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

2017-01-11吴从娟陈佳清

高教探索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质性研究高职学生

吴从娟+陈佳清

摘要:质性研究是研究者从宽泛的现象入手,经由分析、归纳、比较和验证,最终推断出理论的研究。本文作者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20位学生的宽泛现象入手,运用修正的分析归纳法和连续比较法展开整个研究。通过访谈提纲的拟定,抽样访谈,样本整理与分析,理论修正,反例使用,构建出高职学生阳光、积极、自信的自我规划与管理良好状态。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质性研究

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职业教育需求日益扩大与职业教育质量备受诟病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一方面是注册制的实行,给予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与评价和现实需求的错位,注定让高职生们在入校时就已被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因此高职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问题,及其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等问题不断呈现,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刘林(2003)提出将管理对象转变为管理主体,使学生能够从服从管理变为自我管理。陈克江(2004)将学生自我管理视作以自我品质与学识为工具不断自我塑造并自我完善的过程。毛建梁(2007)提出自我管理是高职院校师生双赢的创新管理模式。李顺、张艳红(2008)提出将自我管理从简单的自我约束提升到自我创新的平台上来,构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自我管理实践模式。目前与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相关的文献多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而笔者依据自己多年一线的教学与管理实践认为,高职学生的自我规划与管理,当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探索,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什么是自我规划和管理、怎么样才是学生的自我规划与管理的良好状态,才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课题组带着这个问题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访谈对象,深度访谈了20余位学生。运用修正的分析归纳法和连续比较法[1]展开整个研究,通过访谈提纲的拟定,抽样访谈,样本整理与分析,理论修正,反例使用,见微知著,探讨高职学生的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良性状况是阳光、积极、自信的,是对自己有较清晰的认知,有明确的生涯目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坦然面对问题和积极应对事件的能力。在这样的状态下,经过一定社会历练塑造成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年轻一代。现就整个质性研究过程作一展示。

一、访谈提纲的拟定与访谈摘要

基于黄素芬老师的大学生生涯兴趣的质性研究培训,笔者参与了江苏省高校大学生本土生涯兴趣质性研究课题探索,选取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个专业各3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深度访谈并转录成文字后归纳整理。当追寻大学生生涯兴趣的来源时,发现了较大的差异性——自我发展目标模糊与人生规划清晰简单的两类群体,以及伴随着目标清晰与否的行为上的自我约束的差异。带着好奇,在前期探讨生涯兴趣的访谈提纲的基础上,我们沿用叙事法探索高职学生的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良性态势。“Polkinghorn(1995)认为叙事研究是应用故事以描述人类经验和行动的探究方法”,人们透过其所叙说的故事来为其生活赋予意义。通过叙事,我们或许知道,对被研究者而言,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他们所关切的,或者个人如何经营日常生活的。高职大学生生活都有哪些故事呢?对于他们而言什么是有意义的?他们关切什么?他们如何经营日常生活?基于此我们拟定出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访谈提纲,见表1。

关于访谈摘要:质性研究的访谈对象是研究参与者,与访谈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平等地位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构建出共识。因此要求访谈员尽可能去掉教师权威身份与咨询师身份,贴近学生,不发表个人观点、不作出个人判断、不帮对方总结,保证学生在访谈中是自由的,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当需要学生陈述某个观点时,需要站在研究参与者的角度发问“这个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二、典型性样本抽取与访谈分析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课题组采取的抽样方法是非随机判断抽样。课题组采取的抽样策略是先由辅导员和专业任课教师推荐,寻找成绩优异、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依据推荐找到了学生A。通过初步访谈和深度访谈 (访谈时间分别是34分28秒和1小时19分26秒),发现A作为高职学生一直在追求的是:“让自己的家庭,上至父母,下至自己的妻子孩子都是无忧无虑的。这里指的是生活方面,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无忧无虑的,不需要为了生计而犯愁”(家庭—生计)。因为“无论现在的处境,现在自己的能力,还有现在身上的资金资本都是最差的”(能力—现状)。“因为资金的不足,至今还后悔没能把彩票店租下来”,从而失去一次很好的创业体验(创业—体验)。在受访过程中屡次说起:“个人感觉,在所有的朋友中交际是最广的,真心朋友也遇到几个”(朋友—情感)。对初中和高中的成长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认知(成长—经历)。“大学时大一大二的区别很大,大一的时候不论什么方面什么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自律—有序)。“到了大二以后就完全随波逐流,对生活作息和自制力方面已经完全没有了自己可操控的能力”(迷茫—郁闷)。将A提供的信息做初步的开放编码以后与初始概念进行匹配得出基本的理论模型。

图1中的Z1、Z2、Z3、Z4是研究者在文献收集和结合多年学生工作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影响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几个方面的理论假设,即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和社会活动管理[2]。然而和A学生的提取资料比对后发现,这三个维度存在严重的不饱和。A学生的资料中关于学习的内容几乎没有,学习管理维度是空缺的状态;生活管理维度中只有自律和有序;在社会活动管理维度中有兼职工作体验和创业尝试;还有一个维度包含有家庭与生计,经历和成长,助人和自助,朋友和情感,属性如何还无法确定。

三、对第一个个案进行三角互证和纳入辅助性个案

为了夯实T1中的各个属性并确认其维度,对个案A辅以“三角互证”[3]式的信息补充:对A的同学、老师进行访谈,同时为了确认个案A的自我规划与管理,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式,选择与A同班且背景相似的A,考察A的自我规划与管理是否各方面表现突出。A与A相比在很多统计特征上相似,如性别、年龄、系别、专业等。当把A的资料与T1进行对照时,Z2、Z3、Z4的属性都可与A吻合,但在A的访谈资料提示出了一个新的属性“知识技能-提升”填充了A资料中学习管理的空白,A强调参加专转本考试、资格证书考试的动力均来自于爸爸、妈妈的期待,期待能有一个好一点的学历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努力学习拿到资格证书就能顺利就业,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这样形成Z1d1的属性“知识技能提升”。A的资料中显示目前很享受在校的学习状态:“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每天早起去图书馆,下午一起锻炼,像回到小时候的感觉。”这让我想到朋友是在校社会活动的一个方面,于是将Z4d3: 朋友—情感(社会资源)移动归为Z3d3:朋友—人脉。将Z4d3移走以后,新的Z4d1、Z4d2、Z4d3组合起来后“浮现出”一种新的属性。根据我对已有理论的了解,暂时成为“责任与担当”。因此,理论模式T1经过微调变成了T2,此时T2中的各个属性和A资料是符合的,在“维度”的层面却不尽然。这就是关于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良好状态的松散的描述理论。见图2。

四、通过目的性抽样,寻找同类现象中的各种“反例”,不断修正理论模型

在分析A个案后发现接下来的个案分析变得较为容易,而且花费的时间也更少。按照“自我规划与管理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目的性抽样标准,我寻找到了个案B。个案B的基本情况是系别、性别和A不同。同样经过两次访谈,B的资料中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仅就某个方面谈得很多,而其他方面涉及很少或者基本不涉及。B提供的信息几乎全部集中在她如何学习,快乐地学习,为转本学习,为资格证书考试学习。我将这看作是“目标管理与动力”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对“目标—动力”的理论存在个人偏好,认为此概念超越自我规划与管理中的几个方面,更具有抽象性,因而有更大范围的解释力,很可能将后续极有个性的自我规划与管理表现优异的学生都囊括进来。由此,根据B的情况,我将“目标-动力”和“责任与担当”都作为更上位的概念,置于原有的类属和属性之间,这就形成了新的理论模型T3。见图3。

接下来继续目的性抽样,找到个案C和D。然而个案C的资料显得异常突出,在接受访谈时,他谈得最多的是:“每个人都想创业,但是创业太难,我爸是搞工程的,不容易,你要去投标,招标、找工人、分配、买材料、发工人工资、做结算,工人吃饭睡觉、生病看病都要管。一年在家呆不了几天。(家庭成长—环境),强调非常喜欢本专业但是就业前景堪忧。”“我非常喜欢我的专业,但是我们这个行业起点低,你要干个十几二十年你才有价值,这也相当于创业,但是这个创业,比较漫长。受我爸的影响,出去找工程,也很不容易,如果失败了就会很惨。我对职业方向还感到迷茫,是因为我要为我以后生活考虑。虽然是喜欢,但是我不可能因为我喜欢这个专业就怎么也不换工作,毕竟我还要生活”(生计—责任担当)。这指向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这是在之前的所有案例中都没有提到过的属性和维度,但与T2中的Z4有类似的含义。如何将T3修正使之与个案C吻合。

为了重新组合类属下的各个属性,我借鉴了科尔宾和施特劳斯的“解释范式矩阵”[4],将通过个案C所得到的新属性和T3中原有的属性进行聚类和抽象(如图4所示)。

在T4中,原有的“自我规划与管理”下的三个属性——“学生管理”、“生活管理”、“社会活动管理”被归于“校园生活质量”之下,而“校园生活质量”之下与“责任与担当”和“反思沉淀”一起构成了“解释性的情景条件过程”。分析过程由此有了质的飞跃。再纳入D、E等后续个案不断地修正理论模型。

五、有意识地寻找“非同类现象”中的个案,确认类属的边界和范围

课题组寻找确定“非同类个案”酝酿了很久。参照林小英教授所说的转换研究情景和场地,如果限定于高职院校学生只是转变场地的话,只有寻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样本。于是锁定一位示范性高职的学生F,访谈结果除了修缮了一部分内容外,没有给出特别的印象和感触,对“非同类现象”的探索陷入停滞徘徊状态。于是转换思路从学历层次的角度入手,访谈了中职和本科的两个学生。中职的学生G因为现在的注册入学政策的出台,所以目标动力很清晰:“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继续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而本科的学生H这个个案可能因为选取的代表性太强,是江苏某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马上准备去台湾半年交流学习,回来将复习参加2017年的公务员和研究生、托福考试。如果考上公务员则考虑先就业,否则继续深造或者出国。这些“家庭经济,教育经历”都在以前的资料里没有呈现的。这样关于类属的理论边界变得有些清晰,根据两个非同类个案提供的“镜像”,我再次调整了理论模式中的各属性关系,“社会历练”这个属性从原生家庭、教育经历、重要事件、社会资源中提炼出来。“责任感和担当”之前的“目标和动力”和之后的“社会历练”形成最终的但也是可修正的理论模型T0成型(如图5所示)。

在良好的校园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周围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的合理定位等反思沉淀后形成阳光自信积极的良好状态,就是高职生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良好的状态。包括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明确的生涯目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坦然面对问题,能积极应对事件。在此基础上经过特定时间的社会历练包含有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教育的经历、社会的资源以及所经历的重要事件的历练形成有责任能担当的人格特质,从而在大学阶段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动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干什么。通过提高学历、兼职创业、获得资格证书为就业做准备,从而管理好自己的校园生活、学习以及社会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活质量。

六、反思建议

到目前为止,高职学生的自我规划与管理的良好状态质性研究告一个段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循环图。这个图阐述了一个过程,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的切入点定为良好的校园生活质量,这就给我们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提出建议:1.加强校园生活质量建设。良好的校园生活质量首先体现在校园的衣食住行的软硬件建设,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基本点,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让学生在校如家,在学校有如在家的温暖,有归属感,让学生对母校有感情。其次,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是保障校园生活质量的又一要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在这里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学习坦然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成长。再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其特有的魅力熏陶着学生。让学生创办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创造机会吸引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学生管理中来,对校园里的工作定好岗位要求,吸纳有能力有热情的学生去做,如学生宿舍、社团、图书馆管理等,很好地增强高职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2.助推学生成长,让其具有反思沉淀的能力。在良好的校园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需要学生有反思沉淀的过程,这是一种能力,自我整合的能力,需要学生重新定位自我,寻找真正自我,进而修补自我。高职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参与、社团活动、心理学课程等各种途径寻找自我,这个过程会很长,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的助推,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依赖性强的高职学生,很容易把对父母的依赖移情到辅导员身上,因此辅导员在谈心过程中要注意边界的保护。通过谈心陪伴高职学生成长,引导其经常反省自己,提炼过往人生经历中的重要事件,助推其进行反思沉淀。 3.加强专业师资的配备,增强心理辅导、生涯辅导的有效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心理引导和生涯辅导。目前高职院校具有心理学背景的教师严重缺乏,生涯辅导专业老师也存在严重不足。学生在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知等方面出现迷茫的时候,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使问题越积越多,从而造成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目标缺失,学习没有方向,行动缺乏动力,时间严重浪费等现象。

参考文献:

[1]林小英.分析归纳法与连续比较法:质性研究的路径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

[2]黎鸿雁,邵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1):85-87.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03.

[4]〔美〕科尔宾,施特劳斯.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和方法(第三版)[M].朱光明,虡宝桃,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49.

(责任编辑 钟嘉仪)

猜你喜欢

质性研究高职学生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沙盘游戏疗法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质性研究
护理教师对情景模拟教学培训评价的质性研究
青年女性对军人形象认知的质性研究
基于政府—企业—社区三方运作构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