的多元化。通过滚雪球、基于研究的招募方式,于2018年6-8月获取武汉市已就业残疾大学生有效数据8份,选取标准:(1)经相关权威机构鉴定,生理状况符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持有残疾人证;(2)接受并完成基础高等教育,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硕博);(3)毕业时间≤5年;(4)目前处于就业状态;(5)目前工作所在地为武汉市。符合标准受访者共8位,5位男性,3位女性,平均年龄26岁(标准差2.21岁),具体信息见表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诠释性范式,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深度访谈、结构性问卷、内容分析法等手段,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发现问题,了解他们赋予行为、事物的意义以及他们的诠释 。

首先研究员向被调查者解释研究目标、数据用途和预期研究成果,并告知研究伦理性事项,征求被调查者的同意后,发放记名结构式问卷,回收问卷。整理分析问卷信息,从问卷调查对象中挑选符合上述标准的参与者,在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深入访谈并全程录音,访谈地点为咖啡厅、办公室等安静舒适场所。事后及时整理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对构建的理论采用一致性检验、回归数据和听取参与者的反馈等方法进行检验。

1.结构式问卷

基于研究目的,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拟定武汉市残疾大学生就业质量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维度,编制《武汉市残疾大学生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初版,经专家访谈、问卷试用、被调查者反馈等方法,反复修订和整理,问卷定稿。问卷共45个项目,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就业质量、影响因素。部分一包括7个项目,主要为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年龄、身体状况等)和职业信息(所处行业、岗位类别等)。部分二包括19个项目,主要为薪资、工作氛围、个人发展等衡量就业质量指标。部分三包括19个项目,主要为个体能力、社会经历、自我认知等影响个体就业质量的因素。

2.深入访谈

根据问卷信息,有针对性地挑选受访者,所选受访者符合以下要求:(1)合乎5个选取标准;(2)自愿参与研究,进行深入访谈;(3)研究员与受访者可进行交流(面谈或笔谈);(4)公正选取受访者,且对象尽可能多元化。

研究员事先拟定访谈提纲,同时根据先前记名问卷的填写情况,对受访者进行针对性访谈。由于受访者的特殊性,对编号005、007两位听力残障人士的访谈借用微信,以文字交流形式进行。其余以口头交流形式进行。

(三)资料分析

研究员根据访谈录音逐字转录抄本,从数据中移除显著标识以确保参与者的匿名性。根据饱和性原则,反复阅读抄本,提炼演绎性代码与归纳性代码,直到无法从数据中识别新主题为止,并编制代码本,对数据进行编码。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依次进行描述、比较、分类、概念化等操作,充分解析数据。

(四)质量控制

研究员从选择参与者、拟定访谈提纲、正式访谈、 解析訪谈数据等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控制内容包括:参与者的选取;数据采集和保存过程中伦理性原则的遵守;数据的效度、数据的处理、理论的构建是否符合各项要求。每项均以“是”、“否”来评价,评价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若有争议,由双方讨论达成共识。对于不符合控制标准的数据,根据偏差程度进行重新采取或剔除。参与者的选取控制结果如下:

(注:①参与者的选取是否符合标准;②研究人员是否确保参与者的匿名性;③受访者谈话是否占据访谈主体;④研究人员是否直至信息饱和才停止访谈;⑤研究人员在访谈时是否贯彻伦理原则;⑥访谈内容是否逐字转录;⑦代码和概念是否扎根于数据;⑧代码是否提取完全;⑨理论构建是否经过验证。)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结果显示,大部分残疾大学生对于自身身体情况及所能从事的工作类型比较了解,并有强烈的通过工作发挥自身价值、实现经济独立的意愿。大部分残疾大学生能依靠各种途径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同时工作中也与普通群体一样会面临薪酬低、上升空间窄等职场问题。因为身体情况或因教育资源有限而造成的能力方面的缺失,比起普通大学生,他们找到理想工作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同时也具有更多不确定性。因此即使有改变现状的意愿,对待工作更换这一行为也都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四、讨论

(一)路径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残疾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应当以问题为导向、因素为路径考虑建立一个以残疾大学生为核心的国家引导、高校行动、社会支持、家庭保障的四位一体的系统化的保障体系。

1.残疾大学生:提升自我能力,发展创业精神

残疾大学生能否在有限的就业资源里获得更好的发展,关键在于在同等条件下如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获取资源、提高就业能力。

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教学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多样化与便利。005:“聋校的教学进度太慢,而且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难度也比普校低很多”,因生理的特殊性无法接受在校教育或者只能接受教学内容相对有限的特殊教育的残疾大学生,通过充分利用具有共享、开放、自主性质的互联网课程平台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其身体状况对课程进度、课程时间和地点的束缚,多方面提高科学素质与就业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就业质量问题的解决。

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指出:要适应残疾人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需要,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而从调研结果来看,008:“在这边做几年再看吧,(笑)我这个人可以养活自己就可以了,没什么大的抱负”,006:“根本没想过创业这方面吧,首先没钱,再者也没那个野心”。大部分残疾大学生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对职业发展持安稳态度,就业价值观较为保守,不愿意尝试风险较高的创业。因此,残疾大学生应打破思维局限,发挥自身的特殊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以政策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培养自身创业意识,在自身条件范围内可根据指导进行创业尝试。

2.政府:健全法律法规,扶持福利企业

我国目前涵盖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自主就业、农村残障人士就业的法律体系初步建立,将残障人士就业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但我国至今仍缺乏专门针对残疾大学生群体的专门立法。就已颁布的法条而言,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原则性法规占比大,配套落实政策滞后,弹性规定较多,缺乏制裁措施和监督机制等不利于政策落实的弊病。需要国家以残疾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就业机会实现以及就业过程中的权益保障三方面为轴,形成对残疾大学生就业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的完整的保障体系。

集中就业是残疾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拥有政府政策支持的福利企业为残疾大学生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对其而言更容易得到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空间。但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我国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人数从1995年的93.9万人下降至2010年的62.5万人。除此之外,产业过于集中、规模小、盈利能力有限,加之现阶段政府优惠政策效用不明显,福利企业发展一度停滞。笔者在武汉某福利企业了解到“因為公司比较小,福利性机构吧,主要是帮助残疾人就业嘛,所以效益方面不是很好”。据此,政府可通过财政和税收的手段,调整目前对福利企业的退税政策,通过减免相关税费来减轻企业负担。延长福利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年限等。或设立福利企业试点区,加快福利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福利企业的技术培训补贴,鼓励福利性企业自我定位,个性发展,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提升盈利能力,真正发挥其中残疾大学生的就业优势。

3.高校:完善培养体系,个性化指导咨询

(1)完善培养体系。

第一,加强残疾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008:“由于我有些言语和肢体残疾,会计工作不好找。”004:“我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但是要我去当老师可能说话这方面会有点问题,所以没从这方面考虑”。调查所显示的残疾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对残疾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缺失。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残疾大学生活动社团鼓励其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公益活动中心;同时积极同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联系,为残疾大学生争取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实践的机会等。

第二,建设和完善残疾大学生就业课程指导体系。这需要高校以普通高等教育就业课程设计为依托,结合残疾大学生接受能力和就业个性对课程内容进行甄选。课程内容中除了应当包含“职业分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提升”等基础性的部分以外还应融入残疾大学生职业礼仪、残疾大学生典型就业案例、以及残疾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解读等具体内容。除此之外,健全的残疾大学生就业心理关怀保障机制需要高校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帮助残疾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缺陷,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世界并拥有一定的抗挫力。在正确求职心理基础上形成的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客观评价才是设立恰当职业目标从而有效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

(2)个性化指导咨询。相比普通大学生,残疾大学生数量较少,小规模教学具有可行性。可根据残疾大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职业培养方案。此外,还可建立残疾大学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对已毕业残疾大学生就业情况追踪,并为应届生提供有利参考。一方面将高校对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服务时间延长,另一方面为高校对自身残疾大学生就业成就的评价反思提供了资料来源。高校要实时关注社会动态,立足于社会需求,动态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育知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招生政策在细节方面的缺位也会一定程度上对残疾大学生就业质量产生影响。受访者005:“又不是我选的(有点生气),我是被抢来的,稀里糊涂的就来了,我自己选的是艺术设计,那个大学录取通知书都发了,结果被XX抢了档案”,在就业时,需要根据职业需求重新就业相关理论,加重其职业压力。因此,招生工作单位和学校应设定更人性化的程序,指导残疾考生选择适合的专业。高校招生时应通过逐个面试、走访或电话访问等形势更细致地了解残疾大学生其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并在进行定向录取时根据其客观情况和市场接纳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尽量降低其转专业门槛以避免残疾大学生就业和专业的脱节。

猜你喜欢

质性研究就业质量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关于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