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互动平台在英语教与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21苟宇鸿

山西青年 2019年2期
关键词:弹幕公众知识点

苟宇鸿 邹 红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微信APP深受大众的喜爱,不仅因为它可以用来快速传递文字或语音消息,还因为人们可以在微信上与他人共享图片、视频,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感兴趣话题的资源信息。随着这款手机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将其运用于微学习的教学活动中。

一、微学习的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微学习,也称作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其概念于2004年由奥地利学者林德纳(Lindner)所提出。他将其称为在新媒介生态系统中诞生的新的教育与学习方式。[1]微学习的概念可以联系到移动学习(e-learning)上。当时,关于移动学习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国内一般用移动教育代指。叶成林(2004,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在结合了“Telenor WAP 移动学习”研究项目报告、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Knowledge Planet公司认知系统部主任Clark Quinn和Chabra、Figueiredo、Dye、Harris等学者对移动学习进行的阐释后,给出了如下定义:它是基于便携式移动设备进行的数字化学习;依赖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服务传输;其教与学活动的交互性通过移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6]Lindner(2006)解释:“微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移动学习与微内容的结合”。[3]

柏林工程应用技术大学的Ilona Buchum与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的Henrike Hamelmann在Web2.0、社交软件流行、e-learning2.0、个人学习环境、非正式和工作本位学习的背景下,对微学习的研究显示:“微学习和微内容为当今快节奏和面向多元化任务的学习和工作模式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其受众能够通过社交平台以细化的步骤,微内容单元进行学习。若将微学习与正规学习方式结合并嵌入在线网络社区,它们将推动正在进行的多项专业的发展。”[2]郑绍红(2015)将其界定为“以新媒体为技术支持,通过微内容、微时间、微过程、微媒介、微资源而展开的学习活动”。[7]

纵观以上学者们的观点,笔者认为可将其理解为一种在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突破时间、地点限制的网络学习模式。值得肯定的是:数字技术和媒体机构为同一知识结构下知识分配、获取的途径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结合微学习、微内容等概念,重新思考并构建学习的经典模型,研究新的学习空间的概念将向学习者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

二、英语教学的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和应用

2012年8月,微信推出了公众号的功能,使微信由原先一个只能完成即时通讯的软件,转变升级为了数据储存及一系列信息链共享的平台。通过公众号后台可实现的功能包括回复、留言、投票、页面推送等,以及对用户、素材的管理与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山峰等人通过“数据结构公众平台”的教学实践和数据分析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在吸引学习者、传播微内容、推进个性化学习与实时效果评估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移动微(型)学习提供有效支持。[5]

为了探究在微学习概念下,微信平台在英语教与学中的运用,研究团队申建了外语微学公众号——WeLearn(简称WL)。(微学平台可适用于多类语言学科,此次研究以英语教学为例)从大学外语习得者的需求出发,研究团队负责微学(WL)平台搭建、资源的收集整合以及发布,并开启留言功能以便获取教学反馈。

板块设计设计步骤功能推送频率习惯用语词句运用实事新闻英语剧展示弹幕评论菜单编辑创建子菜单新建图文素材;内容嵌入;排版留言评论、转发周推月推绑定好弹幕公众号上传二维码图片链接可发弹幕参与评论知识点归纳群发新建图文素材;内容嵌入;排版添加word文档资料超链接留言、评论、转发月推

(一)习惯用语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句中每个词都已经学过,但当这些词块同时出现并构成句子时,光靠了解每一个词义的能力去理解完整的句意就会略显力不从心。这是因为:英语中包含无数的习惯用语,它们产生于语言使用过程中词汇的沉淀与语义的浓缩。比如,“I’m all thumbs.”每个词都会,但真正译过来的意思是“笨手笨脚的”。再如,“He/She is out of the picture.”,“picture”是一个很常见的词,有图、画像等意。从字面上来看是:“某人不在那张图片里。”可是当它用作习惯语时,则表示:“某人不再参与某项活动”。对习惯用语的了解与掌握,会给外语习得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使思维模式更加贴近于该语言文化本身。

(二)每周词句

1.研究发现学生们平时学的单词并不少,但是多数单词很难落实到实际使用。与相应外语的母语者相比,缺乏真实语境的学生,只能从书本中硬背。另外,甘长银(2016)指出:“婴幼儿学语言是出于语言的功能意义,表达的是自己的生存需求和情感释放,目标单一且具有强烈的内在动机,而学生大都受外在动机驱使且同时背负多种学习任务。从学习效果来看,两者差距明显”。[4]对此笔者的设计是:使推送内容联系生活,兼具趣味性,提高学生了解的兴趣,从而提升其内在动机优势。

2.笔者还发现许多学生喜欢拿着英语课本中的单词表去背。单词表中大多数情况下之会列出词汇和其英文释义。这样硬背的结果是词汇在语言习得者的脑海中形成的是单一的外语单词与某一或某些母语(中文)单词的对应。这样形成的问题是词汇一直在恶性累积,而并非良性积累。研究发现,语块意识对外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及语言识别能力有积极作用。菲尔莫发现“大量的自然语言是公式化的、自动的和排练的”。对此笔者的设计是:推送词语并随后附上例句,并列举与其黏连程度较高的词汇,帮助学生提高语块的敏感度。

(三)课本剧展示&投票

学生翻拍《爱情是谬论》、《喜福会》等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直接运用所学,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输出,并与肢体语言相结合,通过角色演绎深刻理解语境中的词汇。第一课堂中很难给学生提供以语用为目的的语言输出环境。而让学生们亲身实践,并通过微信平台共享心得,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点不足。

(四)期末知识点总结&分享

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大亮点在于资源的优势共享。我们将第一课堂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并上传至微学平台上。可满足学生安排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学期中旬,研究成员就着手课堂知识要点(课文框架图、修辞手法、Paraphrase)的收集。经过筛选、分组上传至平台的后台资源库、编辑推送预览界面,学习资源将被推送至微学平台的终端上。

三、应用效果和师生反馈

微学公众平台的建立引起了教师的关注与学生的兴趣,共计获得150多位外语习得者的持续关注。

平台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推送的习惯用语、词句运用、实事新闻内容包括:澳洲留学新政策;英伦风电影科普;Thursday、Thor’s day之间的联系及古希腊、古罗马及挪威、德国等文化对起源于古巴比伦的星期制经的影响;英语中表示“失望”之意的几种方法;津巴布韦新任总统就职演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科普;英语词汇“剖腹产”的由来与凯撒之间的联系;英语中的禁忌语等。

与以上板块相比,针对第一课堂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因其与线下课堂更强的结合性、辅助性而更受用户关注。

以下为第一课堂上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以综合英语课为例:我们对每个学期学到的修辞手法、文章框架结构以及经典段落的paraphrase进行了归纳总结。弹幕功能是微学平台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学生可以在第一课堂的投影或LED大屏播放PPT或视频时,发表弹幕评论进行互动。从第一课堂上的实践效果来看,弹幕评论功能的开放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评论的积极性。

四、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

经过近一年的教学试验,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辅助方面展现出了一定优势。然而,在微信平台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也浮现出了一些问题与难点:

(一)保持推送的频率不容易

当缺乏资源或主题不明时,公众平台就难以做到预期发布微学内容。内容的确定、资源的筛选、图文素材的建立、后期的排版是制作推送的几大步骤。笔者认为推送频率的保持需了解好第一课堂的内容,再对关联知识点进行敏感捕捉,从而及时确定下一档微学习内容的主题,做好资源的搜集与筛选工作。

(二)学习资源未能形成规模

统计整理积累的学习资源时,笔者发现这些资源之间的关联性较小,对前一主题并未充分利用。笔者认为可以对一些教学价值高的主题进行深度挖掘,通过科学剖析,将其分成多个成值得研究与学习分享的有效单位。如此,上传的资源可以在不重叠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化。微学习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碎片化获取,减少时间、地点等因素带来的客观限制。微信互动平台在英语教与学中的运用可使第一、第二课堂得到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弹幕公众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弹幕”防御大师
公众号5月热榜
拜托了,弹幕君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