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藤语笺〉校释》简评与补释

2019-01-20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词典禅宗日语

陈 缪

(丽水学院 民族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葛藤语笺》是日本江户时代大学问家、著名禅师无著道忠晚年集大成的禅语考释著作,春光院藏本是无著道忠的手稿本,也被认为是《葛藤语笺》最好的本子。无著道忠的手稿字迹不好辨认,加之用汉语文言写就,研究内容又是汉语口语,因而很难引起日本学者注意,就连本子的发现都要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该本子一直无人对其加以点校,好在王闰吉教授的《〈葛藤语笺〉校释》[1](以下简称《校释》)弥补了这个缺陷,为我们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一、简 评

王闰吉教授多年来围绕无著道忠的手稿深入研究,先后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汉语史学报》等刊物发表了一系列唐宋禅录词语考释与研究的论文,颇受学界重视。《校释》前言部分对无著道忠的生平事迹和研究综述、《葛藤语笺》的版本和禅语考释体例及其学术价值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与研究,这也是作者对无著道忠和《葛藤语笺》研究系统性的总结和进一步提升。《校释》作为作者多年来的心血结晶,出版后颇受好评,总体而言该书在以下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

(一)保持原著原貌。无著道忠是日本禅宗史上首屈一指的学问家,一生著述丰富,共有374部911卷巨著留存于世。《葛藤语笺》是众多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在古籍校勘学研究、传统训诂学研究、近代汉语虚词和方俗语研究、辞书研究以及汉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学术贡献。无著道忠的《葛藤语笺》手稿本也完好存世,《校释》选用此手稿本为底本,在校释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了原著文字、格式体例原貌和手稿的文献价值。

1、《校释》力求保持原著文字原貌。《葛藤语笺》用汉语文言写就,不少俗字跟现今简化字完全相同的字,但又因底本为手稿,通假字、古今字、俗体字繁多,如“斈”“斍”“輭”等,此外还有超大字库也无收录而只得另造的字,如“”等。《校释》除一般典籍常用者及频繁使用者不一一出校外,一律按原字型过录并在首见处出校说明。

2、《校释》力求保持格式体例原貌。例如,《葛藤语笺》词条一般都用粗体单独成行,一字占两竖格突出显示,《校释》也尽力保持这一特色,为求整齐统一和检索方便,都单独成行并加词条号【】。再如,《葛藤语笺》用“丈”标示引书页码,①日文“丈”音同“张”,一本书抄录或刻录多少张纸,一般说多少“张”或多少“纸”,“张”或作“丈”。所引书证一般都标出卷目章节页码,而引用文字省略中间部分,用“乃至”“至”,用小字书写,一行分成两行书写,相当于省略号,《校释》对此皆不妄改。而《葛藤语笺》中留空、书名的双竖线、人名地名的单竖线、改错更正符号的小红圈、用于代替书证中词条的代替号“—”等,《校释》有所改动,但都有说明。

(二)详加考校注释。《葛藤语笺》的通假字、古今字、俗体字特别多,《校释》除一般典籍常用者及频繁使用者外,参阅《汉语大字典》及台湾《异体字字典》以及其他多种古今字典,全部作了考校,并在首见处做出了考校说明。

《葛藤语笺》以引书证义为主,引用了大量日本和中国内外典籍,《校释》对其全部引书在第一次出现处作了简要注释。每处引用都对照中国国内通行版本,不同之处也出注作了说明。《校释》全书共用书名号一万多处,都一一进行了甄别,同一本书也有不同的名称,每个不同的书名也都有注释,如《葛藤语笺》中书名《八方珠玉》,书中又作《八方珠玊》《八方珠玉集》《珠玉》《拈八方珠玉》。书名的《校释》非易事,其中有不少中国散失的书籍,也有不少在日本也不存了的日本书,考校起来难度较大。

底本部分漫漶不清的文字,参照各种典籍都尽力加以考校,并出校说明校补意见。如“连腮一掌”条:“掌颊及腮,故云连腮。”“及”字看不清楚,据无著道忠《虚堂录犂耕》补正。底本确有错讹或脱衍的,都尽力予以校改删补,并出校说明,如“活鱍鱍地”条:“今以宋僧语录上,比罗什之经论,不啻玉石。宋之儒者,亦学僧家作语录,正犹以俚音市语而变易乎正音。或一方之语,不可通于他方;一时之言,不可施于后世。如吃紧、活泼、便辟、近理,今不可知为何物语。”“上”“便辟近理今”“何物”原文为阙文,今皆据《四库全书·丹铅续录》补。

(三)方便查阅。《葛藤语笺》共11卷,其中正文10卷、目录1卷。原稿目录对正文有分卷,而正文并没有标明卷名,《校释》依据无著道忠原目次在正文一一补上,方便读者查阅。此外,《校释》保留了《葛藤语笺》很多特殊符号和体例标记,比如段落标记或引书标记“○”、目下的子词目或对比词目的文字框等,又对每个词条添加了“【】”符号,页码的小括号,等同于省略号的“乃至”“至”的小括号等,这对查阅同类别的资料也提供了方便。

《校释》附《葛藤语笺》引书目录,同一种书名不同称呼都放在一起。附录了词目音序索引和笔画索引,检索起来十分方便。

二、补 释

《校释》对书中“和语物远志麻宇也”“和辩弓矩陁利”之类标记日语,除在前言、校释说明中作了简介外,正文未对其进行详解。此类话语使用固有词汇读音的汉字来标记日语,属于古代日语汉字的假借用字,一般日本人都难以理解,对国人来说也只能识其字而不得其意。据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类标记日语加以补释。本文将结合《禅宗大词典》《汉语大词典》,按照书中标记词将这些日语分为“ 和 语 ”“和谚”“ 和 点 训 ”“和辩”“ 和 名 ”“和”“无标记”七类,补出其对应的现代日语写法、假名及中文意思。

(一)和语

1、照顾

《古宿录》十九(十一丈)《杨岐录》曰:“一日八人新到。师问:‘一字阵图,作家战将何不出阵舆杨岐相见?’僧云:‘和尚照顾话头。’”云云。○《虚堂·报恩录》(十七丈)曰:“开炉上堂。云云。日短夜长,各自照顾。”忠曰:“和语付气也。”……①为节省篇幅,词条不完全引用。未引部分加上省略号,下同。

《禅宗大词典》[2]504“照顾”释为“小心,注意”,《汉语大词典》“照顾”条无此义项[3]9812。无著道忠说“和语付气也”,正是中文“小心、留神”的意思。“付气”日语原为“気を付ける(きをつける)”。②括号内标注现代日语假名,下同。无著道忠是目前所见最早揭示“照顾”这一词义之人。

2、脱空

《正宗赞》一(廿五丈)《陈尊宿传》曰:“脱空谩语汉。”○忠曰:“搏换寓像曰脱空。有外相而内无实,故妄谈谩语曰脱空。和语波利奴妓。”……

“脱空”,《禅宗大词典》释为“说谎话,虚妄不实”[2]417,《汉语大词典》释为“落空,没有着落;弄虚作假”[3]9280。无著道忠说“妄谈谩语曰脱空”,比《汉语大词典》解释更为准确。和语“波利奴妓”,为现代日语“張り抜き(はりぬき)”,意同“張子(はりこ)”,中文译为“徒有其表之物”,即“脱空”的本义“有外相而内无实”。

3、折合

《碧岩录》七(六丈)第六十三则《颂》:“下语曰:‘作什么折合?’”忠曰:“和语事乃闲远合世留也。”……

“折合”,《禅宗大词典》解释为“了结,结果”“应对,对付”[2]506,《汉语大词典》无这些义项,只有“折算、换算”[3]8360的意思,《诸录俗语解》③桂洲道伦,湛堂令椿著,日本大藏院藏江户时代手稿本。释曰:“折は物の軽重多少を断する。合は軽重多少を比べる。折合は何を品にても代物にて過不及なきように等用のつばめを合わす。進物の品を料物にて贈る。折儀と云う。馬代樽代の類。”①中文翻译为:“折”意为判断物品的价值多少,“合”意为比较物品的价值多少。“折合”意为用等价物品替代。用金钱替代等价物品赠送他人。亦写作“折仪”,“马代樽代”之类。按:马代,日本室町·江户时代,幕府举办庆祝仪式时,武家用金银替代进贡的马匹;樽代,订婚或者搬迁时,用钱作为礼物替代送的酒。意思也是折算。无著道忠这里所说和语“事乃闲远合世留”为日语的“品価を合わせる(しなかをあわせる)”,翻译成中文也有“折算”之意。禅语中“折合”的意思还有待进一步考释。

4、打叠

“打叠”,《禅宗大词典》释为“扫除,收拾”[2]71,《汉语大词典》释为“收拾,安排”[3]8320。和语“物远志麻宇”,日语“物を仕舞う(ものをしまう)”,中文即“整理收拾东西”。

5、捱得

○《虚堂录》三(五十五丈):“捱得期满。”……○《余冬序录》 四十八(六丈)曰:“唐人诗中字音,有以‘十’读如‘谌’,‘依’读如‘捱’,如‘醉依香枕坐’,乌皆切。”忠曰:“和语毛多礼加加留也,此方可解得捱字。”

“捱得”,《禅宗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均无。无著道忠认为“和语毛多礼加加留也,此方可解得捱字”,“毛多礼加加留”对应现代日语“凭れかかる(もたれかかる)”,中文为“凭靠、靠”的意思。

6、无端

忠曰:“无端绪也,和语和计毛奈几也。”○《江湖纪闻·前集》六(九丈)曰:“守大怒其无端。”

“无端”,《禅宗大词典》释为“平白无故地,没来由”[2]429,《汉语大词典》释为“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3]9749,无著道忠释为“无端绪”,对应和语的“和计毛奈几”,即现代日语的“訳も無き(わけもなき)”,“无理由,莫名其妙”之意。

7、索性

《会元》十八(十五丈)《性空章》云:“雪窦持禅师偈曰:‘咄哉!老性空刚要喂鱼鳖,去不索性去只管向人说。’”○《天如录》一:“索性放下山边水边,做一个萎萎随随无出豁汉。”又九:“山僧为你从头说破。”又:“及乎出胎之后,索性认着唤作我身。”○忠曰:“和语出精之义。”……

“索性”,《禅宗大词典》无释,《汉语大词典》释为“干脆,直截了当”[3]13265,无著道忠引《五灯私考》一山注曰:“索性,尽情义。又尽底义。索,尽也。”和语“出精”,即日语“精を出す(せいをだす)”,中文“尽情、尽力”之意。

8、咄咄咄力□希

《云门录》上(卅七丈)《偈颂》曰:“咄咄咄,力□希,禅子讶,中眉垂。”○《虚堂·宝林录》(五丈)曰:“力㘞唏,咄咄咄。”○忠曰:“㘞,当作□。唏,又当作希。”○《僧宝传》一(十二丈)《云门传》载此偈作“力㘞希”,“㘞”当作“□”。○忠曰:“力□,盖㘞析字也。和语慧伊声也。”……

“咄咄咄力□希”,无著道忠曰以“力□”为“㘞”析字,《禅宗大词典》“㘞”释为“象声词”和“叹词”[2]191,《汉语大词典》释为“拉船纤时的呼号声”和“犹‘咄’”[3]4009。和语“慧伊”声为日语的“えい声(えいごえ)”,即中文用力声。

9、匹似闲

《碧岩》五(廿二丈)《第四十九则》曰:“匹似闲只以一二分酬他。”……○《余冬叙录》 四十八(六丈)曰:“匹,读如譬如。匹如,元是九江人等句。”○忠曰:“和语那计耶俚左摩也。匹似闲者,似等闲也。”

“匹似闲”,《禅宗大词典》无释,《汉语大词典》释为“等闲,平常”[3]948,无著道忠解释同。和语“那计耶俚左摩”,日语作“投げ遣り様(なげやりさま)”,即中文的“随便、平常”。

10、热不采

《圆悟心要》下(六十四丈)曰:“行棒行喝,雷奔电激,不消个热不采。”……○《虚堂·宝林录》(廿四丈)曰:“后代儿孙谁采你。”○忠曰:“和语登利阿和奴。”……

“热不采”,《禅宗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均无。和语“登利阿和奴”,日语“取り合わぬ(とりあわぬ)”,即中文“不理睬”之意。

11、元字脚

《僧宝传》(十九丈)《首山念传》曰:“若论此事,实不挂一元字脚。”……○《正宗赞旧解》曰:“元字之脚,乙字也。乙者,一也,言一切文字自一始。不挂元字脚者,谓不挂一字也。”○忠曰:“旧解迂曲也。予谓元字之脚者,丿乚也,皆笔画稀少也。脚者,和语引舍也。不必作一字而解矣。”……

“元字脚”,《禅宗大词典》释为“指文字言句”[2]492-493,《汉语大词典》无。无著道忠认为:“元字之脚者,丿乚也,皆笔画稀少也。脚者,和语引舍也。不必作一字而解矣。”脚,即和语“引舍”,日语“引き捨て(ひきすて)”,即“断舍”。

12、恶情悰

和语胸和留几也。○《大慧武库》(四十五丈)曰:“圆悟在五祖时,祖云:‘你也尽好,只是有些病。’云云。‘只是禅忒多。’云云。时有僧便问:‘因甚嫌人说禅?’祖云:‘恶情悰。’”……○《虚堂录》七《偈颂》(十八丈)《元藏游方颂》曰:“骂詈瞿昙说脱空,年来分外恶情悰。”○忠曰:“此和语意波惠恶也。”○《正字通·卵·上》(廿七丈):“悰,音丛,情绪也。”

“恶情悰”,《禅宗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均无。和语“胸和留几”,日语“胸悪き(むなわるき)”,为“不愉快”之义。和语“意波惠恶”或通“心波惠恶”,转换成现代日语为“心ばえ悪しき(こころばえあしき)”,中文意思也是“不愉快”。

13、无碑记

《虚堂录·颂古》(七丈)《寒山拾得预知沩山来国清受戒颂》曰:“灵山一别无碑记,三度亲曾作国王。”忠曰:“和语性根无也。”○《南堂录·举古》(四十丈)曰:“投子云:‘出家儿得与么没碑记。’”

“无碑记”,《禅宗大词典》无,《汉语大词典》释为“不可胜计,无数”[3]9744,最早用例为《全元散曲·水仙子·冬》:“墙板般世事无碑记,料想来争甚的,则争个来早来迟。”无著道忠释为“和语性根无也”,和语“性根无”,日语“根性無し(こんじょうなし)”,中文为“没出息”的意思。

14、讨便宜

《大惠书》(十五丈)《答江给事书》曰:“回心向道,学出世间脱生死法,又是世间苐一等讨便宜底人。”○忠曰:“便宜,犹如和语云仕合也。”

“讨便宜”,《禅宗大词典》无,《汉语大词典》释为“指占便宜或取巧”[4]15391。和语“仕合”,日语“自愛(じあい)”,中文意思“利己”。

(二)和谚

1、聻

忠曰:“聻,诘问语余声,犹如和谚‘诘是者’之‘者’字也。然韵书但云“指物貌”,于义未圆。……○《大慧武库》(九丈)曰:“佛眼忽谓圆悟曰:‘我举三句向你。’以手指屈曰:‘此是第二句。第三句已说了。’便走。圆悟举似五祖,祖曰:‘也好聻。’”○忠曰:“此‘聻’非诘问也。和语‘者’也。”……

“聻”,《禅宗大词典》解释为“句末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2]309,《汉语大词典》释为“助词。相当于‘呢’‘哩’”[3]11868,举例只举了明代《续传灯录·冯楫济川居士》一例:“一日同远经行法堂,偶童子趋庭吟曰:‘万象之中独露身。’远拊公背曰:‘好聻!’公于是契入。”不仅用例偏晚,似乎没有找到疑问语气词的用例。无著道忠批评了以往韵书但云“指物貌”的错误,也指出了这里《正字通》“聻,又梵书聻为语助,音你”的问题。和谚“诘是者”之“者”字,即日语疑问句“これは?”(中文:这是?)中的“は”,相当于表示疑问语气的“呢”;“非诘问”的和语“者”,又“聻,语余声,如和语言好和和声也”即如同日语说“いいわ”(中文:好的呢)中”わ”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中文的强调语气“哩”。

2、摘杨花

忠曰:“舍肝要而做无益事也。”……○古来相传为送行语,引折杨柳事。逸堂曰:“和谚左罗婆之义。”(止此)是亦准旧说,龙溪《虚堂钞》 亦同此说。《报恩》(四十六丈)。”……

“摘杨花”,《禅宗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均无,无著道忠解释为“舍肝要而做无益事也”。逸堂释为“和谚左罗婆之义”,和谚“左罗婆”,日语“然らば(さらば)”,即为中文“再见”。

(三)和点训

《洪武正韵·去·宥韵》(五十一丈)曰:“觏,《说文》:‘遇见也。’《诗》:‘亦既见止,亦既觏止。’诂云:‘泛见曰见,接见曰觏。’”○《传灯》十八(三丈左)《玄沙章》曰:“若是限剂所悟,亦莫之能觏。”和点训‘契’,实有‘契’义,而字书无训。○《传灯》廿五(卅四丈)《法安慧济章》曰:“只道直下是,便教地觏取。”……

“觏”,《禅宗大词典》释为“明了,领悟”[2]149,《汉语大词典》无此义项[3]14318。无著道忠说“和点训‘契’,实有‘契’义,而字书无训”,意思是“觏”日语训读成“契”,有“契合”的意思,字书里没有如此解释。

(四)和辩

1、漏逗

《古宿》十四(廿六丈)。《赵州录》下《十二时歌》曰:“鸡鸣丑,愁见起来还漏逗。”《虚堂·宝林录》(廿一丈)举。○逸堂曰:“漏逗,无检束也。和辩土利美驮之多也。”

“漏逗”,《禅宗大词典》释为“泄露,泄漏”[2]275,《汉语大词典》释为“疏漏,疏忽”[3]8094,无著道忠释为“无检束”。和辩“土利美驮之多”,日语“取り乱した(とりみだした)”,中文“弄得乱七八糟、搞得杂乱无章”的意思。

2、手段

《大慧书》三十丈《刘宝学书》曰:“捋下面皮,痛与手段救取这个人。”忠曰:“和辩弓矩陁利。”

“手段”,无著道忠释为“和辩弓矩陁利”,即日语“手くだり(てくだり)”,同“手管(てくだ)”,即《汉语大词典》释为“方法、本领、技巧、措施”[3]8281等“手段”。

3、放乖

《虚堂·报恩录》(十六丈)曰:“无端被者僧放乖,却向侍者处翻本。”和辩关几波奈须也。○又同《显孝录》(三丈)曰:“者僧放乖,好舆连腮一掌!”○又同《育王录》(四丈):“黄面老汉末上放乖。”○忠曰:“此是放行也。登利波关须也。”

“放乖”,《禅宗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均无,台湾《重编国语辞典》释为“狡诈、卖弄聪明”[4]。和辩“关几波奈须”,日语“解き放す(ときはなす)”,中文“放开”之义;“登利波关须”,日语“取り離す(とりはなす)”,中文义“放开”。

4、野狐精

《碧岩》十(六丈)《九十三则》曰:“僧问大光庆道:‘因斋庆赞,意旨如何?’大光作舞,僧便礼拜。大光云:‘见甚么道理,便与么?’僧亦作舞。大光云:‘者野狐精。’”……和辨波计波计志伊。

“野狐精”,《禅宗大词典》释为“野狐狸精怪,禅录中多用作对不合禅法者的责骂语或机语问答时嘲谑对方的呵斥语”[2]473,《汉语大词典》释为“指虽非正宗,但又十分精灵的人”[3]14375,无著道忠释为“和辨波计波计志伊”,日语“化け化けしい(ばけばけしい)”,中文意思“像野狐狸精一样狡诈”。

5、大小大

《碧岩》二(廿四丈)《第十八则评》曰:“大小大国师,被他一拶,直得口似匾担。”……○忠曰:“大小及大小大,并古德。和辩左婆加利。”又忠按:“凡二字语有意在一字。诽谤人云生灭,急迫事云有急缓之类不一。今大小亦可言,但大无意于小字也。”……

“大小大”,《禅宗大词典》释为“偌大,这么大,那 么 大 ”[2]80,《汉 语 大 词 典》释 为“ 偌 大 ,多么”[3]3068,无著道忠释为“和辩左婆加利”,即日语“さばかり”,中文“那么多、那么些”的意思。

(五)和名

1、挂角羚羊不见踪

《普灯》廿九(廿九丈)《偈颂部·简台机送僧造普同塔颂》曰:“珊珊玉骨本玲珑,挂角羚羊不见踪。”……羚羊,和名也麻比都之,又加毛之之。……

“挂角羚羊不见踪”,《禅宗大词典》释“羚羊挂角”为“传说羚羊夜宿时,角挂在树上,脚不着地面,猎狗无以寻其迹,比喻禅家启发学人领悟禅道,不凭借语言文字、知识见解”[2]269-270,《汉语大词典》释“羚羊挂角”为“传说羚羊夜眠防患,以角悬树,足不着地,无迹可寻,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3]12689,无著道忠释“羚羊”为“和名也麻比都之”,即日语“山羊(やまひつじ)”,又释为“加毛之之”,即日语“羚羊(かもしし)”。

2、久日桦来唇

○《古尊宿录》廿六(三丈)《法华举录》曰:“三世诸佛,口挂壁上,天下老和尚作么生措手?你诸人到诸方作么生举?山僧恁么道,也是久日桦来唇。喝一喝。”……○《和名类聚》二十(廿七丈)曰:“《玉篇》云:桦(户花、胡化二反,和名加波),又云加仁波。今樱皮有之。)木皮名,可以为炬者也。”……

3、桦来唇

《古宿》廿六(三丈)《法华举和尚录》:“上堂云:上三世诸佛口挂壁上,天下老和尚作么生措手?你诸人到诸方作么生举?山僧恁么道,也是久日桦来唇。喝一喝。”忠曰:“唇开而不得合也。”……○《和名类聚》二十(廿七丈)曰:“《玉篇》云:桦木,皮名,可以为炬者也。‘桦’注:户花胡,化二反。和名加波。又云加仁波。今樱皮有之。”……

“久日桦来唇”“桦来唇”,《禅宗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均无,无著道忠释“桦”为“和名加波”,日语“樺(かば)”,中文“白桦”,又释“桦”为“加仁波”,日语“桜皮(かにわ)”,中文“白桦”古称。

4、身如椰子大

《联灯》廿六(十丈)《洞山守初章》曰:“师谒云门。云云。师于言下大悟。遂云:‘某甲他时异日,向无人烟处。云云。’云门云:‘你身如椰子大,开得许大口。’”……○或谓椰,和名奈几,即罗汉树也。可质。……

“身如椰子大”,《禅宗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均无,无著道忠释“椰子”为“和名奈几”,即日语“梛(なぎ)”,中文为“罗汉树”。

5、连架打

《临济录》(卅三丈)《勘辨》曰:“普化常于街市摇铃云:‘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方八面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和名类聚》十五(八丈)曰:“陆词《切韵》云:‘连枷(音加,和名加良佐乎),打谷具也。’《释名》云:‘伽,加也,枷于柄头所以挝穗出谷也。’或曰:‘罗枷三丈而用之。’”……。

“连架打”,《禅宗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均无,无著道忠释“连枷”为“和名加良佐乎”,日语“連枷(からざお)”,中文为“打谷农具”。

(六)和

暗地里

《虚堂·柏岩录》(三丈)曰:“暗地里胜他一筹。“○又同《径山录》(八丈)曰:“自谓暗地里得便宐。”忠曰:“潜也。和比登志礼须。”

“暗地里”,《禅宗大词典》无,《汉语大词典》释为“私下里,背地里”[3]7252,无著道忠释为“和比登志礼须”,即日语“人知れず(ひとしれず)”,中文“暗中、背地里”的意思。

(七)无标记

到头

忠曰:“彻头也,毕竟义。”……○《四河入海 》一之四(十丈)曰:“……又见于《性理群书》之诗,注:彻底之意也。芳云:次公曰:到头,恰好也。到头字,古今未详,义有数说:见于脞,或云恰好义,或云毕竟、究竟义。然恰好义未稳,毕竟义是也。言暂住南冠,欲于南方终身,然却不到终,复被名还而北归,故言不到头也。又或云到头,尼阿和奴义。此说亦非是。”……

“到头”,《禅宗大词典》释为“最终,结果”[2]87,《汉语大词典》释为“最后,直到最后”[3]2405,无著道忠释为“彻头义”,并指出或云“尼阿和奴义”,即日语“似合わぬ(にあわぬ)”,中文“不合适、不相称”,“此说亦非是”。

猜你喜欢

大词典禅宗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禅宗软件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灵 山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落叶禅